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vious首页 Previous人物 PreviousL Previous卢作孚  激荡川江的卢作孚 2004-1-12人物Null
Previous上一篇
激荡川江的卢作孚谢天开/文


一、派兵上外国轮船检查
  众水汹涌,烈日当空。
  1929年夏天,长江上游水道秩序十分混乱。外商轮船在川江上横冲直撞,偷运军火、鸦片,浪翻中国木船的惨剧时有发生。沿江各地轮船、码头也处于无政府状态。身为四川善后督办的刘湘深感整顿川江的必要,如何收拾这一严重局面?思前想后决意延请卢作孚出任川江航务处处长,担纲统治川江上下航运秩序。
  川江专指长江从四川宜宾至湖北宜昌一段,长江在这里汇集蜀中众水,大的支流有岷江大渡河、沱江嘉陵江还有乌江。长江干流横贯东西,江阔水深,终年不冻,宜宾以下四季通航。干支流通航里程达7万多km,占中国内河通航总里程的三分之二,形成一个纵横广阔的水运网。如此优越的天然航道,在世界大河中也是不多见的。人们把长江誉为“黄金水道”。而在那烟雨阴晦的时代,“黄金水道”带来的金钱多数哗哗地流进了帝国主义的口袋,在“五口通商”不平等条约庇护下,外国轮船巧取豪夺了内河的航行权。
  一辈子宁肯做事不愿做官的卢作孚,当时已经兼职民生公司总经理与北碚峡防局局长两项职务,工作非常繁忙。前者是他一生倾心的事业,后者为他钟情的带有试验性质的乡村运动,都在蓬勃发展,都要他的指导。因此他再三向刘湘推辞,拖了两个月后才不得不同意上任。但他又向刘湘提出一个要求:请同时任命他的朋友何北衡为副处长,并约定只干半年,半年期满,即刻办理移交,刘湘同意。
  一旦允诺,就公而忘私,慷慨前行,这就是卢作孚的禀性。在短短不到二百天的光景中,胆识兼备的他,为民族航业的生存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干了一桩轰轰烈烈的事情,让当年烟雨阴晦的川江为之激荡。
  上任伊始,雷厉风行,他彻底整治那里的衙门作派,规定凡机关人员,一律著短服,不准坐轿上下班。他自己以身作则,短服布履,很快就使那里的面貌焕然一新。
  他又通过深入调查发现川江航业的真正状况,“愈知中国籍的轮船公司无不危在旦夕。” “有一时期,扬子江上游宜渝一段,触目可见英、美、日、法、意、瑞典、挪威、芬兰等国国旗,倒不容易看见本国国旗。”(卢作孚《一桩惨淡经营的事业》)一方面,以英商太古、怡和,日商日清和美商捷江为首的外国轮船公司,凭借内河航运权的庇护和强大经济实力,控制了长江上游的航运,肆意挤压中国籍轮船公司。另一方面,中国籍轮船公司还深受军阀的欺榨,当时的四川处于“防区”时代,军阀割据一方,战祸连绵不绝,每有混战之时,军阀们就强征中国轮船“打兵差”,运兵运粮连燃料费也不出,各军阀所属官兵坐船也照例不买票,稍不如意还殴打船员。卢作孚第一件事就是坚决要求各方军事当局不得强“打兵差”,官兵照章购票,各防区应派兵维持码头秩序等等,这些要求居然一一实现,表现出卢作孚非凡的斡旋能力。
  如果说这一件事的办成有刘湘做后盾的话,第二件事就显出卢作孚作为中华好男儿大丈夫的英雄本色:派兵登上外国轮船检查,制止一切非法运输。开始刘湘不同意,怕惹出大祸。因为1924年发生的“德阳丸事件”还未风平浪静:那年11月,日商“德阳丸”走私运劣币到渝,被重庆军警督查处截获,日本人不但不接受当局检查,反而殴打检查人员并投入江中溺毙,造成震惊中外的暴行。刘湘对此深有顾虑,不敢触老虎须。卢作孚紧握拳头说:“事情要坚决办!乱子是有把握不会惹出来的,即使出了麻烦,一切由他担当!刘湘默许。
