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人物 | ![]() | ||||||
“你的兵练得不错哪!” 陕甘宁边区的部队有一二○师的、有留守兵团的、还有边区保安司令部的,指挥、组织不统一,不适应保卫边区的需要,因此,贺龙上任后第一件事就是根据中共中央统一军事指挥的要求,对边区部队进行整编。他同副司令员徐向前、留守兵团司令员肖劲光商量以后,决定把留守兵团所属的各独立团及保安司令部所属的4个团统一编成两个警备旅,同三八五旅、三五九旅一道置于联防军的统一指挥之下。中央军委批准了这个方案,并于1942年10月间将留守兵团领导机关并入联防军机关,任命肖劲光为联防军副司令员。贺龙又根据保卫边区的需要,重新划分和调整了部队的防区,成立了军分区。他还建议,由地委书记兼任军分区政治委员,以实现各地区的一元化领导。经过整编,边区部队出现了一个新面貌。 不久,贺龙带着参谋人员深入各分区视察。走了一遍以后,他感到忧虑。 当时,国民党军在陕甘宁边区周围驻有50万大军,对边区实行封锁。眼下,国民党顽固派又在酝酿掀起第三次反共高潮。4个多旅的部队不仅要保卫河防,对付日寇,而且要对付众多的国民党军,兵力实在不足。在非主要方向的边境上,1个团要担负400公里正面的守备,显然很难应付国民党顽固派可能发动的进攻。贺龙有一个增加边区军事力量的想法,可是,现在是根据地最困难的年月,都在精兵简政,边区要扩兵显然是不行的,于是,他想到了晋西北。他考虑,晋西北新军决死二纵队、四纵队、暂一师、工卫旅经过整编和多次反“扫荡”的锻炼,战斗力提高很侠,已经可以胜任保卫晋西北的任务了。一二○师独一旅的1个团己于1941年调来陕北,旅部及另1个团仍在晋西北,可将其调来。他把这个想法报告了毛泽东,得到了毛泽东的批准。1942年11月26日,一二○师独一旅旅部及一个团调到陕北,全旅配置于绥德地区。三五九旅全部调往延安东南作为机动部队,以便随时应付国民党顽固派可能发动的突然进攻。1943年3月,蒋介石发表了《中国之命运》,鼓吹封建法西斯理论,反对共产主义。5月,国民党军把对付日军的一批部队从河防撤往边区周围,增加包围陕甘宁边区的兵力,并且向关中地区逼近,企图闪击延安。国民党第八战区副司令长官胡宗南亲赴耀县召开作战会议,又跑到洛川以北活动,扬言要让八路军交出边区。形势一下子紧张起来。虽然预有准备,但贺龙还是不很放心,又向毛泽东建议,再从晋西北调1个旅过来。毛泽东同意了。6月,中共中央军委根据贺龙的建议将三五八旅调到陕甘宁边区。贺龙随即命令三五八旅进驻鄜县(今富县)以西黑水寺、直罗镇一带葫芦河谷地区,同由康健民率领的骑兵旅一道,增强关中地区的纵深防御和准备实施机动。部署完毕以后,他又到关中分区亲自检查了一遍。 当他返回延安时,延安各界正在文化沟体育场召开纪念抗战6周年纪念会,进行反顽斗争紧急动员。人们知道贺龙刚从南线视察回来,用热烈的掌声欢迎他讲话。他走上讲台,感慨他说:“往年,我们在前方纪念‘七七’,周围都是敌人。今天,在我们家里纪念‘七七’也同样不安宁,昨天,关中已经听到了炮声。这炮声是从新自河防阵地撤到边区附近的部队发出的。他们不打日本了,开来打自己人,要消灭边区老百姓,消灭共产党,消灭边区政府。”他极为气愤地反问:“国民党政府不发一饷一弹,我们打了6年仗。 日寇侵华军队,我们打了一半,这样的军队不好吗?我们不敢言功,但我们何罪可伐?为什么要来打我们?对33个叛将①不讨伐,而对我们则当做敌人看待,这还有公理吗?” 蒋介石派驻延安的一位姓徐的联络参谋也参加了会议。他坐在台上说:“蒋委员长‘七七’广播中并没有说要打内战。” 贺龙听到后,带着讽刺的口吻说:“刚才联络参谋徐先生说。蒋委员长‘七七’广播没有提到内战,我说,这个消息很好,我们很拥护。但是河防大军六七个师和什么坦克、重炮纷纷西调,包围边区,部队都换上了新炮,连马鞍子也换了新的,对着我们如临大敌,而把日寇放到一边,这究竟是什么道理?还要请解释解释。” 联络参谋无言以对,显得尴尬。台下响起了一片掌声。 贺龙对着台下大声说:“现在边境上对方的枪已经响了,我们还没有还枪,因为我们一向是主张团结抗战的。人家如果不打我们,我们也决不去打人家,但是,如果一定要来打我们,我们就一定要自卫。我们的忍让是有限度的。我们边区的男女老幼都要准备好,随时还击对边区的进攻!” 贺龙的话激发了群众对顽固派的同仇敌汽,掌声、口号声响成一片。