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vious首页 Previous人物 PreviousL  李调元 2001-7-15人物Null
Previous上一篇
李调元 Li Tiaoyuan (1734-12-29~1803-1-14) ⊙雷康/编


  大学问家、文学家、戏曲理论家、美食家
  字羹堂,一字赞庵,号雨村、墨庄,又号童山、鹤洲、赞庵、砥斋、蠢翁。属,绵州罗江(今属德阳市的罗江县)人。
  幼聪敏,七岁能诗。二十岁,父化楠宦浙中,调元与弟谭元随母赵氏之余姚,遍游浙中山水,遇金石随自摹□。由是益奋于学,自撰史百家以及稗官野乘,靡不博览,群经小学,皆有著述。

李调元读书塑像/鹡鸰寺/罗江县/雷康 摄
李调元读书塑像
地点:魁星殿·鹡鸰寺·调元镇·罗江县·德阳
时间2008-03-18 17:26:50

  乾隆二十二年(1757),归蜀应本省乡试不中,复至浙。二十五年(1760),肄业于锦江书院,撰《南宋宫词百首》。二十七年(1762),以副榜充内阁中书。二十九年(1764)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散馆,授吏部主事。充广东乡试副考官,寻迁考功司员外郎。以议稿忤满郎中永保,被满尚书舒赫德、阿桂参浮躁谪官。朝鲜副使徐浩修喜其诗,遣人求近著书,调元始奉谕复官员外郎。旋督学广东,任满回京,擢直隶通永道。三十八年(1773),以参永平知府弓养正,为所讦,罢官,下保阳臬司狱。次年春遣戌伊□。行至涿州(今河北涿县),袁宁桐以其母老代奏获允赎免。四十一年(1776)返绵州故里,家居二十余年,啸傲山水,以著述自娱。喜购书,家有万卷楼,为西川藏书第一家。晚岁筑别墅,曰“醒园”,自号“童山老人”。性喜歌舞,弦歌之声不绝,醒园池台之盛,甲于西蜀。生前即作墓穴,自撰墓志铭藏之。约嘉庆七年十二月二十一日卒于罗江县南坝村,年六十九岁。
  调元为人旷达,豪放不羁,喜结交,笃于友情。官京都时,日与诸名士相唱和,同程晋芳、姚鼐、袁枚、纪昀、魏长生等交最笃。又爱才若渴,人有一言片语之佳者,辄为采录。与从弟鼎元、骥元善,同游峨眉青城,常有诗书往还。鼎元奉命充册封琉球副使,调元作诗二道寄京遥贺;骥元病卒,又写诗哭祭。川北农民军首领王三槐、罗其清等被俘遇害,有诗及之。万卷楼被白莲教徒火焚,时调元避乱成都,闻之一恸几绝,曰:“烧书犹烧我也。
  调元性爱奇嗜博,公余犹手不释卷,于经史、音韵、文字、方言、戏曲、碑刻、地理、风俗、博物等无不涉笔。辑自汉迄明蜀人著述罕传秘籍一百五十余种曰《函海》,撰《全五代诗》一百卷。其他尚著有《雨村剧话》、《雨村曲话》、《雨村诗话》、《童山全集》、《奇字名》、《罗江县志》等书,共达五十余种。蜀中撰述之富,费密而后,首推李调元。其诗学大苏,袁枚评为“才力豪猛”。朝鲜使臣徐浩修亦认为其诗“超脱沿袭之陋,而合于山谷、放翁,极为佩服。”早年所作《南宋宫词百首》,论者谓不亚于前辈诗人厉鹗。调元与弟鼎元、骥元,俱有诗名,时称“绵州三李”。戴吉双《四川儒林文苑传》谓:“当时继‘三彭’(指丹棱县彭端淑、彭肇洙、彭遵泗三兄弟)起者,推绵州三李。”可见其在四川文坛之地位。《清史稿》有传。
  李调元的父亲李化楠喜欢诗画并着有《万善堂稿》、《石亭诗集》、《石亭文集》,而则李调元醉心饮食文化,在父亲所著《醒园录》基础上撰写成《醒园食谱》,全书记载烹调39种、酿造24种、糕点小吃24种、食品加工25种、饮料4种、食品保藏5种等共121种。今罗江县的李调元纪念馆,电影《天下第一筵》亦提到李及其对川菜的贡献,但错将《醒园录》的作者张冠李戴于李调元。

资讯
  1.与张问陶彭端淑并称清代四川三才子”,与堂弟李鼎元、李骥元其称“绵州三李”。
  2.为何李调元的调读“tiao”,而不读“diao”?一是调和之意,二是其弟为李鼎元,取其调鼎。希望他们能入仕途,作官之意。“调鼎”即调盐梅之意,亦即指宰相之职。这也是研究李调元的学者们2006年在罗江时讨论过的。
纪实
  1. 2008-03-18日(下):调元故里新农村
相关标签姓|属|文学家|戏曲理论家|美食家|李调元故里
下一篇Next
发表评论
 
关闭本页
最佳浏览:IE 7.0,1024x768 | 维护日期:2008-04-19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