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vious首页 Previous人物 PreviousL  廖永通 2000-1-19人物Null
Previous上一篇
廖永通 Liao Yongtong (1922~?) ⊙源自:陈华明


从一则启事谈起
  成都市青龙街第三人民医院附近,有一家只有一间店堂,很不起眼的小食店,却天天打拥堂。堂内几张餐桌,座无虚席自不待言。每天午间、傍晚,挟着饭盒等候的买主,都要排成一字长蛇阵。这个小食店,就是著名的“痣胡子龙眼包子”。
不久前,店堂门口,挂出一块小黑板,上面用粉笔歪歪扭扭地写了一则启事:“本人回店整顿口味和质量,坚决薄利多销,请君品尝。”落款是:“痣胡子本人启”。这则启事一挂出来,不管是吃过这龙眼包子的还是没吃过的过往行人,都要停住脚步,听一听痣胡子的老顾主议论纷纷的义务宣传。
  “前一向痣胡子到三分店去带徒传艺,这里包子的质量是有些下降。你看,他一回店就大不一样了!
  “我就信得过痣胡子,他到哪个店去做,我就跟到哪个店去吃。
  “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痣胡子的龙眼包子,皮薄馅大,包鲜味美,你和别家的包子一比较就明白了。
  “痣胡子在成都算得上包子状元。
  人们不禁要问:这痣胡子为什么在顾客中享有这样高的声誉,他的龙眼包子又是怎样发展起来的呢?
  事情要追溯到三十年代……

痣胡子龙眼包子品味店/青羊区/雷康 摄
痣胡子龙眼包子品味店
地点:西安南路10号·青羊区·成都
时间2001-10-6 15:20

大堂/痣胡子龙眼包子品味店/青羊区/雷康 摄
大堂·痣胡子龙眼包子品味店
地点:西安南路10号·青羊区·成都
时间2001-10-6 15:21

包子/痣胡子龙眼包子品味店/青羊区/雷康 摄
包子·痣胡子龙眼包子品味店
地点:西安南路10号·青羊区·成都
时间2001-10-6 15:27

  痣胡子本名叫廖永通,老家在华阳县『今属成都市』的中兴场,祖辈和父辈都以杀猪为生。家中人口多,经常吃了上顿愁下顿。1935年,一场火灾把家中一切化为乌有,全家老小只好到成都来投奔他守寡的二姐。当时只有十三岁的廖永通,经乡邻──堂官陈昌贵介绍,进了春熙路汉口乐露春》餐馆,当了一名不拿工钱只分小费的徒弟娃。从此,他便和饮食行道结下了不解之缘。不到两年,乐露春倒闭了。暗中偷学得一手白案好手艺的廖永通失业了,只能靠“打掌子”(在餐馆做零工)和师兄们的偶尔周济混日子,常常是每天一餐的“对时饭”都难得吃上。
  1938年春的一天,正当他饥肠辘辘在街头踯躅的时候,已享有声誉的骡马市的厨子抄手店的一位大师兄,约他到花会上合伙开设一个面食摊。大师兄做抄手,廖永通做蟹黄包子,本钱由大师兄垫支。这正是廖永通求之不得的。当时,正值抗战初期,国民党失地千里,党政军机关纷纷内迁,下江人大批涌进大后方成都廖永通汉口乐露春餐馆学得的蟹黄包子,正适合下江人的口味,在花会上大显身手。他与川味厨子抄手通力合作,赢得了大批买主,顾客纷至沓来,争相购食。使得他们的小小面食摊,名声大噪。很多人一进入二仙庵草坪的饮食摊贩这里,就急着寻找下巴上长有一颗黑痣的小伙子,认定要买他们的包子和抄手。在花会上的兴隆生意,鼓起了廖永通独自经营包子摊子的勇气和信心。他下决心,要以自己的一技之长,在饥饿上闯出一条生路来。
  花会过后,他用花会上赚得的钱,置备了一副担子,一头是盛面粉、肉馅和佐料的小木柜;一头是锅、笼、炉灶,在半边桥摆起了一个专卖蟹黄包子的小摊摊。从此,不管是数九寒天还是三伏天盛夏,人们都可以看到一个瘦瘦长长、下巴上有颗黑痣的小伙子,系着一条干干净净的围腰,从早到晚在摊子前忙碌着。一边熟练地揉面捏包子,一边笑容满面的接待着顾客。