由于中共中央及时揭露了国民党顽固派企图进攻陕甘宁边区的阴谋,边区军民作了充分的准备,因而,在第三次反共高潮中,胡宗南始终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 国民党顽固派没有冒然发动进攻,却组织了一些土匪、特务潜入边区,进行破坏。清涧、绥德、米脂、西川一带接连出现阎锡军等8股土匪,到处窜扰,抢劫公营商店及单行军人的武器,刺杀地方工作人员,破坏地方政权。 土匪活动最猖狂时,平均每天要发生1次抢案,清(涧)绥(德)大道上黄昏时分没有武装护迭就不敢走路,严重地影响了当地的治安和交通。 贺龙决心剿灭这些政治土匪,保护边区政权和人民。1943年,他乘陕甘宁边区高级干部会议在延安召开的机会,召开了军政干部联席会,专门讨论剿匪工作。贺龙在会上指出:这些土匪已经作案30余起,干部和群众死伤23人,损失财物200万元,如果任其发展,边区将得不到安宁。贺龙严厉批评了某些干部由于存在和平麻痹思想,对土匪采取放纵和宽大过头的态度。 他提出,由各分区司令部和地方党政机关联合组成清剿委员会,统一领导剿匪工作,坚决消灭国民党派来的这些祸害。会后,贺龙连续两次签发剿匪命令,确定了“剿抚兼施,军民协力”的方针,拟定了清剿战术,制定了对土匪的处理办法和有关政策。贺龙强调:“要坚决肃清匪患”,但须“正确执行政策”,“注意分化和争取”,“慎重对待首要分子与胁从分子的区别,避免乱杀”。经过3个月的努力,8股土匪被全部肃清,进一步巩固了边区政权,安定了人民生活。 贺龙当了联防军司令员以后,常常下去视察。他发现边区部队由于以往领导不够统一,训练上存在不少问题,各有各的作法;学校、教导队的训练也有与部队实战需要脱节之处。这自然要影响部队战斗力的提高。他决心解决这个问题。第三次反共高潮一结束,贺龙就开始着手解决部队训练问题。 他对联防军参谋长张经武说:“现在要解决一下部队训练问题。要开一个会,①1938年12月,国民党副总裁汪精卫投降日本后,国民党政府军中的一些将领陆续投敌叛国,其人数高达33人。 把同志们的不同想法摆出来认真讨论一番,争取今年把陕甘宁和晋绥两个区的部队训练统一起来。” 1943年6月,联防军召开了陕甘宁边区和晋绥军区团以上参谋长会议,讨论部队军事训练问题。贺龙亲自领导了这次会议。他在会上提出的指导性意见,主要是:一,训练要为战争服务。他说:“过去学校和部队的教育与战争脱节的现象,应当纠正。”在训练中,“各级司令部对自己周围的敌人与顽军应有一定的想定①,作为训练的依据。西北地区要有两个想定:一个是对付日本军队的,一个是对付顽军的。今天,战斗经验中有许多战术、技术问题,要依据这个原则进行整理。”“要加强学校与部队的联系,部队供给学校材料,学校帮助部队整理;学校向部队提出训练及战术意见,使学校教育符合部队的需要。”二,部队训练的要求或者说目标,在于“能对付两倍到三倍的兵力(的敌人)”,“1个打3个”。贺龙指出:这是根据边区部队面临的实际情况提出的,是形势的需要。只有把兵练成这个样子,才能使我们立于不败之地。三,生产与训练这两大任务要统筹安排。当时边区部队正在普遍开展大生产运动,因此,有些部队在安排生产与训练上统筹兼顾不够,安排不尽合理。贺龙指出:“生产任务大体上已经解决,而学习任务还未解决。学习问题主要是抓紧,要挤时间。”他说:训练抓得不紧,“问题是首长和司令部抓得不紧”。他提出了一个负责制办法:“各级司令部把兵训练不好,我就找你们参谋长。你们应当多用脑筋想办法。” 贺龙还对会议的开法进行了改革。他打破以往坐在一起讨论来议论去的老一套办法,请参谋长们穿上草鞋,去当几天兵,到操场上做做动作,学些切实的具体的教育方法,以便回去统一部队的训练思想和章程。贺龙自己也穿着草鞋来往于操场烈日之下。这套办法,给会议注入了一股新鲜空气,会开活了。 这次会议,对部队的训练方针、组织领导、规章制度等展开了充分讨论,提出了明确的意见,特别强调“克服机械地认为生产第一、教育第二、忽视军事教育的倾向和军事训练与作战脱节的现象”,并对1943年下半年的训练提出了具体要求,从而,大大推动了两个根据地的军事训练。 3个月过去了,军事训练搞得怎样了呢?有什么经验教训?冬季练兵应当怎么搞法?为了解决这些问题,1943年10月,贺龙主持召开了陕甘宁边区部队高级干部会议。中共中央军委领导也很重视,毛泽东亲自参加了会议。