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vious首页 Previous人物 PreviousC  陈抟 2002-5-3编 2006-3-25修订人物English
Previous上一篇
陈抟 Chen Tuan (871~989) ⊙雷康/编


  陈抟,字图南,自号扶摇子,赐号希夷先生。属唐代懿宗咸通十二年(871)出生在西蜀崇龛县(今四川省安岳县)龙台驿灵山观(今安岳县的龙西乡观音寺)。早年熟读经史百家之言,兼通医理、佛学,明天文地理。后唐长兴年间,举进士不第,遂不求仕禄,以山水为乐,隐居武当山九室岩二十余年(一说仅三、五年),专习胎息服气,辟谷导引内养静功。所传“五龙盘体睡修功”,尤为著称,后有《睡功图》传于世。后晋时,游四川邛州天庆观,后归关中。后周世宗于显德三年(956),诏见问以黄白炼丹事,奉对称旨,封谏议大夫,固辞不受,赐号白云先生。入华山,居云台观和少华石室。与同时代的吕洞宾、李琪等传奇人物交往。太平兴国二年(977),应诏入阙。九年,再次入阙,深及礼遇,下诏赐号希夷先生。其道教思想融贯儒、佛、道三家学说,启宋代三教合一的思想潮流。其道教丹道思想主张性命双修,养生内炼,澄思息虑,调气入静,顺其自然。其以传统的道家学说为核心,吸收儒教佛教禅定思想,构成一套系统的内丹理论,为宋元道教内丹派的形成奠定了基础。著述有《无极图》、《先天图》,其宇宙形成理论成为宋代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另著有《九室指玄篇》81章,言导引还丹事。此外还有《易龙图》、《三峰寓言》、《高阳集》、《钓潭集》、《赤松子八诫录》、《阴真君还丹歌注》、《人伦风鉴》(又称作《黾鉴》)等。仙逝于宋代太宗端拱二年(989)七月二十二日,享年118岁。

陈抟塑像/圆觉洞/安岳县/雷强 摄
大殿正中供奉的陈抟老祖塑像
地点:陈抟殿·圆觉洞·岳阳镇·安岳县·资阳
时间:2002-9-22 11:27:28
摄影雷强

阴刻陈抟画像/圆觉洞/安岳县/雷康 摄
陈抟墓窟中央有一石碑,上阴刻有陈抟画像
地点:陈抟墓·圆觉洞·岳阳镇·安岳县·资阳
时间2002-9-22 11:53:12

一、四川安岳出了一个陈抟
  以往《宋史》和1979年版《辞海》把道教这样一个重要人物陈抟记录为安徽亳州人,是无史料可查的。
  陈抟为安岳人,历史凭据最为清楚。他在自己的著述《易龙图序》署有“西蜀崇龛陈抟”这七个字是任何史料不能代替的重要佐证。北宋朝廷史官李宗谔(965~1013)字昌武,奉诏主编《祥符图经》又名《州县图经》分册《普州图经》中明确记载:“陈抟字图南,崇龛人”。“既长辞父母去学道,或居亳为亳人,或居洛为洛人,或居华山为华人。”南宋淳熙(1174~1189)年间国史院撰修官吕祖谦(1137~1182)字伯恭,奉诏主编《圣宋文海》(后改名《皇朝文鉴》)、《宋文鉴》将陈抟的《龙图序》收入其中,亦对陈抟故里作出了肯定。南宋历史地理学家王象之(?~1279)撰写《兴地纪胜》、《普州卷》中有九处记载陈抟的遗迹,也对陈抟为普州(北周建德四年建制)即崇龛人作了充分肯定。宋代冯叔豹《过崇龛寨题希夷宅》一书中也明确说:“希夷故宅,在安居县,崇龛镇二里,国初,即其宅为灵山观,宣和间赐额‘钦真’”。北宋乾德五年(967)废县为镇,原崇龛县“龙台”划归崇龛镇管辖。两镇合一后,崇龛是两个集居镇,集居、聚居通称“闾里”,简称“”。四川文史馆游时敏先生在《陈抟先生小考》中定论:“依据史料,应着重第一种说法更应确定陈抟出生地在今安岳县境内的观音寺。”(见《高道陈抟》第27页,四川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陈抟在安岳的遗迹甚多,也是重要旁证:安岳县城三华里处的云居山,有明代洪武甲戌秋,县令陈观为之重建的陈抟墓。墓碑上刻有陈抟的《自赞铭》是现在全国独有实物。墓后面岩石上刻有陈抟书写的“福寿”二字,直径1.6米大,后面岩上还刻有“图南仙迹”,“希夷炼丹处”题字。真相寺庙宇尚存,寺内还塑有陈抟像。清代王之杰《题真相寺希夷像》诗也是一证。龙西乡观音寺有陈抟坝;还掘有明代《希夷故里碑》存藏龙西畜牧站房屋内;安岳县城有“希夷池”(现文体局内),等等,均为各个时期《安岳县志》记录在案。
  “希夷先生”封号是宋太宗对他的功绩所赐。笔者在《中华文化论坛》1997年第2期发表的《陈抟故里考证综述──兼与唐代剑先生商榷》一文,对《宋史》(陈抟传)其故里一说展开论述。以史,以主证、旁证为依据,否定了“亳州真源说。”时至今日,已过八个年头,这说明中国史学界高层已默认陈抟故里是今四川省安岳县龙西乡境内,是确定无疑的。
  笔者于2000年在安岳县秦九韶(伟大数学家)纪念馆成立大会暨学术研讨会上宣读了《陈抟〈易龙图序〉对秦九韶学术的启迪》的论文,再次向到会中外学者及道学家们阐述了中国历史上普州(安岳)这块热土出了哲学家、道家老祖陈抟(北宋)、世界顶级数学家秦九韶(南宋)两个文化名人。陈抟学术研究会又与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副所长、陈抟学会顾问陈久经先生会见,送上陈抟学术研究文稿以及陈抟故里的论文材料。陈久经先生也对陈抟出身安岳的龙台的龙西乡作了明确的肯定。

