![]() ![]() ![]() | 人物 | ![]() | ||||||
程砚秋,满族,属龙,出生在北京。京剧表演艺术家。工青衣。原名承麟,后改“承”为“程”姓,早年艺名程菊农,后更名艳秋,号玉霜。1932年起易名砚秋。 ![]() 程派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独具风格的唱腔:缜密绵延,低回婉转,起伏跌宕,节奏多变;更严守音韵,使旋律与字调紧密结合,因而新颖美妙、动听传神,为京剧旦行的唱工带来新的情趣。他的表演也别具特色,是人物性格与表情、身段、唱念等技艺的高度融合。尤其是他创造的十种水袖技法,大大丰富了旦角水袖的表现力。抗战期间,他拒绝为敌伪演出,谢绝舞台,在西山务农为生,表现了爱国主义思想。1932年在欧洲考察戏剧音乐。1933年回国后,主办中华戏曲学校,同时主编《戏剧月刊》。九一八事变后,改编并演出了反映民族危机的历史剧《亡蜀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致力于总结传授艺术经验和戏曲理论研究工作。 1949年后,历任全国人大代表,中国文联委员,中国剧协常务理事、中国戏曲研究院副院长。代表中国戏剧界参加布拉格第一届世界和平大会。1957年10月成为中共预备党员,逝世后被批准为正式党员。代表剧目有《荒山泪》、《春闺梦》、《打渔杀家》、《鸳鸯冢》、《三击掌》、《文姬归汉》、《青霜剑》、《锁麟囊》、《英台抗婚》、《梅妃》等。 出版有《程砚秋文集》、《程砚秋演出剧本选集》等。 1958年3月9日在北京逝世。 亲友 夫人:果素瑛。
| ||||||||
|
最佳浏览:IE 7.0,1024x768 | 维护日期:2008-05-21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