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vious首页 Previous人物 PreviousL Previous刘师亮  刘师亮 2001-4-11人物Null
Previous上一篇
文坛怪杰刘师亮 ⊙源自:金戈


  清代末[民初]的时候,成都有个鼎鼎大名的人物。他一无功名,二无产业,军阀地主恨他,老百姓却欢迎他;文人墨客看不起他,却偏偏有那么多人要请他写对联。此人是谁?就是文坛怪杰刘师亮
  说他怪,他也真有点怪!有些对联,举人、秀才也对不起,他却能对得出来。他可乍算得上是个神童。小时候,他想拜一个老师学做对子,老师给他出了一个上联:“两头是路穿心店”,要对起才收他。他想了一夜想出来了。他对一个“三面临江吊足楼”。三对两、路对江,已经算是很工稳;“穿心店”对“吊足楼”,简直是妙极了。这位老师见了,自叹不如,不敢言师。
  他家里贫穷。又受到军阀的压榨、地主豪绅的欺凌,常常写出一些亦庄亦谐的对联,既把那些军阀贪官骂得何体无完肤,却又妙语横生,不胫而走,如象有一年军阀杨森借口要修马路,用此敛财,对拆屋后的贫苦居民,又不予妥善安置,以致老百姓怨声载道,刘师亮就写了一副对联:

马路已捶成,问督理何时才“”?
民房将拆尽。愿将军早日开“”!

  这副对联里的“”、“”,都是用的成都方言。成都过去修马路,是用人工捶成的碎石铺地,然后再用“”将路面压平。从表面看。是说碎石已铺好,问他们什么时候才开始“”;实际上是问他们什么时候滚蛋。“”在成都方言中,是走开的意思。表面上是说,障碍已经没有了,希望早日通车;实际是说,坏事已经做得差不多了,应该走得了。
  他写的对联,非常大众化,但绝不庸俗。
  有时一副对联,中间还夹杂一两句文言词语,但词不害义,老太婆也听得懂得。如象:

米一斗一元,儿一个半元,剧怜载道流亡,人价不如米价贵。
田一亩八税,货一件百税,要过沿途关卡,捐钱还比本钱多!

  他对军阀混战,土匪横行的局面,深恶痛绝。他认为这两种人对人民的危害都是一样的。他写过一副对联:

军阀打仗争南北,
棒客下乡抢东西。

  他有时写得很露骨,骂军阀豪绅是跳蚤、是乌龟,所以那些人那么恨他,要抓他,要暗害他,他也无可奈何,就只好四处躲猫猫了。

两眼瞪着天,准备今天淋暴雨;
双手捏把汗,谨防他日化铜元。

刘师亮讽成都军阀敛钱。成都造币厂厂长邓锡侯,时高价购买铜器大造铜。
  石肇武刘文辉干儿,旅长,平素仗势横行,欺男霸女,人称“花花太岁”,乡民畏之如虎。刘文辉刘湘等军阀混战,石肇武被擒。刘湘为“俯顺民情”,将石肇武邛崃正法,头被割下,在成都少城公园辛亥秋保路死事纪念碑”上示众三天。就是这个石肇武,曾几次三番加害刘师亮,一次为成都“五老七贤”之刘咸荥所救,一次为刘师亮曾经帮助过的小偷所救,方免于难。石肇武死,刘师亮随吟一首绝句『重庆人现在还有这说法』:

狗头何用挂?臭气太熏人。
扔进茅坑里,大家屙尿淋!

相关标签
下一篇Next
发表评论
 
关闭本页
最佳浏览:IE 7.0,1024x768 | 维护日期:2009-02-17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