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vious首页 Previous人物 PreviousD  董崇伦 2003-1-8人物Null
Previous上一篇
董崇伦 Dong Chonglun (1957~) ⊙栈道/文


  冬阳融融,河面泛金。2002-12-15日星期天下午,许多人在新津县的南河边晒太阳,喝,打麻将,转耍。我陪省城来的一位摄影家朋友『即雷康』刚参加农村囍宴,拍完“新津九斗碗”的照片,沿河游逛,远望老君山的苍松翠柏,近看南河两岸的风土人情。
  “你看,掏耳朵的!”我提醒朋友

掏耳朵的董崇伦·掏耳朵/南河边/新津县/雷康 摄
掏耳朵的董崇伦·掏耳朵
地点:南河边·五津镇·新津县·成都
时间2002-12-15 16:19:02

  “好!”他三两下掏出随身携带的数码相机,蹭蹭蹭地几大步跨过去,在河边铁栅栏旁前后左右,推拉摇移,把镜头稳稳地对准正在给人掏耳朵的师傅,啪啪啪拍下一组照片。
  顿时,心明手巧的他精神抖擞,浑身是劲,一下来了“”:右手大拇指、食指拈着一把亮铮铮的叉开的小钢钳,中指、无名指、小指急速向下拨动,发出“噹、噹”两声脆响,“未成曲调先有情”。再将余音不绝的小钢钳微扬到自己右脸侧,飞快地用右手指连续不断拨弄着叉开的小钢钳,“扑扑扑”直响,如只大蜻蜓在阳光下振翅般透明,又如羽白蝴蝶在身边翩翩起舞。他嘴里咿咿呀呀,唱出一段有滋有味的掏耳朵的精彩唱词:『同时雷康摄了像,待以后大家用宽带后上网。』
  “各司各教,各师有各教,说的到做的到,绝对不是放空炮。刀儿快,手儿轻,剃了胡子洗眼睛,洗了眼睛抠麻筋,抠了麻筋捶背心。掏耳朵,是功夫,倒的过弯,下的到沟。痒酥酥,麻碌碌,舒服不过掏耳朵。洗眼睛,收2元,‘珍珠’眼药点起干。银子确实去风毒,银珠拿在手里做。剃飞丝,讲内盘,飞丝剃来大家看。剃胡子,要剃好,胡子剃来摸不到。眼膛鼻子要剃到,剃了胡子面貌好。修面就要讲刀锋,刀子剃拢背沟沟(梭刀)。酥筋捶背要做好,做好精神就来了。精神足,办事好,一切烦恼没有了。既不哄,又不骗,总共做完12元。
  整段唱词抑扬顿挫,语调错落有致,开头、中间、结尾不断地换韵转韵,如彩线穿珠,一气呵成,有板有眼,既幽默又诙谐,一股浓酽的生活气息扑面入怀。
  “神了,神了,简直神了!朋友大发感慨。
  “你要的话,我改天把它记录下来。”我说,“以后写文章用。
  “师傅,你给我照像,我免费给你掏下耳朵,修个面,如何?”他一副热心热肠硬是叫朋友感动不已。
  “二天来。照片冲出来后,我叫这位朋友转送你。朋友说,“我今天还要赶回成都呢!

