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人物 L • 李月秋 2001-7-15 | 人物 | |||||||
李月秋 Li Yueqiu (1925~) ⊙源自:刘墨雨 属牛,四川省成都市人。7岁拜师学唱四川清音,12岁出师后便在书场茶馆演唱,受到听众的赞誉。50年代后就职于成都市曲艺团,从事四川清音的演唱。她擅唱的曲目有《绣荷包》、《秋江》、《尼姑下山》。1957年她参加了在莫斯科举行的第六届世界青年联欢节,演唱了《小放风筝》、《忆娥郎》获得金质奖章。她的嗓音清脆,演唱柔媚秀丽,亲切委婉,对曲目内容的表述细腻,富有生活情趣。她将前辈创造的“呵呵腔”发展为独具特色的“哈哈腔”,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演唱风格,如《布谷鸟儿咕咕叫》所用的“哈哈腔”,就给人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培养了程永玲等饮誉海内外的清音演员。 老成都人有空在一起摆龙门阵,只要一提起李月秋唱的清音小调来,都是赞不绝口,有位中学教师讲:“他的唱腔,硬是余音绕梁,三日不绝啊!哈哈腔是他的独创,快节奏易,慢节奏难呀,有如珍珠落玉盘!人才难得,人才难得啊!”一位美食家说:“听一回老师的清音小调,就好比吃一碗乌骨鸡汤挂面,挂面一定是中江银丝空心面,加嫩豌豆尖儿的苞苞儿,再撒点儿白胡椒面儿,那么安逸!”一位德高望众的老太太,手持佛珠,慢条斯礼地说道:“月秋的拿手唱段,要算《断桥》。我只听中间一句就过瘾了,那一句喃?‘刚刚才渡活,也!你就不认我啊!’就听这个‘也’唱得太有味儿了,他把白娘子的善良,对爱情的那个……我都说不来啰!嗯,那么温柔,那么关心,体贴,又有点埋怨,埋怨得又不讨厌,总之只有那么巴适啰!”一位卖草药的老者,外号“赛月秋”,是个清音迷,他说:“我只要不听月秋老师的清音,就要害病,我的草药都医不好,咋个才好得倒喃,放一张唱片一听,精神就来了。我没得文化,说不出个啥子,记得有一回,有个串脸胡子,和我同桌听书,他对我说:李老师的清音艺术,啥子声情并茂,炉子头的火纯青啊,高山上流啥子水呀,我一句都听毬不懂!”说得众人哄堂大笑。 我也来摆一个小龙门阵,记得是在1956年,李月秋老师同他的伴奏──多年来的老搭挡,也是他的唱段编曲者,熊青云老师等人赴京参加第一届音乐周,任务完全成后,乘火车返蓉,他们已进入了卧铺车厢,列车还差四分钟就要发车了,突然一辆小卧车急驶到车站,一人汗流满面,在车厢窗口通知他们赶快下车,有重要任务,行李只有从窗口送出,几人急步下车,进入卧车开到宾馆,问来人是什么任务,回答很简单,不知道,等候通知吧!他们在宾馆一等就是月余,每天不敢外出,只好在宾馆内等,一日,通知他们到怀仁堂去演出,他们在午后六点钟前就作好了演出的一切准备,七点半钟未开演,八点、九点,直等到深夜一点过才通知开演,因为周恩来总理临时接待外宾,把演出时间推迟了。演出正式开始,下面只坐了三个观众,正中坐的是周总理,左右两旁坐的是京剧大师梅兰芳,程砚秋,演出结束后,次日他们乘车返回成都。事隔将近一年,也就是一九五七年才正式通知,经审查合格,马上赴京学习礼仪,去苏联莫斯科参加第六届世界青年联欢节,李月秋、熊青云老师等,艺高人胆大,他们不负祖国人民的重托,终于捧回了一枚金质奖章,他们为祖国争了荣誉,给成都人民增了光彩。 传承『仅罗列直系上下各一代,欢迎补充、修订』 弟子:程永玲。
| ||||||||
|
最佳浏览:IE 7.0,1024x768 | 维护日期:2008-09-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