  卢作孚先从北碚峡防局调来一个中队到重庆执行检查任务,然后以川江航务管理处向中、外各个轮船公司发出一道命令:所有中、外轮船进出重庆港,必须向川江航务管理处结关,并接受川江航务管理处的士兵登船检查。而在此之前,外轮都是只向在帝国主义控制下海关结关,也从来没有任何中国士兵会登船检查。这次卢作孚要摸老虎屁股了。
  就在命令发出不久,从宜昌开来第一艘外国轮船驶进重庆港。是日商日清公司的轮船,与往常一样大模大样地慢慢岸,停泊在嘉陵江长江交汇的朝天门码头江面上。日清公司的全称为日清汽船株式会社,又叫日清轮船股份有限公司,创立于1907年前后,有背景,官商合营,其中日本皇室宫内省占有百分之五十以上的股额。它在创立之初,为了便于遂行其掠夺中国沿海与内河航运利益的目的,还募集少数中国商人的股金,并以“日清”二字命名,表示它是中日合营企业,后来它的业务开展顺利,所有中国股份都被日本商人回购。
  第一次执行任务的川江航务管理局的一队士兵在队长吴定域率领下,早已候在那里,精神抖擞准备登船执行公务。然而,即刻遭到了蛮横阻拦,一个船长模样的日本人站在船头甲板上,咆哮如雷地吼叫:“我们是大日本帝国的轮船!从上海到南京,从南京到武汉,连蒋介石的大官对我们都毕恭毕敬。你一个小小的重庆港,竟敢派兵上船来检查,有辱我大日本帝国的体面!
  吴队长无法,只好回禀。卢作孚浅笑道:“好吧,人家不让我们中国人上船,那我们中国人也只好不上人家的船啰!
  果然,中国人真的都不上那只日本轮船了。按往常只要轮船一进港,中国驳船就靠拢,装卸工人就上船马上卸货,甲板上下一片繁忙景象。而现在日清公司的那艘轮船被晒在江面上,连个中国人影子也没有。他们急了,找驳船找不到,找装卸工找不到,最后去码头请下野力的工人,开双倍的工资也不干,码头的的人都晓得这事,中国人是爱国的。
  原来卢作孚早已周密安排在前,先与驳船和码头工人商量好,在斗争中采取一致行动,如果外轮不服从命令,就拒绝卸货物;而驳船和码头工人因此失去的收入,全额由川江航务管理处补偿;同时又晓知以“一致对外,维护航权”大道理,于是重庆港的反帝爱国激情被点燃了,大家都投入了斗争。
  停在江面的那艘日清轮船,被晒了一天、两天、三天……卸不了货物。那些平素趾高气扬,不可一世的东洋老爷们这下慌了神,急得团团转,去找日本领事馆;领事馆又去找地方当局施加压力。然而得到的回答却是:“此事我们管不了,请去找川江航务管理处。
  没办法,日本领事只好屈尊来到川江航务处。“码头工人我管不着,你们不是不准中国人上船吗?!”卢作孚开始神情泰然地说,继而朗声直言:“谁要是伤害了中国民众的感情,任何人都无法解决。
  日本人终于明白了中国的太阳也烫,白晃晃的甲板上烤得熟生鱼片,他们被晒蔫了。只好规规矩矩派出代表到川江航务处道歉,在不断的“哈伊哈伊”声中同意在川江航务管理处办理结关手续,同意川江航务处的士兵登船检查。
  中国武装士兵在历史上第一次以检查者的身份在中国的内河登上上了外国轮船执行公务,是时1929年。

二、建设北碚实验区
  “北碚两字满天下,几乎说到四川,别的名字很少知道,就知道北碚。”这是著名民主人士黄炎培在1937年春游重庆北碚的感慨。“原来北碚是嘉陵江上游巴县、江北、壁山、合川四县交界地点;在八、九年前,满是土匪,劫财掳人,变做家常便饭,简直是一片土匪世界。现今鼎鼎大名、公认为建设健将卢作孚先生,原来是教育界一分子……不上几个月,把杀人放火的匪巢变成了安居乐业的福地。”(黄炎培《北碚之游》)
