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原名作楷,字绍勤,中年后以字之谐音作少琴。出生在四川省江津县『今属
重庆市的
江津区』。青年时曾供职于重庆《强国报》社、《新蜀报》社、重庆联合中学、省立第二女子师范、江津中学等。1930年代,曾任北温泉公园主任、北碚天府煤矿公司经理、重庆川江航务管理处秘书、“
成灌嘉峨风景区管理处”筹备处主任、西川通志馆编辑等。40年代,曾任四川大学版本整顿委员会主任、四川大学历史系教授、西康省通志馆编纂等。抗战期间,杨家骆领导的“
中国学典馆”迁渝,邓、杨二人共创北泉图书馆、博物馆。1949年后,受聘为西南军政委员会文教委员,与徐中舒、冯汉骥等共同筹建西南博物院(重庆市博物馆前身),任博物院秘书,主持日常工作。大区撤销后,任重庆市博物馆副馆长,80年代任学术顾问。其学术研究着重于川康地理、川江航运、巴蜀文化、四川金石、重庆地方史等方面。主要著述有《益教汉隶集录》、《重庆市博物馆藏画像砖选集》、《巴蜀史迹探索》、《巴蜀史稿》、《近代川江航运简史》等。主要论文有《西康木雅乡吴王甲尔布考》、《谈西南的岩棺葬制》、《涪陵新出土的巴族铜器和错金编钟》等。手稿有《西南历史地图集》、《西南交通史》、《北泉金石文徵》、《天风阁诗稿》等。
资讯 由川渝两地专家学者举办的
邓少琴教授学术思想研讨会,于2002-8-27日在蓉城召开。著名学者
邓少琴教授是我国老一辈德高望重的考古、文博、历史和民族学专家,他把毕生精力都奉献给了自己热爱的事业。邓教授不但节俭、求实、创新的精神影响着中国文人,同时他自学严谨的求学精神更是让后人景仰。因此,为了弘扬邓老的学术思想和纪念这位学术前辈诞辰一百零五周年,四川省历史学会特此召开了此次学术研讨会,同时其子女出资、由巴蜀出版社出版的《邓少琴西南民族史地论集》也于昨日面世。这部论集较全面地编选了邓老一生所撰关于巴蜀史与文物、巴蜀民族史志以及巴蜀近现代史的代表性论著。其中巴蜀古史的研究硕果最引人注目。从这部论集中,不但可以窥见邓老治巴蜀古史的严谨专致、锲而不舍的探索脚印,同时也体现了他诚朴忠实、一丝不苟的学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