一个不容置疑的启示
  可是,旧社会的饮食生意就是那么好做吗?大餐馆乐露春,尚且因为没有后台靠山而关门大吉,小摊贩的命运更是可想而知了。物价暴涨、法币贬值的风波,每时每刻都向廖永通袭来;地痞、流氓、滥兵、黑狗子(对反动警察的卑称)的估吃霸赊、小饭铺已有很多卖包子的,名目繁多,品种各异,各以其与众不同的特色去争取食客。他的小本生意,又怎样在这激烈竞争的场合中争得一个立锥之地呢?
  生活的艰辛,竞争的无情,给了他一个不容置疑的启示:要活命就要创新,要生存就要创新;用创新去征服食客,用创新去获得自己在社会上的立锥之地。
  廖永通认真研究了市面上各种畅销包子的特点,又仔细揣摸了食客的心理,决心在形、色、味上狠下功夫。他取小笼汤包的特点,在综合川味包子的基础上,创制成以小巧玲珑、色鲜味美取胜的小包子,争取受到本地人和外省人的共同欢迎。他特地从武城横街成都的第一家机制面粉厂──永丰面厂,买来雪白的特等精粉,发酵后加上白糖和猪油揉匀,制成用手摸起来就象绸缎细软的包子皮;选购了猪肉的前夹后腿,剁成不带一丝筋筋吊吊的肉末,加入最好的德阳酱油,汉源花椒,配进味精、绍酒、香油,浇进煨炖得浓醇的鸡汁,搅拦成香气四溢的肉馅。为了使肉馅更加细嫩鲜美,入口化渣,他还参照了川味元子的做法,特意拌入了剁碎了的茨菇(荸荠)。这样,他用一两面粉,做成十个指拇大的小包子。一笼笼的包子蒸熟后,随着升腾的蒸气,香飘四方,立刻把人们的食欲诱发起来。蒸笼一打开,一个个又园又泡的小包子,每个包子上面冒出一砣粉色的肉馅,活象一个鼓鼓灵灵的龙眼睛。廖永通的包子随即获得了龙眼包子的美名。
  廖永通的龙眼包子摊子,一摆到半边桥叫卖,顿时吸引了大批过往行人的注意。特别是那些背着书包念书的小学生,每在放学之后路过这里时,总要在他的包子摊前流连徘徊,甚至馋涎欲滴。一些家境富裕的孩子,跨进家门口,就嚷着要吃龙眼包子,硬拉着大人前来购买,一口一个,直到美美地饱具一顿方肯罢休。大人们看见小孩对这包子如此着迷,禁不住也尝它两个。不尝则已,一尝之后,就再也不愿意只往孩子手上送而不往自己嘴里塞了。凡是尝过这龙眼包子的,无不称赞它皮薄馅嫩,爽口香艳,吃了一个就禁不住想吃第二个。就这样,一传十,十传百,半边桥的龙眼包子,竟成了有钱人家谈吃道饮的新鲜内容。太太小姐不断打发佣人前来购食,并把它作为款待客人,馈赠亲友的佳品。买主接踵而来,廖永通的小小包子摊很快就应接不暇了。于是,他忍痛花高价从舵把子手中,租得半间铺面,老父老母和一个弟弟,都来给他当帮手,龙眼包子店,在半边桥北街正式开张营业了。
  店铺开张的那一天,在一片爆竹声和道贺声中,有人高声问道:“廖师兄,你的铺怎么没招牌啊?
  “哈!还要什么招牌啊?!廖师兄下巴上那颗长了胡子的黑痣,不就是招牌吗?
  “对呀!廖师兄这颗痣就是活招牌。
  “那就取名叫痣胡子龙眼包子吧!
  众街邻亲友,你一言,我一语,包子店的大名的就商定了。人人拍手叫好,个个点头赞同。在众人的支持下,“痣胡子龙眼包子”这个别致的招牌,便耀然挂上廖永通的包子店前,成为成都饮食行业中引人注目的佼佼者,不仅受到老人小孩的欢迎,太太小姐的青睐,更被达官贵人,豪富巨商列为大宴宾客必备的席间名点,同赖汤元、龙抄手、钟水饺等誉满蓉城的名小吃,同登大雅之堂。
  在旧中国的十来年艰难岁月里,廖永通以他的全部精力和智慧经营小本生意,把他的通身血汗消耗在龙眼包子的选购原料、精心制作和广为销售的过程中,竟因患耳疾抽不出时间就医而丧失了听觉。
  廖永通是秉性耿直的硬汉子,以其诚实勤恳,谦虚和气的态度,和保质保量、薄利多销的生意经,赢得大批顾客的长期光顾,终于将他的小本生意维持到解放。