  这位曾在延安询问毛泽东主席如何跳出衰亡周期的黄炎培在考查北碚后对卢作孚的激赏,当时的一切看得他眼花缭乱,只耽心这样的事业如何保持下来。“忧盛明危”,黄炎培挥毫给卢作孚写了一副大有深意的对联,上联是“有朋至远方来不亦乐乎”下联为“君子创业垂统为可继也”。
  1927年春,卢作孚担任嘉陵江三峡峡防团务局局长。他提出行动口号:“打破苟安的现局。创造理想的社会”“造公众福,急公众难”“建设是破坏的前锋,建设到何处,便破坏到何处
  他率领民众将北碚的乡村建设与民众教育最快速地蓬勃开展起来:用一年时间完成了一段8。5km的窄轨铁路,同时建成一小运河,极大促进嘉陵江三峡地区的煤炭业发展;不到半年架通整个峡区的电话网,是时连重庆也尚未设置市区公用电话;派一队士兵与学生执行北碚的警察职能,维持公众秩序管理公众卫生预防水火灾害取缔防害公众的行为;创办了地方医院,免费打预防针,在江边设立饮水消毒站,普遍送种牛痘到纵横百里的各乡村,每季达数万人;成立了中国西部科学院,其中有地质研究所、生物研究所、理化研究所、农林研究所;创办了图书馆、报馆、办起了十几所民众学校,并且别开生面创办了船夫学校、力夫学校、妇女学校;此外还有公共体育场、博物馆、农村银行、甚至还有民众问事处、职业介绍处……
  利用距北碚的温泉寺有温泉、森林之美,古刹、山川之秀,于1927年秋,开辟了一个平民森林温泉公园。整个公园是卢作孚亲自完成规划的。这就是卢作孚的乡村运动,用文化事业与社会公益事业将这个在封建社会沉浸了几千年的市镇整个移风易俗改天换地,造成一个崭新的社会环境,在现代文明的云蒸波撼中促使北碚的民众的思想和行动自然而然的产生一种嬗变。
  卢作孚的事业在当时的中国是与四川晏阳初的平民教育,江浙的陶行知、黄炎培的平民教育运动,与云南腾冲的寸树声的乡村实验是遥相呼应的。不同是卢作孚是在延聘各类人才时以创办经济实业作基础的,这也是他继以前在川南的新教育实验、在成都少城公园办通俗教育馆之后为实现理想艰苦卓绝奋斗的结果。
  因为卢作孚是将此作为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的一部分,他在之前就《两市村之建设》一书中专门阐述如何开发利用嘉陵江三峡土区丰富的自然资源,并且也是将此作为现代集团生活的试验区。他在1922年就萌发这样的思想:“我们觉得复兴中国只有一条道路,只有运用中国人比世界上任何文明民族更能抑制自己、牺牲自己,以集团的精神,建设现代集团生活,以完成现代的物质文明和社会组织的一个国家,才可以屹立世界上。”(卢作孚《建设中国的困难及必循的道路》)
  医学救国、文学救国、教育救国、实业救国……卢作孚在那个激荡的年代做为华夏神州仁人志士群中一分子以自己的方式与实践顽强地探索着强国富民的道路,当然在那个风雨飘荡的时代他的道路是荆棘丛生的,他的梦想是清晰而朦胧近在咫尺又千里迢迢。

三、“民生精神”与川江上的三大奇迹
  逆水行舟,落木萧萧。
  “服务社会,便利人群,开发产业,富强国家”这就是卢作孚倡导的“民生精神”。当年民生公司的墙上、轮船客房的被单上,茶杯饭碗上倒处都书写印制。为了对“民生精神”进行简单扼要地阐述他还响亮地提出几个口号:
  “个人为事业服务,事业为社会服务。
