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vious首页 Previous人物 PreviousL Previous廖鸿旭  情系楠木 2002-7-12人物Null
Previous上一篇
情系楠木 ⊙源自:刘志军


  “楠木庄到了!”随着我的喊声,车停下了。透过林荫,一座古朴典雅的楼阁映入眼帘,这便是楠庄。门前是一片刚吐出嫩芽的楠木幼苗。
  80高龄的廖鸿旭先生正在为幼苗培土。老人告诉我们,把青城山楠木庄定为隐居地,这还是18年前的事。当时,他和两名退休伙伴花了500元钱,买下3间猪圈,准备日后作为研究楠木的栖身地。又买了一批楠木苗,栽种了一片楠木林,亲自浇灌,“要让楠木庄名副其实!
  几度春秋之后,老人的愿望终于实现。他和老伴邓守芝亲手建起了这仙山琼阁式的楠木山庄。名曰山庄,其实不大。占地不足一亩,却独具匠心。依山傍势,顺其自然坡坎修成梯级,平房、阁楼、游廊,错落有致;假山、鱼池、花木,样样俱全;一棵老树留在其中如华盖蔽荫,既有蜀中特色,又具江南风味。最体现老人情趣的是后花园里的《廖氏家具研究室》。这里有廖老先生花大价钱从民间收集到的一批“老古董”,也有他亲手设计制作的全套仿清楠木家具,雕花圆桌圆凳,太师椅和茶几,翘角香案和花架……雕工细致如微,花纹简洁明快。经用国漆一盖,熠熠生辉,煞是精美。此外,陈列室还收集有数十种各类木质标本。
  廖老先生原是成都木综厂的工程师,当了20多年成都市的人民代表和省、市“劳模”,1958年3月还在金牛坝受到毛泽东主席的接见。从照片上看,新中国第一代领袖和第一代建设者,都是那么意气风发。
  他13岁就来成都学艺,练就一手木工绝活,尤其擅长各种古式家具的打造雕刻,号称“川中一绝”。与木材打了一辈子交道的他,却偏偏对楠木情有独钟。他说:楠木是珍贵树种中质地较好的一种,打造出的家具“经久耐用”。1950年代的玉沙街、沙河堡、金牛坝和北京人民大会堂四川厅的高档楠木家具,廖老都是设计和制作的主持人或重要参与者。廖老至今还清楚地记得,锦江宾馆刚刚建成时,省委书记要求“宾馆及家具要20年不落后”。有人认为,四川工匠少,做不出高档家具来,主张把楠木运到上海去加工。省林业部门的领导则坚持本省“先做两套样品看后再定”。廖老先生那时在下面搞基本建设,立马被调回来任车间副主任,担负这项“政治任务”。当时正值困难时期,他患水肿病,上楼都吃力,仍天天熬夜,设计制图,率一帮工人加班加点,按期把家具样品做好。审定那天,西南局和省、市主要负责人都来了,竟一致赞好,当场拍板,下令将已经运走的楠木拉回来由廖老主持制作。
  廖老先生曾是省林业学会的理事、省家具协会的副理事长,多次到川西一带调查,对楠木的生长、发展和利用情况了如指掌。50年前,川西平原多为楠木,其干高大笔直,直耸云天,林内积雪初夏才融化。所以,盆地的气候湿润,水量充沛,植被丰富。如今,森林几近消失,河道干涸,青城山楠木已稀,峰顶因水土流失,树根盘错暴露在外,如不及时培土,青峰变浊只俟数载!为这事,他曾多次上书有关部门并在报上发表文章,大声疾呼:“四川应广种楠木!”说到这,老人眼睛湿润了。
  老人的情怀深深打动了我。80高龄,还为殃及子孙的水土流失而忧心忡忡,这恐怕是他一生执着于楠木的重要原因吧!
  楠木老人,祝您长寿!

相关标签
下一篇Next
发表评论
 
关闭本页
最佳浏览:IE 7.0,1024x768 | 维护日期:2008-04-19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