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vious首页 Previous人物 PreviousL  刘波 2001-7-15人物Null
Previous上一篇
刘波 Liu Bo (1937~) ⊙王德奎/文


  属,四川省三台县人。
  历史悠久的三台县,风光秀美,人杰地灵。1955年从这里走出了一位年轻人,他才18岁,考起了北京地质学院石油地质系的本科。48年过去了,这位年轻人已经成长为一位著名科学家,独著、主编、合著专著与教材18本,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20余篇,其中有管理科学与工程专著6项,管理学术论文多篇,入选国际学术会议论文(中、英文)7篇;先后获得国、部、省、市(政府与科协)科技成果一、二、三等奖共27项(次)。
  他就是现为成都理工大学刘波教授。同时他还担任“资源经济管理”与“科技哲学”研究生导师、四川东华综合科学院副院长兼科技经济系统工程研究所所长、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教授与该院成都科技社会学研究所所长、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企业管理研究所特约研究员、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地学哲学委员会理事、四川省咨询业协会教授级咨询师(省政府授权)等职。

风雨乾坤
  刘波教授从三台走出,以1980年为界,可分出前后两个20余年,虽然前后的经历、环境大不相同,但是他奋斗不止的足迹是相似的。
  1958年当他还在大学学习期间,就积极投入了松辽平原油气勘察和大庆石油会战的生产和科研实践。他执笔撰写并公开发表了《松辽平原含油气远景评价》和《松辽平原含油性的新资料》两篇论文,分别刊于1958年《北京地质学院科研论文集》和1959年《北京地质学院学报》的第五期上。1960年,大学毕业后,他在山西省212地质勘探大队石油普查队期间,担任地质调查组组长,在太岳山区和沁水盆地从事艰苦的野外地质调查和构造详查,为布井施钻提供了地质依据;在晋东南晋城县首次检查并证实了一煤层气苗产地;独立执笔撰写了本队1961年油气地质勘察报告和两份部省级科研专题报告,他和领导的地质组分别被评为山西省地质厅及212地质勘探大队的先进生产者和所先进集体。
  1962年至1963年在地质部石油地质局综研队,他参与华北地区和渤海周边油气地质考察工作,被抽调参与原地质部海洋地质研究所三人筹建小组工作,在半年内草拟与修改的建所论证报告与科研规划,经地质部党组审定后报送中央,速获国家计委、国家科委和薄一波副总理批准,大大加快了该所正式筹建进程。其后,他多次参与该所中长期科研规划制订、修订与论证工作。1978年至1980年在青岛市重建后的地矿部海洋地质研究所科研处,他积极发起、创议并组织了对我国海区的地质编图工程,任部级重点科技项目“中国海区及邻域地质图”编图组副组长,完成了拟订编图设计、组织调研、承担编图、驻厂校版、参与编写报告等全过程的一系列任务;该图系我国第一幅大面积小比例尺的海区地质彩色挂图,是70年代后期及80年代初期反映我国海洋地质调查成果和进行战略性部署的主要图件,深受全国地矿系统、石油系统及国家海洋局系统的欢迎,于1978年荣获“全国科学大会奖”。
  1970年代后期,刘波教授积极参与搜集南海及周缘的油气地质信息,将他译校后的大量文献刊于《海洋地质》期刊上;同时,他把地质力学理论与方法引入海洋油气地质研究,从油气富集规律和构造体系观点发表了多篇预测南海北部以至中国海油气远景的学术论文,并为海上油气勘探(物探及钻探)的部署提出建议,例如,他首先提出的“雷琼山字型”(后更名为“华南陆缘山字型”)构造体系及其控油性的新见解,当时虽受到不少同事的反对,但后来却得到了著名地质学家·孙殿卿院士、赵剑畏研究员等人的首肯,并被写入了中国地科院地质力学研究所组织众多专家编著的《中国地质学扩编》一书。他对该山字型控制的油气富集区的预见也在1980至1990年代南海油气勘控结果中得到证实。为此,他为该局集体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地矿部找矿特等奖、地矿部科技进步一等奖付出了辛勤的劳动并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著作等身