  “个人的工作是超报酬的,事业的任务是超利润的。
  “公司的问题职工来解决,职工的问题公司来解决。
  “捏紧拳头,裹紧肚皮,艰苦创业。
  正是在这样先进的企业理念激励下,民生人在川江上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充分表现了无穷智慧与勇敢的精神。
  1933年初,英商太古公司的千吨巨轮在川江柴盘子触礁沉没,连英商委托的打捞权威上海打捞公司也站在滩险流急的沉没点望江兴叹。太古公司无法只得将沉船标价拍卖,但无一家公司敢接标。后来是卢作孚派民生公司和民生机器厂的驾引人员与技师张干霆等人前往详查反复研究制定可行性方案,认定可以打捞。于是民生公司以五千元的代价购下价值达六十万两白银的沉船。1933年3月8日双方签约,5月19日打捞成功。后又将该船进行加长改装,加长14英尺,使之变成了一艘220英尺长,马力达3500匹,航速达17海哩的新船,创下了川江轮船修造史上的新纪元。后来这艘船被命名为“民权”号。
  民生公司办成的事震动了航业界,太古公司感到恼怒,日本人专门到民生机器厂来打探。
  卢作孚是于1926年6月10日在重庆创办的,全称“民生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民生”是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之一,“实业”表明公司绝不是单纯的一个经营实体,而是一个以发展民族实业为目的的综合事业,即以民生公司为中心,建立包括航运、工矿企业与科学、文教事业在内的一系列化的现代集团;然后以实业的成功去影响社会,达到改变国家贫穷落后的面貌,实现国强民富的目的。这就卢作孚的“实业救国”平台。
  卢作孚是民族实业的经营之神。早在1926年民生公司创立之初,就做了一次大胆决定:将不够购买一条“民生”号船的有限股金分作两份,一份购发电设备筹建合川电水厂,一份作购船定金。运作资本,让钱生钱,以稳定吸引股东,后来证明他的这一举措是有前瞻性的,他的经营才干初露端倪。至于在宜昌大撤退时,卢作孚于艰险之中力排众议,在一个月中购买了60艘超低价船,在经济上与政治上都显示出他的深谋远虑。
  卢作孚又是中国工商理论的发轫者,他在民生公司内创办了半月刊《新世界》上不断地著自己的工商理论:《航业为什么要联成整个的》、《为什么要穿公司的制服》、《工作的报酬》、《如何帮助旅客和提高工作技术》……还有长篇工商管理著述《一桩惨淡经营的事业──民生实业公司》,声情并茂言简意赅,可以说是中国工商界的一部近现代《史记》。
  卢作孚也是民族实业的先行者。当年不仅让民生公司与四川公路总局商定了申、渝、蓉水陆联营──在整个长江上都是创举,更进行了民生公司的多元化发展:民生机器厂、合川电灯自来水厂、天府煤矿公司、三峡染布厂、北川羌族自治县铁路……一系列化产业,这为后来的抵垮外国航业统一川江,为宜昌大撤退都有作了以丰被欠的巨大经济支撑。
  卢作孚还是民族实业的管理大师。在产品、名牌与规则之间,他是极端重视企业的运作规则与发展模式的。在解决职工关系、股东关系、职工与股东关系、公司与社会的复杂关系中他创造性的将牺牲谦让的传统伦理与现代经济分配利益溶合一起,他的简明图解是:

  股东不求利益多于其他股东    职工不求利益多于其他职工
      则               则
  股东间永远无争执        职工间永远无争执
