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vious首页 Previous人物 PreviousC  陈明义 2002-11-25人物Null
Previous上一篇
陈明义 Chen Mingyi (1917-3~?) ⊙源自:蜀虎


  陈明义1917年3月出生在河南省商城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30年8月,13岁的陈明义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任商城县儿童团大队长、共青团县童委书记。1931年,他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3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5年4月,他随红四方面军西进长征,曾三过草地。在红军北上时任总司令部作战参谋,在朱德、刘伯承、徐向前同志身边工作,受到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教诲和培养。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后,他又随徐向前西渡黄河,参加西路军远征。抗日战争爆发,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后,陈明义任129师司令部作战参谋,随刘伯承、邓小平、徐向前挺进华北对日作战。解放战争时期,陈明义任豫皖苏军区参谋长。1949年2月,被任命为第二野战军第五兵团第十八军参谋长,和张国华、谭冠三等军领导一起率领部队参加渡江战役、湘赣战役、衡宝战役和解放大西南战役,转战八省、行程万里,胜利地完成了解放战争战略大追击的历史任务。

  1950年初,党中央、毛泽东主席决定:进军西藏的任务由十八军担负。昌都战役后,军党委讨论决定由张国华、谭冠三率军机关和五十二师主力进军拉萨和边防要地,其余十八军所属部队及原西南军区支援司令部管辖的工兵辎重部队等组建十八军后方部队,陈明义任司令员兼政委,主要担负运输、修路、修机场、支援前方部队任务。陈明义带领党委“一班人”全身心地投入修筑康藏公路和修建甘孜机场任务。在抢修雅安到甘孜段公路时,首先碰到的是阻挡公路的海拔3,000m、山势陡峻、地质复杂的二郎山。陈明义和其他领导同志沿着羊肠小道登上二郎山顶峰,指挥施工。经过4个月的苦战,于8月底通车到甘孜。二郎山被征服了,《歌唱二郎山》的歌曲唱响全国。1951年冬,公路向西延伸至金沙江东岸的雀儿山东麓。后方部队党委讨论认为,只有早日把公路修通,我军在西藏才能站稳脚根,务必当年年底打通雀儿山。陈明义在会上表态:“修不通雀儿山,一律不准下山过年!”在严冬季节,在海拔5,300m鸟儿也难飞过山顶的“生命禁区”,他身体力行,3个月内3次登上雀儿山,指挥筑路大军拼命奋战。军民顽强奋战,康藏公路上海拔最高、工程最艰险的雀儿山被打通了。从1950年4月开工至1954年12月竣工,陈明义率领筑路部队征服重重困难,翻越14座大山,跨过十几条湍急河流,终使全长2500km的康藏公路在世界屋脊上通车,这在世界公路史上也是罕见的。西藏人民颂之为“彩虹”,誉之为“金桥”,称它为通向光明的幸福大道。而对指挥修建这条公路的陈明义,藏族人民称他为“金桥司令”!1961年10月15日,我国政府与尼泊尔王国政府签订修建拉萨至加德满都的中尼公路的协定。这是一条友谊路,也是西藏第一条通往国外的国际公路。周恩来总理亲自点将,由陈明义担任中尼公路工程指挥部指挥长、党委书记。在这条全长930km,横穿喜马拉雅山,途经6座大山、数十条河流,海拔高低落差很大的线路上,他和陈子植副指挥长等同志带着万余名施工部队和藏族民工,经过3年艰苦奋战,终于使中尼公路全线贯通。陈明义不仅对修筑高原公路做出了贡献,从1951年初到1975年9月调离西藏,他还先后在雪域高原上领导修建了甘孜、当雄、贡嘎、邦达等机场。


  1955年,陈明义任西藏军区副司令员。1959年他投入到西藏平叛斗争和民主改革中去。1962年他参加了中印边境自卫反击作战,协助张国华司令员在前线掌握情报,制定作战方案,指挥战勤和抢修公路,使部队按时开进战区投入战斗,取得辉煌胜利。陈明义在西藏军区任副司令、司令员期间,3000多km边防线上的几十个边防哨卡多数都留下了他的足迹,有的边防点他一年去两三次。他两次登上西藏海拔最高的哨所查果拉勘察地形,建设哨卡,帮助边防官兵解决住房、吃水、洗澡、吃菜等问题。1973年12月,陈明义调任成都军区任副司令员。这期间,他对于全区部队建设和战备工作做出了新贡献,对后勤工作建设,对对越自卫反击作战的后勤保障及人员装备的前运后送工作,对几次大的抢险救灾,都付出了很大心血。陈明义离休后,仍十分关心国家、军队建设和西藏边防的建设。他积极发挥余热,1985年至1990年带病主持修建了位于松潘的“红军长征纪念碑”,教育后人,发扬长征精神。他撰写了不少党史文稿,参与领导西藏党史研究工作。他关心大别山、大巴山等老区人民群众生活,积极为他们脱贫致富出主意,想办法,排忧解难。更为可贵的是,他患病躺在病榻上,还念念不忘西藏地方和部队的建设。陈明义同志虽然离开了我们,但他为共产主义奋斗的精神和崇高的品德永远值得我们缅怀和学习!

相关标签姓|
下一篇Next
发表评论
 
关闭本页
最佳浏览:IE 7.0,1024x768 | 维护日期:2008-04-19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