陈抟墓窟/圆觉洞/安岳县/雷康 摄
陈抟墓窟,可见上图的陈抟画像
地点:陈抟墓·圆觉洞·岳阳镇·安岳县·资阳
时间2002-9-22 11:53:54

二、陈抟的学术成就
  四川大学教授蒙文通在《古文甑徵》中作了历史的评价:中华民族文化“以孔、老子为一”,“希夷有开来之功”、“图南不徒为高隐,而实博学多能;不徒为书生,而固有雄武之略。其人之龙耶!方其高卧三峰,而两宋之道德文章已系一身”。北京大学著名教授任继愈先生在《中国道教史》中称赞陈抟淹通三教”。
  陈抟学术成就有八个方面的功绩:
  1.创绘“太极图”、“先天方圆图”等一系列《易》图,成为中国太极文化的创始人
  在陈抟以前未见有“太极图”,亦未形成太极文化形态及其理论体系。自陈抟创绘出“太极图”、“先天方圆图”、“八卦生变图”等一系列《易》图,并发表《太极阴阳说》后,才出现了有宋代大儒周敦颐的《太极图说》、张载的《太和论》、邵雍的《皇极经世》,程颢、程颐、朱熹等的《易传》,从而才有中华独有的太极文化形态和一系列理论的形成,尤其是宋代理学家的形成,推动了宋代历史的进步。张载(1020~1077)字子厚,继承陈抟的“宇宙一气论”,提出了“太虚即气论”,两者契合,成为宋代唯物论的先源。不难看出,陈抟应是当之无愧的中国太极文化的创始人,宋代理学的奠基人。
  2.著《易龙图序》、传河洛数理成为中国“龙图”的第一人。
  “龙图”又名“河图”,是“龙马始负图”和“河龙图发”传说的简称,早在《尚书雇命》中有“河图”记载,因未见图,两汉时期学者争论不休,各说不一。有《河图》20卷在隋炀帝(杨广)时因战乱烧毁而失传。在五代后周时,陈抟著《龙图序》,又名《易龙图序》,从道家文化宝库中传出了《龙图》的基本内容后,人们才知道“龙图”是一个物象数理起源图示,后来科学家认定“河图为数学之母”,“数学为科学之母”,因而才知道《河图》的重大作用。《易龙图序》对南宋伟大数学家秦九韶的《数术九章》以启迪作用。他在自序中数学基础“自爰河图洛书,八卦九畴”,即为明证。可见陈抟应是中国“龙图”第一传人。
  3.注释《正易心法》,倡先天易学,为中国自然科学的发展提供了有力参考。
  他的先天易学,是宋代新“”学始祖。新就新在把“道儒佛”三家之学融合在一起,三教互补,融会贯通,形成中国古代完整的哲学体系。陈抟认为:周孔《易》学为儒家一家之言,已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他在《正易心法注》中明确指出:“学易者,当于羲皇心地中驰骋,无于周孔语言下拘挛。”主张融合三家以治《易》、以治学、以治心、以治身、以治天下一切。在这一学术思想的指导下,大儒邵雍(陈抟的第三弟子)从事研究先天易学长达30年之久,“冬不炉,夏不扇”写出了《皇极经世》巨著,至今仍是物理学、天文学、生态学、自然环境学等自然科学的重要参考工具书。
  4.著《指玄篇》、《观空篇》、《胎息诀》和《阴真君还丹歌注》等,并亲自实践,成为天下睡仙第一人。