      而               而
  努力为职工谋利益         努力为股东服务
     可得              可得
  职工的同情和帮助        股东的同情和帮助
             共同
           谋公司的利益
             进而
           谋社会的利益
             最后
         得到社会的同情和帮助

  这套具有东方色彩的劳资合作模式到现在也为日本的许多企业奉为圭臬。
  民生公司靠卢作孚个人品牌与公司的规范稳健运作不仅化零为整,将川江上的几十家中国轮船公司以股份的形式联合起来,原则是:凡愿意出售轮船的,不管好坏照价收购;凡愿意合作的,其债务由民生公司尽力偿还;债权与资产转入股份;并购后的全部船员由民生公司安排工作;废除旧的陈规陋习,代之以民生公司新的管理体制。由于卢作孚在四川的声誉加之优惠的条件还加之爱国爱川的道理,居然得到了刘湘、刘文辉、杨森军阀与地方封建势力的支持,在军事上、政治上无法办到联合,竟然在经济上形成了股份联营,在1931年前后民生的轮船总数由4艘变成12艘,吨位由500吨猛增到1500吨,职工人数达518人。上海一家英文航业周刊曾评述:“川省势力,向下游移动,直达沙市。过去川人排外之精神,或将采取中国货只装中国船之方式暴发于省外。
  民生公司这个具有强烈爱国精神的经济实体,引起了帝国主义资本的恐慌,为了维护他们在川江上的垄断地位,日商日清、英商太古、怡和采取联手行动,妄图趁民生立足未稳一举扼杀。手段是剧烈杀价:货运价压到燃料费与转口费都不够;客运费也是不惜血本,日清公司在宜昌到重庆航线上甚至免票,还赠送东洋洋伞。结果民生挺住了岿然存在,倒闭的是美商捷江公司。民生居然还收购了它的5艘轮船,一批人员。1935 年民生公司已经发展到抗战爆发前的巅峰:48艘 轮船,总吨位30000吨。重庆至宜昌段的中国轮船公司几乎都统一在民生菱形标志的旗帜下,那时的卢作孚作为民生公司的总经理,39岁,风华正茂,成了中国船王。
  民生公司何以在竞争中取胜,当时一位叫陈既明的大学生在报刊上发表一篇《西归笔记》中有一个对比:在外国的船上“一、既买船票,还要买铺位,付双料价钱。二、伙食只有顶坏伙食,没有一点菜。三、船上的船员和茶房,都异常傲慢,因为他们有洋大人为护符。四、船上没有秩序,行李危险。五、设备说不上。”而在民生的船上“一、票费不高,学生尚有折扣,而且并不买铺位。二、船上职员茶房,对人都很客气。三、伙食还好,又有五样菜。轮流坐席,秩序亦佳。四、统舱很有规栏,茶房侍候周到,所以不必怎样留心,东西也没有遗失之虞。五、设备很好,在这炎热的天气里,乘客随时可到洗澡间洗澡。六、没阶级性──统舱客也可以到官舱去玩玩。
  这篇文章,从一个侧面揭示了民生公司取胜的奥秘。1937年春长江上游出现数十年从未曾有过的江水奇落,一切中外轮船都被迫停航,望江兴叹,独有民生公司在卢作孚率领下在川江上创造了枯水三段航行的奇迹。后来这个方法为被子誉为“中国实业界的敦克尔刻大撤退”──宜昌抗战抢运发挥了巨大效应。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1934年7月2日,民生公司的“民法”号第一次由乐山溯岷江上驶,直抵成都,停泊在九眼桥下。成都市有史以来第一次开来轮船,全市人民无不惊喜,万人空巷,雀跃观看。后因水浅,改航眉山,与成都水陆联运。在那时,四川境内所有能够通航的河流,都有民生公司的轮船航行。

