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vious首页 Previous人物 PreviousQ Previous清定上师 Previous清定上师隐尘回忆录  第二章 童年·少年·青年 2005-1-15人物Null
Previous上一篇
第二章 童年·少年·青年 ⊙牟秀云/编著


一 回忆童年过端午节情景
  这个时候,我特别想念家乡和自己的亲的,父母的音容笑貌时时闪现在我的脑海里,有时整夜在梦里,同父母兄弟在一起,把我引进了童年时代的回忆。我小时候,每年五月五日的端午节,我们三门县的民众都要组织“划船会”。这天,在三门县的大河里要放几百上千只鸭子,让人们在滚滚的河流中,划着船,像青蛙一样游着去抢鸭子,看谁抢的鸭子多,比划船的技术,看谁的游泳技术好。我们兄弟三人最喜欢去看端午节的划船会。我的父母在端午节这天不管有多忙,都要放下家事,带我们三兄弟去看划船会。当我们看到划船和游泳的高手们抢着鸭子时的高兴欢乐情形,我们也高兴极了。这是我童年时代同父母兄弟最欢乐的时刻。鸭子抢完了,划船会结束了,父亲让我们三兄弟坐在河边休息,父亲一边给我们讲述屈原沉江的故事,一边给我们兄弟三人每人买个米花糖吃。我和哥哥郑济时就坐在父母的左右两边,弟弟郑克天就坐在妈妈的身前,听父母给我们讲端午节的来历。这是我人生最幸福的时刻。
  父亲对我们说:屈原是中国古代杰出的爱国诗人,生于楚国,是楚国的大夫。楚国自从被秦国打败后,一直受秦国欺负。屈原劝楚顷襄搜罗人才,远离小人,鼓励将士,操练兵马,为国家和楚怀王报仇雪耻。屈原的这种劝告不但不顶事,反倒招来令尹子兰和靳尚等人的仇视,他们在楚顷襄王面前诬陷屈原,说屈原的坏话。楚顷襄王听信子兰和靳尚等小人的话而大怒,把屈原革了职,放逐到今天的湖南去。屈原抱着救国救民的志向、富国强民的打算,反倒被奸臣排挤出去,遭到楚顷襄王的革职,屈原想不通,简直气疯了。他到了湖南以后,经常在汨罗江(在今湖南省东北部)一边走,一边唱着伤心的诗歌。附近的庄稼人知道屈原是一个爱国的大臣,都挺同情他。有一个经常在汨罗江上打鱼的渔夫。很钦佩屈原的为人,但就是不赞成他那闷的样子。有一天,屈原在江边遇到渔夫,渔夫对屈原说:“你不是楚国的大夫吗?怎么会弄到这等地步?”屈原说:“许多人都是肮脏的,只有我是个干净人,许多人都喝醉了,只有我还醒着。所以我被赶到这儿来了。”渔夫不以为然说:“既然您觉得别人都是肮脏的,就不该逢命清高;既然别人喝醉了,那么您何必独自清醒呢?”屈原反对说:“我听人说过,刚洗头的总要把帽子弹弹,刚洗澡的人总是喜欢掸掸衣上的灰尘,我宁愿跳进江心,埋在鱼肚子里增,也不能拿自己干净的身子跳到污泥里,去染得一身脏。
  由于屈原不愿意随波逐流地活着,到了公元前278年五月初五那天,他终于抱着一块大石头,跳到汨罗江里自杀了。附近的庄稼人得到这个信儿,都划着小船去救屈原。可是一片汪洋大水,哪里有屈原的影儿?大伙儿在汨罗江上捞了半天,也没以找到屈原的尸体。屈原死后,留下了许多优秀的诗歌,其中最著名的是《离骚》。他在诗歌里,痛斥卖国的小人,表达了他忧国忧民的心情,对楚国的一草一木,都寄托了无限的深情。后来,人们认为屈原是我国古代杰出的爱国诗人,世世代代人们都纪念屈原。为了纪念屈原,教育国民爱国爱民,就把每年五月初五定为端午节
