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vious首页 Previous人物 PreviousM Previous梅凯  执著 2004-12-27人物Null
Previous上一篇
执著──电视专题片解说词 ⊙徐先贵/文


  梅凯,地道的一个北方汉子,粗犷、敦实、豪爽、豁达。
  圈里圈外的人,都是先从喜欢他的画,而后才认识他这个人的。梅凯以画谋生,也许,人们会想,他的画,肯定以市场价值为取向,其实,这是一个误解,他更钟情的是创作。

  我尊重“前卫”的无畏:我佩服“行为艺术”的胆识,但,我是一个“写实派”,以写实手法抒情达意的……
──梅凯

  艺术发轫于感觉。感觉是什么?是一种不可言表的心理活动。梅凯,从小就对绘画情有独钟,对色彩有特殊的感觉。初中毕业后,就读于西安美术学院附中,在老师的严格训练下,打下了坚实的造型基础。
  1966年走出校门,踏入社会。他象一枚风信子,随风四处漂泊,从陕西到成都,从成都到海南、西藏、珠海、深圳、广西、云南,走遍了大半个中国。从事过教师、美工、经理,甚至为房地产商设计图纸,油画、水粉、水彩、木刻、国画、广告无不涉猎。总之,为别人的需要而画。试想,一个画家仅仅为生存而画,是何等痛苦的事情,痛苦之余,他把自己的创作欲望,一次次地倾泄在写生稿中。
  古人去:“行万里路,破万卷书”,梅凯在数十年的漂泊生涯中,细细研读社会这本大书,使自己的目光始终关注着现实生活中活生生的人群,因此,他捕捉的全都是一个个鲜活的艺术形象。

  传统要继承,继承决不是沿袭。我崇尚自然,崇尚使自己心灵震颠的东西。面对新的时代,中国画的路应当越走越宽阔……
──梅凯

  梅凯自述: 中国自有绘画以来,不论是崖画、帛画、壁画、绢画,也不论水墨重彩、工笔或写意,都是中国绘画艺术的瑰宝。所以国画是博大的。随着时代的进步、材质的变化、技法的多样,在每个历史时期都留下了鲜明的印记;每个画家亦呈现鲜明的个性特点。只是明清以来,画被捧到了很高的地位,乃至成为中国画的主流,而笔墨也似乎成了中国画的灵魂,于是万众一途,路愈走愈窄,中国画有很大的包容性,广采天地之灵气,融纳百川之涓流,其表现形式和表现力也是张驰有致丰富多彩的。
  “意在笔先”,“笔墨当随时代”。古人早有训示。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是国画,“八大”的写意是国画;蒋兆和的《流民图》是国画;林凤眠、黄和玉的彩墨《荷花》等都是国画。所不同的只是选题和表现手法而已。

  当观众站在你的画前时,首先打动人的是活生生的形象赋予你所表现的题材,如果看到的仅仅是笔墨的话,那么,你的作品是失败的……
──梅凯

  自古以来,国画讲究笔墨。所谓笔墨,就是画在纸上所呈现的笔痕墨趣。换句话说,就是技法,技巧,或叫技术。然而,真正称得上作品的画作,仅仅有笔墨还远远不够,它需要扎实的功底,鲜明的主题,独特的个性,深遂的意境,一句话,具有时代感。
  一个具有时代感和社会责任心的艺术家,他首先是一个思想家。他不可能画地为牢把自己束缚起来,而是博取众家之长,大胆地创新。梅凯正是这样一位有思想,有创造力的职业画家。他靠扎实的功底把西画的科学性和严肃性引进国画创作中,借鉴各种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大胆地“拿来”。用“大国画”的理念阐释自己的作品。因此,他的画作,不论是《吉祥如意》、《决战时刻》还是《雪域之子》等一大批具有强大视觉冲击力的新国画,让人拥有,让人叹为观止。

  创作的欲望时时在萌动。然而作为职业画家,他首先面对是生存问题,因此,他不得不两条腿走路。……
──编者

   从七十年代末,梅凯出版了连环画《李自成》、《三国演义》、算起来,他走上职业画家之路已近二十五个年头,在这漫长的岁月中,他练就了绘画的十八般武艺。不管是什么画,还是画什么,古今中外,大小题材,他都能得心应手、挥洒自如。绘画是他谋生的手段,也是他生命的一部分。
  他创作的现代题材,使人能触摸到时代的脉搏,他绘制的汉唐遗风,古代仕女,以能给人以美的遐想,美的享受;无论是大制作,还是小品画,他都用心灵去体味,去描摹。因此,他的作品受到社会各阶层人士的欢迎。
  然而,每当创作的火花在萌动时,他又坐卧不安,痛苦旁惶。他多想有更多的时间,更多的精力、全身心地投入创作、创作出更多更好的精品力作。

  靳尚谊先生说:什么叫精品?精品就是能够传世的作品。梅凯风风雨雨地走过了几十年,他自省:自己的精品是什么呢?那么,传世之作在那里呢?

相关标签
下一篇Next
发表评论
 
关闭本页
最佳浏览:IE 7.0,1024x768 | 维护日期:2008-04-19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