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vious首页 Previous人物 PreviousC Previous陈毅 Previous陈毅传  第六节 风涛激荡中的雄鹰 2005-11-26人物Null
Previous上一篇
第六节 风涛激荡中的雄鹰


  1964年4月,第一次亚非会议召开9年之后,第二次亚非会议筹备会才得以在雅加达召开,然而局面却比9年前复杂多了。一是由于“万隆精神”对推动亚非国家民族独立运动产生了极大影响,殖民主义及霸权主义者千方百计用收买、高压、挑拨离间等手段对第二次亚非会议进行阻挠破坏,二是由于国际政治力量组合和亚非国家之间的团结出现了一系列新情况:中苏关系破裂,中印发生边界争端,印度巴基斯坦也发生武装冲突??刚从亚非14国访问归来的陈毅,征尘未洗,又准备率代表团去雅加达开会,然而直至开会前两天,还未决定他是否前往。
  原来,会前西方国家放出空气,说此次会议完全是由中国控制的。为澄清事实中国便照会筹备会召集国印尼:只要会能开成功,就对亚非有利,中国体谅东道国困难,可以不参加筹备会。可是4月7日印尼方面看到出席率很高,胆子壮了,匆忙向中国发出了邀请,继而又明确提出希望陈毅外长能出席会议。因此,中央临时决定陈毅赶去参加会议,已是9日凌晨,离会议开幕只有一天多了。9日上午周恩来总理立即与陈毅及代表团有关人员研究会议情况,大家认为只要在亚非会议时间、地点上达成一致协议,就无大障碍了。
  时间紧迫,未容细议。当日下午陈毅登机启程南下,连续夜航。终于在第二天上午11时赶到了雅加达,下午便出席了会议开幕式。然而交谈中他发现印尼方面在开会时间、地点上另有意见,将影响会议顺利达成协议。陈毅便于12日拜会了苏加诺总统。
  苏加诺主张,第二次亚非会议地点仍在印尼,时间放在今年。而据陈毅所了解的较多国家的意见,第二次亚非会议应换在非洲国家开。他劝说:总统阁下如果主张在非洲开,就是支持了非洲的斗争,顾全大局,表现了政治家风度,证明你无私利打算,去发言就响亮。苏加诺一听有理,但对开会时间仍主张在今年。陈毅又摆情况:今年7月有阿拉伯首脑会议,8月非洲首脑会议,10月不结盟国家会议,以后又有英联邦会议,联合国大会,国家领导人长期在外开会怎么行呢?他看出苏加诺的心思,便劝说:亚非会议和不结盟会议不应互相竞争,而应该互相补充,即使竞争也不必用抢先开会的办法??苏加诺松口道:时间问题还可以再商量。
  这样,开会时间、地点问题算是大体一致了,然而另一场紧迫的辩论,却出乎意料在会议席上展开了。
  与会22国代表,11日开始一般性发言。陈毅在发言中从亚非团结反帝的大局出发,强调协商一致,求同存异,完全不提中苏分歧问题、中印边界问题以及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问题,代表们报之以热烈掌声。
  然而,印度代表团团长、农粮部长辛格却突然提出,要邀请苏联参加第二次亚非会议,理由是苏有很大一部分领土在亚洲,因此,是个亚洲国家。
  这真是奇闻,小学生在常识课上都知道苏联是欧洲国家,而且9年前开第一次亚非会议时,正是印度总理尼赫鲁亲口表示过:“苏联亚洲部分未被邀请,因为在政治上它是一个欧洲单位即苏联的一部分。”(1954年12月30日,雅加达记者招待会)现在如何一下颠倒了呢?印度代表发言后,锡兰代表表示支持,其余则未表赞同。
  第二、第三天会议上,印度代表又再三提出邀请苏联的建议,陈毅发言加以反驳。然而分歧毕竟太大,牵涉到各与会国与中、苏、印3大国关系,事又来得突然,代表们来不及请示国内,来不及互相研究,只能默守中立,会议眼看陷入僵局。陈毅这才明白:苏联领导人早已蓄意插手亚洲事务,此次一面要印度发难,一面通过各种途径向某些与会国施加压力,想要在多数国家代表缺乏准备的情况下,挤进亚非集团。
  13日上午开会,印度代表首先发言,又添一理由说许多亚非国家经援、军援来自苏联,因此应邀苏参加会议。巴基斯坦外长即反问:印度是否准备让阿尔巴尼亚和南斯拉夫也参加亚非阵营?因为它们也支持亚非国家。陈毅在会上发言,澄清了某些人制造的中国支持苏联参加的谣言。但多数国家仍默守中立。
  14日,会议进入最后一天,关键时刻到来了,陈毅作了雄辩有力的发言,指出:苏联是一个传统的欧洲国家,这是小学生都知道的地理常识,苏联自己也从未以亚洲国家自居,在联合国也从未参加亚非集团活动,为何偏在此时提出这样一个不成问题的问题,给大会造成争执和分歧呢?中国并不是因为与苏联关系恶化才反对它参加,在中苏关系很好时,中国同样认为苏联是欧洲国家。
  “中国反对邀请苏联,是为了维护万隆精神,维护亚非会议原则。如果屈从于某些大国压力而放弃原则,将使我们亚非会议蒙受耻辱!