边掏边唱的董崇伦·掏耳朵/南河边/新津县/雷康 摄
边掏边唱的董崇伦·掏耳朵
地点:南河边·五津镇·新津县·成都
时间2002-12-15 16:20:13

  隔两天,我到南河河边喝茶,下午河风大,手脚冻僵时正想离座,掏耳朵的师傅却推着一辆三四成新的自行小赛车沿河道过来。
  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我忙叫小茶馆主人又倒碗热茶,拖把竹椅,喊他上坐。我俩一边喝茶,一边摆起了龙门阵
  他的话滔滔不绝,好象南河水一样平静而舒缓。
  “我先声明一下:你刚才记的歌词是我自个儿瞎编的,别见笑,你看,这是我的身份证。我是邛崃县的牟礼镇安民村7组人,今年45岁。前两三年,我和爱人李木香新津县城边租房子住,她擦皮鞋,我掏耳朵,带修面。我们有个娃儿董华林,男的,21岁,现在西昌市读四川工业大学学校,大三了。他学的是食品加工、果蔬加工、粮油加工,保鲜,市场营销,是学生会创造部部长。俗话说,酸儿辣女。他一年读要花7~8千元,家里带账1万5。要填这个凼凼,有点恼火。老乡只好回家种田,守家。我家老人死去3年多了,没有啥家底。我每天早出晚归,骑60多里路,到新津县县城的茶馆酒楼、农家乐、沿河两岸掏耳朵挣钱供娃儿读大学,已经快3年了,这里到处都是我的脚板印。人家说,一招鲜,吃遍天。这句话用在我身上只能参考参考。我的娃儿很聪明,喜欢看书学习,平时寡言少语。我实话实说,我只读过初小,困难时期,饿得皮包骨头,差点儿死去。我掏耳朵的手艺是给我父亲学的,我父亲又给我爷爷学的,一代传一代。看来,我的娃儿大学毕业后,他永远不会走这条路,接我的班了。社会在进步嘛!现在都在讲科学,讲知识,讲发明,讲创造,讲经济。这话对不?困难时期大家爱说,勤快勤快,顿顿吃菜;懒做懒做,政府照顾。现在不行啰!不勤快挣不到钱,不勤快没饭吃,不勤快饿死你,活该!我生来就是一个勤快人,一天也闲不住,耍起不自在,浑身不舒服。改革开放就是好,你看,读书的读书,做活路的做活路,搞生意的搞生意,全社会都抓经济建设,大家都生龙活虎行动起来了,又哪点儿不好?我在这儿都认识我,天气好,星期六、星期天,加节假日,一天可挣40~50元。我娃儿自小很聪明,读四年级时,牟礼镇小学办奥校,招70多人,教室里坐得满满的。儿子凑齐钱报名没报到,高矮缠住校长要了一套书,在家自己看书、做题,晚上点煤油灯,不懂的做起记号,第二天到学校请教老师。他少读一期,最后县上考试,成绩是乡第4名。大人小人,亲戚朋友都说他脑壳灵光,螺蛳有肉在肚皮头。读初中、高中,班上好多人问他的问题。有一回,他和同学放学在前面走,他婶紧紧跟在后,很多人一路走一路大讲小讲的,只听他一言不发。分手时,他分别指出几个同学刚才讨论问题的错误地方,并且作了详细的分析,一题一款的,说得大家心服口服。考大学,上了重点线。很懂事,知道父母苦,生活朴素,学习刻苦,喜欢搞点发明创造,钻研科学问题,老师同学都特别喜欢他。他妈妈在家里种田,我天天跑远路到新津县掏耳朵挣钱供他读书,风吹雨打,不分白天黑夜,虽然辛苦点,但是只要一想到供儿子读大学,我们心里就充满了希望,像吃了块冰糖一样……

神情专注的董崇伦·掏耳朵/南河边/新津县/雷康 摄
神情专注的董崇伦·掏耳朵
地点:南河边·五津镇·新津县·成都
时间2002-12-15 16:23:05

  这时,县城钟楼大吊钟“噹……”响了6下,他拱手与我告辞返家。
  “啊,多好的董崇伦
  望着他骑车渐行渐远的灰白的身影,在瑟瑟的寒风中,我喃喃呢语,眼眶湿润起来,发自肺腑祝愿他一家羊年吉祥,幸福安康。

2003-1-7日晚稿


【作者申明】我同意《巴蜀网》发表我的作品,同意《巴蜀网》编辑部向其它媒体推荐我的作品,或向其它媒体颁发转载使用许可。一旦其它媒体决定刊用,请《巴蜀网》及时通知我。在不发生重复授权的前提下,我保留个人向其它媒体的直接投稿权利。

相关标签姓|
下一篇Next
发表评论
 
关闭本页
最佳浏览:IE 7.0,1024x768 | 维护日期:2008-06-22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