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vious首页 Previous人物 PreviousH  胡志红 2007-11-06人物Null
Previous上一篇
胡志红 Hu Zhihong (1965-11-4~) ⊙雷康/编


  属农历乙巳年十月十二日出生在四川省崇州市的三江镇。先后就读于四川大学外国语学院(1993~1996)、文学与新闻学院(2002~2005),分别获英美文学专业硕士学位、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博士学位。现供职于四川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任英美文学、西方文化专业方向硕士生导师,四川师范大学分学术委员会委员,四川省比较文学学会理事、秘书长,中国比较文学学会会员,中国人民大学书报复印中心作者俱乐部A类会员。
  主要从事生态批评、生态神学及生态文学研究、欧美文学及欧美文化方面的研究。在《四川大学学报》(哲社版),《四川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求索》、《当代文坛》等各级刊物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其中绝大多数与生态批评、生态文学及比较文学有关。近年论文代表作有《天人合一:人与自然的跨文明阐发》,《生态批评与跨学科研究》(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2005年第11期全文转载),《文学生态中心主义对人类中心主义的挑战》,《生态文学──比较文学研究的新天地》,《生态文学的跨文明阐发与全球生态文化建构》等。学术专著《西方生态批评研究》于2006年8月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发行,约25万字,该书是国内第一部全面、深入研究西方生态批评的学术专著,受到了国内同行知名专家的高度评价。

胡志红/重庆工商大学/南岸区/雷康 摄
四川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胡志红副教授发言
地点:厚德楼·重庆工商大学·学府大道·南岸区·重庆
时间2007-10-26 11:43:42

《西方生态批评研究》简介胡志红/著
  本书为“中国社会科学博士论文文库”之一,作者及时把握世界性的学术动向,在广泛占有材料的基础上,对西方近20年来生态批评的状况进行了细致的、深入的、系统的分析、梳理、阐释,给中国学界提供了一份丰厚、扎实的学术资源,显然具有开拓性质。 论文立意明确,具有宏观的历史眼光和开阔的时代视野,能够站在地球人类共同命运的高度洞察生态困境的实质和严重后果,并由此论及文学艺术研究担负的重大责任。论文结构周整、层次清晰、思路严谨、语言清通,富有说服力。
  生态批评是文学研究与当代生态思潮的结合,是文学研究的绿色化,是对生态危机的综合回应。它是一个非常庞杂、开放的批评体系,兼有文学批评和文化批评的特性,生态批评可以简要地定义为本着拯救环境之精神研究文学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它采取“以地球为中心”的态度研究文学,将以人为中心的文学研究拓展到整个生物圈。
  本书是国内第一部对西方生态批评作全面深入研究的学术专著,具有重要的开拓性意义。作者在大量细读西方生态批评名著的基础上,对西方生态批评理论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对西方生态批评的研究范围及主要特征作了高度的概括和明确的界定。
  本书主要由三大部分组成。第一部分简要地介绍了西方生态批评产生的社会、学术、哲学背景,其发展历程、主要内涵及其思想基础,揭示了基于生态中心主义的生存范式取代基于人类中心主义的生存范式的客观必然性;第二部分是对西方生态批评内容的系统研究;第三部分主要对我国(中国大陆)生态批评的兴起、发展及现状作一简要的梳理,同时,作者也试图从个人的视角指出其存在的不足,即中国生态批评学术活动缺乏自觉的比较文学学科意识和生态批评理论建构意识。
  本书有助于推动中国生态批评学术活动的进一步发展、中国生态文化话语建构以及中西生态话语的对话与交流,也有助于促使比较文学研究的绿色化,深化比较文学研究的内涵,拓展比较文学研究的领域。
纪实
  1. 2007-10-26日(上):当代文坛学术会
相关标签姓|属|教师
下一篇Next
发表评论
 
关闭本页
最佳浏览:IE 7.0,1024x768 | 维护日期:2010-06-22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