四、“忠实地做事,诚恳地对人
  这是卢作孚当年书写在北碚峡防局营房上的大字,也是卢氏的庭训。当年他的次子卢国纪在北碚读小学时,在半年中三次听到山脚下的专用码头专轮的汽笛鸣响,知道是爸爸来了,但他又听到汽笛鸣响,晓得父亲走了。在三次中卢作孚都是因公而来,却没有顺道看过儿子一次。
  而当年为了延聘捷江公司的大买办航运专家童少生,不仅委以重任还为其偿还大额私债。
  正因为卢作孚的诚信和他的智慧他的勤奋努力,他才结交了当时中国的一批风云人物:恽代英、萧楚女、晏阳初、黄炎培、王功祈、杨森、刘湘、刘文辉、张群、张公权……教育界、实业界、军界、政界、金融界……交友决定人生,复杂的朋友曲折的道路辉煌的人生,卢作孚就是在他的朋友们中间这样一路走过来的。
  对于自己与家人,他少有私有资产。他的价值观是:“最好的报酬是求仁得仁──建筑一个公园,便酬报你一个美好的公园,建设一个完整的国家,便酬报你一个完整的国家。这是何等伟大的而且可靠的报酬!……一点儿月薪、地位……算得了什么?”这是何等大的抱负何等大的襟怀!
  他在倡导“民生”精神的同时,特别注重员工的思想文化的塑造。凡有职工的地方就有文化教育,文化、业务、技术、技能等都要学习。卢作孚说:办实业等于是在办教育。
  他一段著名论述:“只要训练人成功,不怕所创造的社会失败,即是不要怕所经营的事业失败。不管他是一个公司或一个医院,只要人成功,一个公司偶然失败了,会有若干公司成功;一个医院失败了,会有若干医院成功。
  卢作孚尤其注重职工个人的品德,坚决反对贪污、吸毒、酗酒、嫖赌等行为,着眼培养职工的爱国精神、团队精神、艰苦奋斗与创业精神。
  为了全面培养人,民生公司还注重职工的文体活动,特别是民生公司的足球队,是当时重庆足坛上一支劲旅。
  卢作孚做事讲究精确与效率。著名工商界人士“中国的煤油大王”孙越崎在1982年93岁时专门向卢国伦回忆了一件事情:在宜昌大撤退时,当时他们两位中国实业巨头站在码头上只用了10分就敲定了合股开办天府煤矿的事宜。
  然而长袖善舞的卢作孚也时遭受宋子文、孔祥熙的官僚资本的馋涎拖卡,尽管卢作孚采取纵横捭阖的策略一一化解。但有时也被弄得仰天长啸。在民生公司向加拿大筹款问题上,由于宋子文的阻挠,一拖就是一年半,后来事情闹到蒋介石那里虽然得到解决,但由于通货膨胀,让民生公司实际购买力降低百分之二十。“峡中丈夫绝轻死,少在公门多在水。”(杜甫《最能行》)
  卢作孚拼一介穷书生的教育救国与实业救国的理想与瘦硬的身板,居然的那样艰难险阻的历史峡谷中战胜那么多的激流险滩,办成如此辉煌的大事业。以致开国后,在卢作孚悲剧性地辞世好几年后,毛泽东还没有忘记卢作孚,他在与黄炎培等人在回顾中国民族工业艰难曲折的发展过程时指出:有四个实业界人士不能忘记,他们是:“搞重工业的张之洞,搞化学工业的范旭东,搞交通运输的卢作孚和搞纺织工业的张謇。


【作者申明】我同意《巴蜀网》发表我的作品,同意《巴蜀网》编辑部向其它媒体推荐我的作品,或向其它媒体颁发转载使用许可。一旦其它媒体决定刊用,请《巴蜀网》及时通知我。在不发生重复授权的前提下,我保留个人向其它媒体的直接投稿权利。

相关标签
下一篇Next
发表评论
 
关闭本页
最佳浏览:IE 7.0,1024x768 | 维护日期:2008-04-19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