  会场气氛立即变了,巴基斯坦等国代表纷纷站出来支持中国意见,而辛格越发激烈地争辩。你争我吵,会场乱了。主席提议暂时休会1小时,由阿富汗等6国代表组成小组会议决。好容易等到下午6点,小组会宣布达成了协议:将邀请苏联的提案推迟讨论,提交给明年召开的第二次亚非会议首脑会议作决定。
  推迟讨论,意味着印度提议未被否决,势必使明年首脑会议一开幕便由此陷入争论,损害亚非团结。如果筹备会以这样的一纸决议宣告结束,在陈毅看来将是一次失败。此时印度代表己带着得胜神气回旅馆去了,晚上东道主印尼还要为各国代表举行送行宴会,剩下时间已不多。陈毅留在咖啡厅里,进行着极其紧张的思考。
  现在需要立即行动,向国内请示已来不及,连召集代表团开会也来不及,只有靠陈毅的信心、耐心和智慧来争取挽回局面。大会主席、印尼外长苏班德里约神色焦虑地跑来求助,他怕中国坚决不接受小组决议,甚或宣布退席,则会议将以破裂告终。况且苏联已施加了压力,援助印尼的10条兵舰正选在这两天交付给印尼,印尼左右为难。巴基斯坦代表听说后,主张大会主席行使职权,否定苏联参加,陈毅认为6国小组会作了决议,主席个人无权否决。
  另一位代表提出用投票方式裁决。陈毅说:“这个会上不能用表决手段,因为万隆会议的精神是协商一致,不用多数压少数,也不能把少数人意志强加给多数,要想法说服印度、锡兰代表撤销他们的建议。
  这可能吗?苏班德里约一筹莫展地走了。陈毅此时发现:由于印度代表已离开,咖啡厅里留下的各国代表都把注意力集中到中国代表身上,这正是一个放手做工作的好时机。离宴会开始只有85分钟了,要抓紧!陈毅放大讲话的声音,吸引一些外国代表团成员围拢上来。最先靠近的是一位中东国家大使,方才6国小组会参加者之一。陈毅坦率地说:“你们这个小组会决议很不好,宣布出去,世界上会认为你们这些亚非国家不成熟,22个国家这么些外长、大使,连这常识问题都不能解决,还要交给首脑会议。如果这样我感到羞耻。这问题都不能解决,还谈什么反帝反殖伟大运动?”大使点头赞同道:“我们还可以再想办法。
  另一国家代表吃惊地表示,这些情况他根本不了解,国家小只派了他一人来,住了几天还未弄清争的是什么问题。陈毅于是扼要明了地将前后情况及利害关系跟他说了一遍。他恍然道:“我要坚决反对邀请苏联参加,要保护亚非国家利益。”他离开陈毅,又向周围其他代表们宣传听到的情况。
  人们接二连三来到陈毅和其他中国代表身旁,经过争分夺秒、积极努力的工作,休息厅里形势变了,绝大多数舆论转到中国这边来了。8点钟宴会开始,陈毅抓紧时机,还在和邻座的巴基斯坦外长交换意见。
  宴会后,夜里10点,会议继续进行。因许多国家对6国小组决议不满,大会主席将小组会扩大到包括中、印在内的12国。咖啡厅的工作发生了效力,许多国家态度趋向明朗,经过一场争先恐后的辩论,很快形成这样一个局面:除印度、锡兰坚持邀请苏联外,其余10国均表示反对。印度代表被置于进退维谷、相当孤立的境地,如再逼下去,他有可能退出会议,这将导致会议破裂。怎么办?大会主席抽身离开会场请阿富汗代表代理主席职务,印度代表说话的调子也有所降低,陈毅立即与身边几位中国代表团员商议,“攻势”应适可而止。然而问题如何解决呢?成败在此一步了。
  陈毅起来发言说:“我非常痛心,为什么在这次会议上一定要提出苏联参加问题,使我们亚非会议走向破裂呢?从根本上说,我是愿意与大家合作,也愿意与印度代表合作,把会议开成功的。我们不能允许把亚非国家的利益出卖给某个大国,但具体问题上的争论,我们还要照顾到亚非团结的大局,愿意作出一定让步的,因此我建议──关于邀请苏联参加问题的决议,可以这样写:有的国家主张邀请,有的国家反对,有的国家建议推迟到首脑会议上去讨论,有的国家反对提交首脑会议。因此,没有就这问题达成一致协议。