  陈抟十分推崇《无极图》,并指导和完善道教内丹哲理,不仅使自己率先成为“天下睡功第一”,而且把秘而不传的内丹学说公开化、社会化,推动了中华全民健身运动发展,功在千秋。陈抟摈弃外丹,注重内丹。他以“身口为炉”、“宫室为灶”、“肾为水”、“心为头”、“肝为木”,使木生心火以炼肾水,达到“成尘得变”,结成人体内的无价“金丹”;其核心是“修心养肾”控制人的欲望,不让野蛮的欲望泛滥,这是他内丹修炼的目的,象这样的强身延年的内丹修炼法则,至今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5.著《龟鉴》、《心相篇》等,把中国古代相学引向唯物论的范畴。
  《龟鉴》明言:“有天者贵,有地者富,有人者寿”。有天、有地,人事不修,是徒有相也。人不可貌相,只要“有天”,人在自然界,只要靠劳动和智慧去换取生活财富,“有地”,身处世间,以“道德仁义礼”等的中华民族美德来规范自己。“天地人”三者的协调一致,不妄想,不妄为,这就是人的全相、贵相、富相、寿相的重要标志。他把自然物质的“水火”认作人的生命之源,重申了古代唯物哲学家认为宇宙万物的本源是物质的观点,维护了唯物的“天人相应论”。
  6.著《三峰寓言》、《高阳集》、《钓谭集》、《木岩集》、《诗评》等,博学多才,后世尊他为“儒师道祖。
  陈抟与世不争,不贪富贵,不求仕禄,不仅受到社会人士的普遍尊重,而且受到朝廷多次召见。(曾谏过多次治国之道,均得皇帝恩准。)唐代僖宗赐他为“清虚处士”。周世宗赐他为“白云先生”,宋代太宗赐他为“希夷先生”。陈抟集“道德文章已系于一身”,成为中华民族古代史、政治史、文化史上的一代楷模。元代学者虞集在《题陈希夷先生画像赞》中评价他为“图书之传,百世之师”。

雷康在巨大的陈抟所书的福字下摸福/圆觉洞/安岳县/雷强 摄
在巨大的陈抟所书的“”字下摸福
地点圆觉洞·岳阳镇·安岳县·资阳
时间2002-9-22 08:45:34
摄影雷强

  7.书写“福寿”二字,独具特色,为后世所推崇。
  今安岳、大足、潼南、峨眉山、华山、山东蓬莱仙境等全国各地,皆保存了陈抟书写的“福寿”二字石刻,此二字独具特色,内含“田给予福、林付长寿”八字哲理,受到世人赞叹。其寓意是宣传道家人与自然、注重生态平衡、保护自然环境、粗食布衣等哲学思想,为后人留下一笔宝贵财富。
  8.精通棋艺,立健脑益智之功。
  奕棋是中国一门增知强身的一项体育运动,古往今来受到社会的普遍重视。四川省邛崃县的白鹤山的点易洞对面有棋盘山仙人洞,是陈抟修炼时常奕棋的地方;华山至今还保留一个“博台”俗称“下棋亭”,传说陈抟赵匡胤以棋局赢华山,其遗迹在此。“自古华山不纳粮”,就是讲的这个传说故事。2001年陈抟学术研究会会长杨启富同笔者曾亲临华山考察,获得不少陈抟学术方面的资料、照片,受益非浅。
  陈抟集政治、哲学、道学、社会科学、书法、医学、棋艺于一生,不愧为道家学派一个天才、全才。鲁迅说:“中国文化之根砥全在道教”而道教文化的精华凝聚于陈抟陈抟在中国道教史上立下的丰碑是永存的。