  从1980年至今,刘波教授根据组织需要和个人志愿,在成都理工大学(原成都地质学院)积极参与创建新学科和新专业,从事管理科学与工程、系统科学、系统工程学、科技哲学等交叉科学的教学与科研工作,他坚持走勤奋钻研、严谨治学、求实创新之路,力求将自然科学、工程科技与人文社会有机结合,在这些交叉科学领域有许多新建树,并在培养人才中取得了显著成就。1985年至1986年,他积极参与筹建成都地质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系,并担任该系学术带头人,积极牵头申报成都理工学院科技哲学硕士学位授权点,取得成功,成为该学科在西南地区和全国地矿行业高校与科技系统中第一个硕士学位授权点;1997年,他又积极支持本校申报管理科学与工程硕士学位授权点获得成功。近十年来,他坚持“教书育人”、从难从严要求的准则,在“资源经济管理”和“科学技术哲学”的多个研究方向上直接指导和培养的一批研究生均取得了优异成绩,获得了本校师生、全省以至全国同行专家的好评。
  他在长期教学和科研实践中,一向坚持将当代系统科学、非线性科学和系统工程的新思想、新方法引入自然科学、工程科技和人文社会科学的广阔领域,灵活运用“系统→信息→控制”三位一体的系统辩证思维方式,实现了一系列原创性的学术理论创新,同时也为发展管理科学与工程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其中,主要如首倡地球系统观与地学系统观,和找矿哲学系统观以及“地质运动”系统观;提出并论证“世界科技中心转移与社会发展诸中心转移的连锁效应”;提出并论证“软科学群”及其结构;提出并论证“系统辩证法”及其规律体系;探讨“格架状”科学发展模式,论证技术的福祸利弊转化效应;提出并论证“天地人巨系统观”,进而为建立“天地人系统学”奠基,深入探讨“天地人系统预测与对策”;提出经济系统观和资源系统观,倡议实施资源经济系统管理;提出灾害系统观,主笔撰写《灾害管理学》专著;提出广义科技系统观与科技管理系统工程研究论纲,剖析国内外重大科技攻关项目管理范例,促进科研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的发展。
  刘波教授独著的《天地人巨系统观》一书,46万字,1993年和1995年由安徽教育出版社两次出版;分获全国优秀教育图书一等奖、安徽省和华东区的优秀图书一等奖、四川省政府哲学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获著名科学家钱学森院士和马宗晋、王鸿祯、刘宝王君院士等20多位专家教授的好评,全国20多家报刊、电台和电视台还作了专题报道;学术界认为该书在国内外系统科学领域中“独树一帜”,为创立天地人系统学奠定了理论基础,提出了解决全球性问题的战略模式和系统工程对策。
  其次,他还主编《奔向21世纪──西昌市经济、科技、社会发展战略与规划研究》(75万字);合著《灾害管理学》(19.2万字)、《院士思维》(四卷共约200多万字);编著《科学学与管理科学概要》(45万字);主编《科研系统工程的理论与实践》(46万字)、《天地人系统预测与对策》(约45万字)。
  当今,面对一系列全球性问题,中外学者们宏言高论,众说纷纭,而由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年出版他的《天地人系统预测与对策》一书却颇多新意。该书从天地人巨系统观出发,首先对人类(个体)→社会(人群)→自然(天地生系统)的关系进行了深刻的历史反思和现状分析,揭示了这一错综交织的复杂关系的本质特征。作者认为,作为“超级自然社会综合体”的天地人巨系统,乃是天然自然、人化自然、人工自然的集合体,它如实地体现了人类→社会→自然关系的系统集成,因此人们必须在天地人巨系统的框架中动态地全面考察世界。通过全方位、多层次、多视角的系统分析,作者发现了人类→社会→自然关系演进的主轨迹,即从远古和古代的神灵中心主义时代走向近现代的人类中心主义时代,发展至今已形成“全球性问题”丛生的严重局面,其实质就是作者早已阐明的“自然社会综合症”和“自然社会灾害群”的加剧。该书进一步剖析了诸种“全球性问题”的表象、根源、历史和现状,进而断言:走向和谐论、跨入生态中心主义时代必将成为未来人类→社会→自然关系的主潮,追求全球生态化与社会生态化将成为21世纪人类实践的新轨迹。
  前不久我国著名工程控制论和系统工程学专家宋健院士还致信刘波教授,对他们的由中国大地出版社出版的专著──《科研系统工程的理论与实践》表示热情祝贺。在该书,作者们首次提出“技术维”构想和创建科研系统工程“四维结构”的新观点;首次提出了“定性→定量→定时→定位”相结合的“四定分析综合集成法”和“质→量→时→空四维思考范式”。中国科学院院士马宗晋、中国工程院院士陈毓川认为,该书开创了一个对国家重大科技攻关项目管理,进行详尽深入的范例分析的先例,从而概括出一整套具有普适性的科研系统工程的管理思想、管理模式和管理方法,值得普遍推广应用。

相关标签姓|属|学者|成都理工大学
下一篇Next
发表评论
 
关闭本页
最佳浏览:IE 7.0,1024x768 | 维护日期:2008-04-19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