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vious首页 Previous人物 PreviousL  林如稷 2002-8-16人物Null
Previous上一篇
林如稷 Lin Ruji (1902-8-10~1976-12-10) ⊙雷康/编



  林如稷1902年8月10日(农历七月初七)生于四川省资中县。少年时代受其父影响,接触资产阶级民主思想。
  林如稷1920年开始用白话写小说、散文和新诗,其中小说《伊的母亲》《死后的忏悔》、诗歌《盼春》等均发表在当时的《晨报副刊》。1921年,林如稷结识了郭沫若、郁达夫、成仿吾、应修人等作家。1922年他作为发起人同陈炜谟、陈翔鹤、邓君吾等成立了“浅草社”,于1923年出版了《浅草》季刊,由林如稷和陈炜谟主编。期间创作了大量小说、散文、诗歌以及一些翻译作品。其中小说《将过去》后来被鲁迅先生选入由他所编选的《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
  1932年秋,林如稷和杨晦把中断了五年多的《沉钟》半月刊复刊。对“沉钟社”,鲁迅先生誉之为“中国最坚韧,最诚实,挣扎得最久的团体。”(《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导言》)。
  1948年~1949年间,他帮助华西大学的几个进步青年编辑《民讯》月刊。在此期间,他一方面在四川大学经济系任教,另一方面为支持川大、华大学生的助学运动,开设了文艺讲座。义讲《左拉的生活》。
  解放后,林如稷于1950年1月,应谢文炳之邀,到四川大学中文系任教授。先后担任过中文系主任,现代文学教研室主任,文艺理论教研室主任等职。1951年~1952年兼任华西大学中文系教授。1950年~1960年间他还兼任成都市文教局、文化局副局长。他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四川省文联常委,四川省志编委。又曾任四川省第一、二、三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四川省第三届人民委员会委员以及成都市第一、二届人大会代表,市政协委员。
  1976-12-10日,林如稷因病不幸逝世,享年74岁2002-8-13日,四川省作家协会在蓉隆重召开四川省历史文化名人、我国著名文学家、翻译家、教育家林如稷先生百年诞辰纪念会。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四川大学中文系、社科院文学研究所的有关领导和专家学者、林如稷家乡资中县的代表以及林如稷的亲友出席了座谈会。林如稷1902-8-10日生于四川资中,是“五四”时期新文学重要文艺团体浅草社的发起人和组织者,他们中的冯至、陈翔鹤、陈学昭、游国恩、陆侃如、赵景深等,后来都成了著名的作家或学者。林如稷本人也是浅草社的重要作家和主要编辑。鲁迅先生曾高度评价浅草社:“他们的季刊,每一期都显示着努力!向外吸取异域的营养,向内在挖掘自己的灵魂,要发见心灵的眼睛和喉舌,来凝视这个世界,将真和美歌唱给寂寞的人们。”1930年,从法兰西留学归来的林如稷一边从事教学、翻译和创作,一边着手复刊另一重要文学社团沉钟社已中断多年的《沉钟》半月刊。他的译著,除左拉的长篇小说《卢贡家族的家运》由商务印书馆出单行本外,译自法国、俄罗斯、希腊、匈牙利等国的短篇小说,多半都刊登在《沉钟》上。对沉钟社,鲁迅先生誉之为“中国最坚韧、最诚实、挣扎得最久的团体。”抗战和解放战争时期,林先生积极参加民主运动,以大量评论和杂文抨击旧政。新中国成立后,他一直在四川大学任教并兼任华西大学教授,曾担任四川大学中文系主任等职,把鲁迅著作作为研究重点,将研究成果用于教学。与会专家学者在座谈会上指出,林如稷生于内忧外患、国家积弱的20世纪初叶,富有爱国强国救国之心,是深受“五四”新文化、新思想洗礼,被新世纪曙光惊醒的新一代青年的杰出代表人物。他走出四川,留学法国,创立文学团体,表现出了上辈文化人追求真理,进入世界的雄心壮志。他的人生历程,也反映了中国现代文化思潮的变幻起落,他是一个可以留名史册的文化英杰应当受到后人的深切怀念。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徐有胜在座谈会上讲话。他说,举办林如稷先生百年诞辰纪念活动,其意义就在于抒缅怀之情、兴敬贤之举、壮振兴之志、树进取之风,为把四川建成一个文化强省而辛勤工作。

相关标签姓|
下一篇Next
发表评论
 
关闭本页
最佳浏览:IE 7.0,1024x768 | 维护日期:2008-04-19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