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vious首页 Previous人物 PreviousL  刘雪庵 2001-7-16人物Null
Previous上一篇
刘雪庵 Liu Xuean (1905~1985) ⊙雷康/编


  音乐家。笔名晏如、晏青、苏崖。属,四川省(现重庆市)铜梁县人。出生在一绅士家庭,自幼接受传统教育,兼习昆曲。1926年入成都私立艺术专科学校学习钢琴、小提琴和作曲。1929年秋考入上海私立中华艺术大学,次年秋转入上海国立音乐专科学校,从名师学习作曲、指挥、钢琴等。在校期间,刘便开始了音乐创作。早期作品多为抒情乐曲,如《踏雪寻梅》等,民间广为传唱,并音动异域。1934年起,先后在中央航空学校、上海音乐艺文社《音乐杂志》、上海新夜报《音乐周刊》任教或做编辑工作。
  “九·一八”事变激发了他的爱国热情,不再歌吟风月,代之而起的是以“心的颤动”、“灵的叫喊”,向千万同胞发出抗战号召。扛鼎之作当属其《流亡三部曲》之《离家》、《上前线》,以及《长城谣》。歌曲情感炽热,弦律高昂,许多热血男儿高唱着它奔赴前线。《长城谣》经刘雪庵精心谱曲,流传甚广,成为当时家喻户晓的爱国歌曲。那时,只要响起“四万万同胞心一条,新的长城万里长”的歌声,人们就会感到格外振奋。此外,刘雪庵还创作了《满江红》等抗战歌曲近100首,以及一些钢琴曲和电影主题曲。他的《中国组曲》在国际音乐界影响较大;另一力作是为郭沫若的历史剧《屈原》谱写的配乐和插曲,给该剧的演出成功增辉不少。所谓“名歌六阙,古色古香,堪称绝唱”,就是对该剧音乐的高度评价。1949年后,先后在苏南文化教育学院、江苏师范学院、华东师范学院、北京艺术师范学院、中央音乐学院任教授。刘雪庵仍以饱满的创作热情制谱作曲,并在中央音乐学院等校任教,培养了大批音乐人才。
  学生时代即创作有《飘零的雪花》、《采莲曲》等作品。1930年代创作了钢琴曲《中国组曲》和抗日歌曲《出发》、《前进曲》、《前线去》等。抗战时期先后创作了《长城谣》、《流亡三部曲》(之二《离家》、之三《上前线》)、《民族至上》、《自由神》、《忆南京》等歌曲,并创作了电影歌曲《中华儿女》、《孤岛天堂》、《保家乡》等,同时为军队创作了《海军军歌》、《空军军歌》。1941年为郭沫若的历史剧《屈原》谱写全部插曲。然而,1949年后不久,刘雪庵及作品便寂然无闻了。《长城谣》没人敢唱,其余抗战歌曲竟不署其姓名。原因很简单,就是那一曲被人移花接木的《何日君再来》使他蒙冤受屈达20多年。此歌是1936年刘雪庵为一部广告片写的探戈曲,导演未征得刘同意,就擅自让人填了词。刘觉得歌词粗俗,曾表示不满。其时上海尚未沦陷,不能说此歌是“为汉奸做宣传”,先有曲后填词,词句颓废消极,但与刘雪庵何干?
  1956年,根据古曲《平沙落雁》创作了钢琴曲《飞雁》。1957年,被错划为“右派分子”,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历史还给了刘雪庵清白。1980年与金山合作,再次为《屈原》重新谱写了插曲和音乐。1985年刘雪庵逝世,国家文化部、中央音乐学院在八宝山革命公墓举行追悼会,悼词对他作出了高度评价。

相关标签姓|属|音乐家
下一篇Next
发表评论
 
关闭本页
最佳浏览:IE 7.0,1024x768 | 维护日期:2008-04-19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