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树三 Jia Shusan (1894~1951) ⊙ 雷康/编
中国四川竹琴 演员。属 马,成都市人。幼年失明,随竹琴名手蔡觉之学艺,由于他勤学苦练,能记诵演出几十部长篇和七八十种短篇曲目。1930年后,他的演唱艺术日臻成熟,将以前只能沿街卖唱的竹琴推向书场。他吸收川剧、四川扬琴等艺术形式的精华,创造了驰名全四川的贾派竹琴。他还大胆改革演出形式,由原来的5、6人合演变为一人独演。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他带头编写新书,歌唱新人新事。代表书目有《绣襦记》、《琵琶记》、《黑虎缘》、《华容道》等。
竹琴,又名道琴或道情。 清代初期流行在四川的一种曲艺演唱形式。最早始于 道教劝善说道,曲调为“ 玄门调”与“ 南间调”。光绪年间,曲艺艺人利用其改唱《东周列国》、《三国演义》等历史故事。使用乐器是长约1米、直径6.6厘米的竹筒一支,在其一端蒙上猪护心油皮(现用小肠皮),再以两块竹片子,长1.7米,加上碰铃伴奏或自唱自奏。 民国初年始称竹琴,四川省梁山县曾举办竹琴大会,扩大了影响,之后进入成都、重庆的茶园演唱,有了固定书馆,竹琴开始繁荣兴盛。四川竹琴有扬琴调和中河调两大流派,前者又称成都派,其创始人贾树三又将川剧、四川扬琴与竹琴融为一体,创出“ 贾派”竹琴。“ 贾派”竹琴擅说各地不同方言,描摹不同人物,字正腔圆,委婉细致,韵味醇厚,击琴能奏出千军万马之声,似有波澜壮阔之势,曲目以《三战吕布》、《华容道》等为代表;中河调的代表是重庆的吴玉堂,唱腔朴素深沉,粗犷而有气势。多为一人坐唱。传统曲目除长篇《三国》、《列国》外,尚有中、短篇《琵琶记》、《铡美案》、《白蛇传》、《花木兰》等。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对四川竹琴的曲目进行了搜集和整理,出版有《贾树三竹琴演唱选集》。演唱形式有“ 群唱”与“ 单唱”。“ 群唱”是由5人组合坐唱。1953年首届西南戏曲调演,由著名竹琴艺人杨庆文将坐唱的“ 群唱”改为站唱的一人独演。竹琴唱腔“ 省调”又称“ 坝调”、“ 上河调” 地点: 老成都民俗公园·人南立交桥· 武侯区· 成都市 时间: 2001-12-31 13:50:3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