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人物 | ![]() | ||||||
诗人。 ![]() 1933年中法大学“泉社”五诗人朱锡侯、贾芝、沈毅、覃子豪、周麟 1934年,覃子豪参加中共党员夏奇峰、蒋代兹组织的读书会,开始阅读高尔基等的作品。1935年到日本东京帝国大学读书,参加中国诗歌作者协会,开始进入诗坛。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返国,投入抗日宣传活动。先后主编《扫荡简报》、《前线日报》副刊、《新时代》周刊,创办《东方周报》、《太平洋日报》等,并创作出版《自由的旗》、《永安劫后》等诗集,宣传抗日。抗战胜利后,覃子豪在上海加入中国民主同盟。 1947年,覃子豪为谋生计漂流去台湾。先后担任台湾省物资调节委员会专员、粮食局督导员、文坛函授学校教授、文艺创作委副主任,并当选为青年写作协会理事兼该会诗歌研究委员会主任。 1951年主编《新诗周刊》。后与钟鼎文等创建兰星诗社,编印《兰星》诗刊。先后创作、翻译出版《海洋诗抄》、《瓶之存在》、《论现代诗》、《法兰西诗集》等诗集、诗论。其诗作对台湾和东南亚现代诗有过极大影响,被誉为台湾诗坛三老之一,与纪弦、钟鼎文齐名。 ![]() 1963年10月10日,覃子豪因肝癌病逝,台湾文艺界为他出版《覃子豪全集》。 “蓝星”在台湾诗社中占有重要地位,共出版诗集、散文集、评论集达53种,编发各种诗刊327期,为中国诗歌宝库增添了丰富作品。这与覃子豪的辛勤努力密不可分,他被誉为20世纪东南亚最著名的“海洋诗人”,台湾“诗的播种者”及“蓝星象征”,先后出版诗集《海洋诗抄》、《画廊》等,在诗歌理论上亦有建树,发表《论现代诗》等著作,影响深远。 广汉的房湖公园的“覃子豪纪念馆”门口有这样一幅意境深远的对联:当时望乡千茎白,至今照岛一星蓝。覃子豪,这位从三星堆故里走出的诗人,是怎样成为台湾现代诗坛领袖的呢? 主要作品 《自由的旗》(1939) 《海洋诗抄》(1953) 《向日葵》(1955) 《画廊》(1962)。
| ||||||||
|
最佳浏览:IE 7.0,1024x768 | 维护日期:2010-03-19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