三、宗教思想
  陈抟好研《周易》,常手不释卷。曾作《无极图》,刻于华山石壁。又作有《先天图》,其宗教思想融儒,释,道三家学说,启宋代三教合一的思想潮流。对宋代理学有较大影响,据传理学开山大师周敦颐的《太极图说》就是由陈抟的《无极图》衍化而来,其《先天图》被邵雍演化为《象数》体系。其道教丹道思想主张性命双修,养生内炼,澄思息虑,调气入静,顺应大道,以传统的道家学说为核心,吸收儒家,佛教的思想,构成一套系统的内丹理论,为宋元道教内丹派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四、编者注释
  以上文字原名为“道教老祖陈抟其人”,部分文字经过编辑。作者刘联群为安岳陈抟学术研究会常务副会长,阳登华为安岳陈抟学术研究会秘书长。

雷康在巨大的陈抟塑像下留影/圆觉洞/安岳县/雷强 摄
在巨大的陈抟塑像下留影
地点圆觉洞·岳阳镇·安岳县·资阳
时间2002-9-22 08:47:00
摄影雷强

五、关于陈抟的生平与事迹
  陈抟是一位传奇性的人物。关于他的生平事迹,历代史籍文献载之颇多,但迷离恍惚,让人难以把握。尤其是他的籍贯,宋代即有几种说法,故当代学者亦各有主张。概括而论,主要有“普州崇龛说”、“亳州真源说”。
  主张陈抟为普州崇龛人的学者主要有王家佑、胡昭羲、李远国、黄钊、蔡东洲、白中培、游时敏、汪毅等,他们的主要依据史料有宋代李宗谔《普州图经》、王象之《舆地纪胜》、祝穆《方舆胜览》、杨泰之《普州志》及明曹学 《蜀中广记》,并援宋明文人之诗句做辅证,实地考察之后做出的判断。如王家佑认为:陈抟应是崇龛县人,“在今四川乐至、安岳县境,即古普州普慈县地,所以陈抟应是乐至县人。”并考辩《宋史·陈抟传》所载陈抟四五岁戏涡水岸侧”的“涡水”,并非安徽亳州之涡水,而是指乐至境内的角带河:“涡水得名是角带河经过旋涡形的太极图(螺蛳坝),形成旋涡形的倒流而命名。”胡昭羲则据对安岳、潼南地区的考察,认为陈抟的故乡普州崇龛当在今重庆潼南县。李远国等则认为崇龛当在今四川安岳县境,至今境内仍保存着明代的陈抟墓及多处遗址。概而言之,他们均认为陈抟当为崇龛人,但今址何地,又分乐至、潼南、安岳三说。究其原因,宋代的普州以安岳为州治,包括乐至、潼南、遂宁等地。
  主张亳州真源说的学者主要有羊华荣、唐代剑、闵智亭、梁淑芳、张应超、张存道等。依据的史料主要有《宋史·陈抟传》、宋人张方平《乐全集》、杨亿《谈苑》、司马光《资冶通鉴》、王称《东都事略》、李焘《续通鉴长编》,皆认为陈抟为亳州真源人。如羊华荣认为《普州图经》自相矛盾,叙述不清,难以否定《宋史》等书的记载。唐代剑则以《乐全集》等史书为根据,认为陈抟是亳州真源人的说法是经得推敲的。除以上这两种观点外,史籍中尚有西洛人、华州人、夔州人、吴地人、谯郡人诸说。各种言谈皆非无根之言,但都难以确证。因此,陈抟的里籍究竟在何处,尚可进一步讨论。
  关于陈抟的生平,经众多学者如蒙文通王家佑卿希泰、肖天石、李远国等考辨,基本上比较清楚。陈抟出身低微,早年熟读经史百家之言,“颇以诗名后唐”。后隐居武当,服气修真。后晋天福年间,游访四川邛州,师天庆观高道何昌一,学“锁鼻息飞精”之术。后隐修华山四十余年,精研易学道学,务穷宇宙之秘,开拓新风,成为两宋学术肇始之人。
纪实
  1. 2002-9-22日(中):安岳陈抟秦九韶
  2. 2002-9-22日(上):安岳石刻圆觉洞
相关标签姓|属|道士|易学家|陈抟·中国道教
下一篇Next
发表评论
 
关闭本页
最佳浏览:IE 7.0,1024x768 | 维护日期:2008-04-19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