毛泽东在会上说:“你们做得很好,希望你们今年冬季,在现有基础上,再进行一次很好的训练。”他还要求,在训练中要贯彻“首长负责、亲自动手,一般号召与个别指导相结合,领导骨干与广大群众相结合”的领导方法,并且对这一方法作了具体说明。 这次会议,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确定了“以兵为主,人人皆兵,个个都练,土兵教育应以技术为主”的冬季练兵方针,侧重学习射击、投弹、刺杀三大技术。为了贯彻毛泽东的讲话精神,贺龙把与会的高级干部编成班、排,下到操场,首先学习三大技术,统一训练要求。贺龙说:“别人能做到的,高级干部一样能做到。毛大帅不是号召首长负责,亲自动手吗?我们自己先动动手,就有发言权了。”毛泽东也很高兴,兴趣盎然地来到操场,观看高级干部操练,对与会者的情绪鼓舞很大。贺龙主持的这次高级干部会议,①军语。按敌对双方基本特点结合实际地形拟订的一种情况设想。 成为边区部队冬季练兵的良好开端。毛泽东“官教兵、兵教兵、兵教官”的群众路线的练兵方法,普遍得到了贯彻执行。11月中旬,冬季练兵热潮便在部队中形成了。 在这次冬季练兵中,两个地区的部队普遍开展了争当“朱德射击手”、“贺龙投弹手”的竞赛。 这个竞赛是怎么来的呢?一年前,即1942年春,贺龙到陕甘宁边区不久,去三五九旅视察。师长来了,旅长王震十分高兴。他为贺龙组织了一次投弹、刺杀和射击表演。有个叫齐巨洲的战士一下子将手榴弹投了50米。贺龙看了,高兴地鼓起掌来。王震旅长兴奋地大喊:“好一个贺龙投弹手!” 表演完毕,王震请贺龙给部队讲话。贺龙说:“你们是保卫党中央的卫队,你们要保卫边区每一寸上地。你们练兵练得很好,投弹投得远。你们还要好好练习射击。每一颗子弹打死一个仇敌。一二○师是个大学校嘛!”王震接着说:“师长号召我们生产、学文化、练习武艺,特别是打手榴弹、射击。 我们旅要创造出无数的贺龙投弹手、贺龙射击手。敌人来了,就把他们消灭。” 旅政治部很会做工作,他们抓住王震的这一讲话,很快在三五九旅开展了争当“贺龙投弹手”的竞赛。在后来的冬季练兵中,这一竞赛从三五九旅推广开来,变成了全边区部队的群众性活动,并且发展为争当“朱德射击手”、“贺龙投弹手”的运动。 1943年冬季大练兵到1944年3月结束,成绩显著,收效巨大。例如,三五八旅考核的结果是:全旅步枪命中率由百分之四十八点五,提高到了百分之九十点三,重机枪命中率达到了百分之八十四,轻机枪命中率达到了百分之六十八,山炮命中率达百分之百,手榴弹投掷距离由平均25米,提高到了40.69米,并创造了72米的最高纪录,刺杀和超越障碍,也都比较熟练。经过一段时间的巩固和发展,1944年9月联防军司令部召开了模范学习者代表会议,检阅和总结大练兵成果。 贺龙在会上讲话说:“我们现在有了投掷72米的投弹手,(发射6发步枪子弹)打60环的神枪手,部队的战斗力大大提高了,但是,为了反攻,仅仅这样还是不够的,我们应当继续求进步。”他说,1944年冬季,我们还要练兵,我们的目标是:“巩固技术,提高战术,把技术与战术结合起来”。 “战斗员要提高自己的技术并掌握新技术,指挥员要提高战术指挥能力。” 9月25日,模范学习者代表大会在延安东关操场举行军事表演。贺龙、徐向前、肖劲光、谭政陪同毛泽东以及其他在延安的中央领导人前往观看。 军事表演一共7项:投弹、射击、刺杀、马术、越障碍、木马、单杠。 第一项表演投弹。表演者都投过了45米。 毛泽东看了很高兴,对贺龙说:“老总,你练兵练得不错哪!这些同志了不起,真是‘贺龙投弹手’。今后每个战斗员都练成这样的投弹手,那就无敌于天下了。”贺龙说:“我们已经计划普遍开展苦练三大技术的活动。” 这时,独一旅投弹手张兆信打了一个精彩的空中爆炸。会场上响起了一阵掌声。毛泽东更高兴了,对贺龙说:“这颗手榴弹打得很巧妙嘛!叫它在哪里炸,就在哪里炸,这很有用处,更能发挥手榴弹的威力了。”贺龙说:“是呀,本领是练出来的,只要苦练,就会越练越精!”毛泽东点头说:“是这样的。” 贺龙等领导的联防军大练兵运动,大大提高了部队的军事素质,为1945年在爷台山地区打退胡宗南的进攻以及对日反攻准备了良好的条件。
| ||||||||
|
最佳浏览:IE 7.0,1024x768 | 维护日期:2008-04-19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