  会场一片交头接耳之声。辛格经过几分钟紧张的思考之后,看看别无良策,终于同意了陈毅提出的方案。代理主席赶紧宣布小组会结束,立即按中国代表团意见起草决议案,提交明天的大会讨论通过。
  这是一大胜利。因为按国际惯例,筹备会上“没有得出一致意见”的问题,是不能列入首脑会议议程的,更何况根据万隆精神,在未达成一致意见的情况下,不能强使会议接受部分或某些国家的意见。因此,这样一来实际上是最终否决了印度提案,而又保留了印度代表的“面子”。
  会一散席,菲律宾外长罗慕洛便上前紧紧拥抱了陈毅,动情他说:“我今天真正看到万隆精神,感谢你促进了会议的成功!”大会秘书长、印尼副外长在记者招待会上说:“对陈毅元帅在本次会议、中为维护万隆会议所做的贡献,对他民主的顾全大局的精神,我要行脱帽礼表示感谢!
  第二天大会重新开始,顺利通过了12国小组会决议,陈毅疲倦的脸上这才露出了明朗的笑容。他和代表团同志们,变被动为主动,为亚非团结事业,最终赢得了一局风云莫测、奇正相生的险棋。
  对于世界政治局势来说,从1964年到1965年,可谓“多事之秋”。
  1964年10月16日,两条惊人的消息同时震动了全世界一中国成功地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苏共中央第一书记赫鲁晓夫被解除了党内外一切职务。5年前正是赫鲁晓夫撕毁了帮助中国建立核工业协议,而今天中国独立制造的原子弹恰巧在赫氏下台之日震撼了全球。
  世界各国对中国刮目相看,并且关注着中国成为一个新的核大国之后会有什么新的行动。10天之后,法国《快报》周刊登载了陈毅对该刊记者的一次谈话,标题为“原子弹没有什么了不起”。陈毅谈了有关原子弹的3点看法:“第一,中国是根据7亿人民希望和平建设社会主义的原则和世界人民利益来决定自己的对外政策,而不是根据有没有核武器。
  第二,核武器是人制造的,不是核武器制造了人。人始终是第一位的,因此人类最终将能消灭核武器。
  第三,中国研制核武器是为了防御,为了打破核垄断,以便最后销毁这些武器。我们将保证不首先使用核武器。

  那么赫鲁晓夫下台后的苏联又将如何?中共中央很快派出了周恩来贺龙为首的代表团赴苏参加十月革命节庆祝活动。但令人失望的是,苏共新领导非但没有改善关系的诚意,而且准备在次年3月召开分裂性的各国共产党和工人党会议,以达到谴责和孤立中国党的目的。中国党的态度则是“仁至义尽”。1965年2月接替赫鲁晓夫任部长会议主席的柯西金访越途中停留北京,周恩来总理与陈毅在机场与他谈话时,作了尽力劝止的团结工作。柯西金归途中第二次路过北京,提出想见毛主席一次。陈毅反映了这一情况,考虑到这场斗争重大严峻的意义及对中苏两国人民负责到底的目的,建议主席还是一见为好。主席欣然采纳,于是便有了他与柯西金那次著名的谈话。
  1965年3月1日,莫斯科会议果真开了场,它对国际共运的发展方面毫无成果可言,倒成了另一个标志──国际共运内部产生了大分化。至此,“社会主义阵营”即便是在名义上也不复存在了。战线在重新划分,力量要重新组合。这正是“大动荡、大分化、大改组”的年代。
  越南战场的形势也日趋紧张,美国不断采取“战争升级”行动以至轰炸了越南北方。1965年3月陈毅访问尼泊尔、阿富汗、巴基斯坦时,3国领导人都对越战局势充满忧虑,要中国去劝越南人不要再打下去了。陈毅这样回答他们:在这个问题上,你们不要把中国的影响估计过大了。是和是战,只能由越南人民来决定。我们的态度是无条件支援越南抗击美国侵略。当然,朋友们的和平愿望我们是理解的。我认为目前唯一的办法,是希望你们去劝劝美国人,早日从越南撤走。