在人民当家作主的日子里
  解放后的廖永通,和广大劳动人民一样翻身作了主人,扬眉吐气,再也没有叫他“油渣子”了;再也不必担心有人吃他的包子不给钱,还要咂他的招牌,摔他的盏盘,吐他一脸口水了。在人民政府的关怀下,痣胡子龙眼包子店扩大营业,店铺修整得焕然一新,添置了精致的细瓷餐具。经常光顾店堂的顾主,也一变而为广大劳动人民。顾客一进门,随着一笼热气腾腾包子上桌,就送上一杯散发着香味、漂着油珠子的免费豆芽棒骨汤,保你高兴而来,满意而去,当他跟着社会主义改造的步伐,进入合作化的轨道后,市饮食公司安排给他传经教学、培训学员的任务,让他的白案技艺广泛传播。但是,到了五十年代后期,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他的技艺得不到发挥。十年内乱中,把他的绝技,斥之是为资产阶级享受服务的货色打入冷宫。廖永通也被放到一家小食店当一名“火头军”。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春风,活跃了经济,繁荣了市场,增强了人民的购买力。人们要求恢复成都的品种繁多各具特色的川味名食,盼望再吃到久久望忘其味的痣胡子龙眼包子。在政府的关怀和支持下,痣胡子龙眼包子于1979年二月恢复了。年迈耳聋的廖永通又焕发了青春,决心重整旗鼓,将他的一手绝技,毫无保留地贡献给人民。痣胡子龙眼包子一登市,立刻招来了大批顾客,顿时供不应求,不长时间内,一分店、二分店、三分店相继开张营业,特别是开设在北大街廖永通亲自蹲点最久的三分店,更是从早到晚门庭若市,宽敞的店堂座无虚席。目前,是西城区营业额最高的面食店。
  廖永通带徒学艺,不仅是传授技术,更注重传授经营思想和作风。他严格把住质量,决不允许徒弟们为追求利润而少包肉馅或少放佐料。因他读书不多,耳聋之后,说话困难,教育青少年们时从来不讲什么更多大道理。但有一句话却铭刻在徒弟们的心上:“做生意决不能抠买主,得罪了买主就等于得罪了我的先人。
  愿痣胡子龙眼包子这朵小食之花开得更鲜艳,以新的姿态丰富和装点人们的生活吧!
纪实
  1. 2001-10-6日:找寻古人的遗址
  2. 太升南路82号,痣胡子龙眼包子总店
相关标签姓|厨师
下一篇Next
发表评论
 
关闭本页
最佳浏览:IE 7.0,1024x768 | 维护日期:2008-04-19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