  这年4月,正当B-52重型轰炸机对河内、海防等越南北方城市大举轰炸的时候,周恩来、陈毅秘密来到了炮声不绝的河内,冒着危险往来于弹火之下,亲自与越南领导人商量安排援越物资的品类、数量、运输、供应等问题,这是对越南人民坚定无私的支持。
  激烈的动荡和分化是全球性的,非洲也在振荡。
  1965年6月19日,周恩来总理和陈毅率中国代表团离京飞往开罗,并将飞赴阿尔及利亚,出席在阿尔及尔举行的第二次亚非会议。不料在飞行途中接到导航站转来的电讯,说阿尔及利亚发生了政变,前政府领导人本·贝拉被捕,由布迈丁领导的革命委员会掌握了首都局势。第二次亚非会议能否如期召开成了问题。陈毅与周恩来在开罗停留3天,反复研讨了阿尔及尔局势,并与阿联领导人进行了一系列紧急磋商。之后,陈毅于22日率代表团部分成员来到枪声未绝的阿尔及尔,实地了解情况。随行的保健医生带着外科手术缝合包和抢救药品以防万一,而陈毅早已将一切危险置之脑后,投入了紧张的外交活动。
  起初,新上台的布迈丁政府积极承担东道国义务,力主如期开会。决定参加外长会议的已有19国,但有些政府首脑出于对阿尔及利亚前领导本·贝拉的友好关系,反对立即承认新政权因而不主张如期开会。为促进亚非团结事业,陈毅一方面向新政权表示了支持,另一方面又向各国代表团做工作,力图促使会议如期召开。然而,由于美国的阻挠,苏联的插手,亚非国家之间对会议的要求和想法不尽相同,要达到“协商一致”十分困难。到24日,英联邦13国再次呼吁延期开会,东道国的态度也渐渐发生了变化,中国代表团便考虑依据变化了的形势及时调整自己的方针。25日上午,正当陈毅与各国代表紧急商讨如何提出延期开会问题时,在预定的亚非会议会址“松树俱乐部”大厦里,突然发生了爆炸,我新华社两名工作人员受伤。这一卑劣的破坏事件,使与会各国代表的人身安全受到直接威胁。形势急转直下。陈毅召集中国代表团会议,会议一直到次日0时30分。
  第二天一早,陈毅会见了阿尔及利亚驻华大使亚拉,向他提出推迟会议的紧急动议。接着陈毅与各国外长紧急磋商和交换意见,中午终于举行了中国、阿联、巴基斯坦等7国外长会议,一致达成协议取消原定的外长会议,并召开常设委员会会议,商定亚非会议的延期问题。
  第二次亚非会议虽然最终“流产”了,但陈毅亲自参与的从筹备到延期的全部曲折过程并不因此而失去其深远的意义。它使中国政府支持亚非人民共同事业的坚定立场和顾全大局的一贯态度,得以再次昭示于天下。
  8月,陈毅再度出访,赴雅加达参加印尼独立20周年庆祝活动。“千岛之国”的美丽风光和印尼人民浓醇似酒的友情又一次使他为之动情。没想到他离开仅一个多月,印尼就发生“九·三○”事件,中国印尼之间的友好关系中断了。
  9月初,陈毅又访问了巴基斯坦、叙利亚、阿尔及利亚、马里、几内亚和阿富汗6国。在马里,他在西非炎热的日光之下参观了中国援建的纸厂、制糖厂,步行去看从广东引种的甘蔗田,所到之处都有许多马里群众拍手欢迎,跟着跑,一个劲喊“中国万岁!”这令陈毅感到中国肩上承担着的期望和责任。而另一方面,一路走来,又亲眼目睹了国际局势的动荡不宁。到巴基斯坦时正碰上英巴冲突加剧,印军已攻抵拉合尔城下。离叙利亚回来,本来准备在伊拉克加油,不料伊拉克又发生政变,机场封闭了,只有绕道阿富汗坎大哈机场返回国内。多事之秋,风雨满楼。昔日“社会主义阵营”已经解体,民族独立运动正面临更复杂严峻的考验。各种力量在较量,挤压,??这样的时刻,中国人民应该有什么样的精神气魄呢?
  1965年9月29日下午,近300名中外记者来到北京人民大会堂,出席陈毅副总理兼外长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世界各大新闻社都等候着北京发来的消息,看陈毅外长将代表中国作何发言。
  陈毅是在陪同西哈努克亲王沿长江航行观光后,昨天下午才回到北京的,但他胸有成竹,从容不迫,准备好了应付各种最挑剔最难答的问题,并且要旗帜鲜明地表达中国对一系列国际问题的看法。
  首先提出的问题是:“美国在越南南方的兵力增加到13万,在战场上使用了各种新武器,你对这种做法有何评论?”这问题当前举世瞩目,陈毅直截了当地说:“越南人民能打败美国帝国主义,这一点有些人相信,有些人不相信。前些时候,有个法国朋友告诉我,美国的力量还没有使用完。??我说,你这话也有道理,但是,越南人民的力量也还没有使用完,全世界人民的力量也还没有用完,阁下为什么只看到美国的力量呢?
  接着,几位外国记者先后提出有关中印边界争端、印巴冲突、中国与联帮德国贸易关系,以及同发展中国家分享核知识等问题,陈毅择其要点,明确畅快,一一作了回答。
  李宗仁先生刚刚回国,并举行过记者招待会,这次日本记者又向陈毅提出了关于国共合作可能性的问题,陈毅回答得简短而又意味深长:“新中国就是以共产党为首的,包括8个民主党派合作的局面。我们欢迎李宗仁先生参加这个合作,我们也欢迎蒋介石蒋经国能象李宗仁先生这样参加这个合作,欢迎台湾省和台湾的任何个人和集团回到祖国的怀抱,参加这个合作。
  日本记者又问到中国发展核武器的情况。陈毅深知受过原子弹之害的日本人民对核武器问题极为敏感关注,因此再一次阐明:“中国保证任何时候不首先使用原子弹。我们的核武器只用于防御。
  陈毅以激昂慷慨的语调,一一回答了记者们提出的一系列重大国际问题,坦率地表明了中国人民不怕帝国主义、新老殖民主义压迫、挑衅、进攻的坚强决心。这位曾统兵百万、横扫千军的元帅外交家说出了中国军民有充分把握粉碎一切侵略者的英雄气概。在外交场合讲得如此铿锵、如此透明,是古今中外所罕见的,这就给记者们显示了人民中国坚强无畏,豪迈乐观的形象。展望未来国际局势的发展,陈毅充满信心地预言:“世界真正变为实现不同社会制度和平共处的大家庭的美好前景,一定要到来!”这是1965年的国庆,新中国已满16岁,陈毅自1954年那个天安门之夜起,参加外交工作也已11年了,如果说当年受任之初他曾有过“绠短汲深之惧”的话,那么现在他面对这剧烈动荡的世界,已抱着更豪迈、自信的乐观态度。1962年1月,他在报上看了一篇介绍驯鹰人如何迫使雄鹰在半饥半饱之间生存,最终听从使唤,并失去宝贵自由的文章,颇有感慨,曾写了《驯鹰词》以咏其志:

若乃真雄鹰,展翅冲霄汉。
翱翔于太空,嬉游于海甸。
不恋投来食,安能受羁绊?

雄鹰当如此,人生当如此,国家更当如此!

相关标签
下一篇Next
发表评论
 
关闭本页
最佳浏览:IE 7.0,1024x768 | 维护日期:2008-04-19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