  父亲给我们三兄弟讲完了端午节的来历和爱国诗人屈原的事迹后,父母领着我三兄弟去一家小饭店吃了午饭,又带我们到三门县的岳庙。中国老百姓家家户户,连三岁的小孩也都咒骂的宋代卖国贼秦桧,敬仰民族英雄岳飞。卖国贼秦桧陷害民族英雄岳飞,岳飞被秦桧害死后,监安狱卒隗顺偷偷地把他的遗骨埋藏起来。直到宋高宗死后,岳飞的冤狱得到平反昭雪,人们把岳飞的遗骨改葬在西湖边栖霞岭上,后来又在岳墓的东面修建了岳庙。岳庙的大殿里,端坐着全身戎装的岳飞塑像,塑像上方悬挂的匾额上,刻着岳飞亲笔写的“还我河山”四个大字,使人肃然起敬。在岳飞墓门对面,还放着用生铁浇铸的秦桧、王氏、万俟卨和张俊四人反剪双手的跪像,反映人民对民族英雄人敬仰和对卖国贼的憎恨。我们看完岳庙后,父亲对我们三兄弟说:“中国人最仇恨卖国贼,最敬爱民族英雄,一个中国人有责任保卫国家和人民。爱自己的祖国,爱祖国的人民,爱人民就等于爱自己的父母兄弟姐妹,爱自己祖国的每一寸土地、大好山川。像岳飞这样的民族英雄的死重于泰山,像秦桧那样的害人卖国贼而遗臭万代。
  我从小就受父母爱国爱民的教育,我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我的肩膀不愿意为卖国贼扛枪,我的手不愿为卖国贼做事,我郑全山决不愿为卖国贼效劳,我不学屈原沉江自杀,我也不让卖国贼把我害死,我想起我的启蒙老师的旅顺:“郑全山,这名字取得好,将来建设大名山。”我愿在祖国的大名山上建立一座座佛庙寺院,感化人心,爱国爱民,安护国土,建设美好的家园。

二 知识润心灵
  1909年9月,我未满7岁便上学了,父亲送到我当地有名的三门县小学校读书。记得我上学的那一天是一个晴日,母亲教我两首民歌。一首:“张打铁,打把镰刀送哥哥。哥哥留我耍,我不耍,我要回家割麦把。大麦小麦没有黄,背着书包上学堂!”二首:“小小马儿郎,骑马上学堂。先生嫌我小,肚内有文章。”父亲领着我从居住的高枧村到热闹的三门县城,我被那众多的人流、复杂的街巷弄竽晕头转向,我一进三门小学校大门,走到一个宽大的礼堂内。礼堂一侧安放着几张桌子,每张桌子后面的凳子上都坐着一个老师。
  父亲将我带到一张大桌子前,桌子放着一个大本子,一条小竹棍,凳子上坐的是一位年纪大的老师。父亲不知和他说了些什么,于是,他俯下身子笑首,用亲切的声音问:“你叫什么名字?”我生性羞怯,此时涨红了脸,低头站着,一声不吭。父亲对老师说:“村里娃子,怕生人。”又催促我:“快给老师说嘛,叫郑全山。”我依然低头不开口。只听老师说:“郑全……山,山字很好,长大了走遍世界大名山,建设大名山。”父亲笑着连声道谢。老师在大本子上写了一阵,拿直桌上的竹棍,指着黑板上的字,又问我:“你能认多少字?认给我看看。”我忽然不住,“”地一声大哭,父亲又小声对老师说:“村里村,真胆小,老师,你看这孩子读书……行不行?”“行!”教师一口应道。我笑了起来。于是我报告上学读书了,背着母亲用二尺红布缝制的书包,每天早早地吃过饭,就和一帮比我年龄大的孩子一道上学校读书。从家到学校,每次父亲都要请年龄大的孩子在路上照看到,遇上雨天,父亲就亲自接送我。我的启蒙教师姓刘,是个秀才,书教得好,很出名,且不说他那循循善诱、亲切启发的方法,单是一口浙江话就够引人入胜了。我是学生中年龄最小的,在我的记忆中,刘老师专门为我一个人补课,用各种各样的方式启发我,使我的脑子开窍了。很多次放学后,刘老师把我留下来补习功课,并写纸条让同村的同学带给我父母,让双亲放心。补习完后,刘老师干脆让我住在他家,吃晚饭后补课。就这样,我的学习成绩很快上升了。刘老师还时常造我造句,有一次老师用喜悦的声音对全班同学说:“郑全山同学造句造得很好,我念给大家听。”──“我热爱大好河山,长大后我要建设祖国大好河山!”教室里顿时爆发出一阵热烈的掌声,我的心在激荡着。在刘老师的培养下,我更爱读书了。
  在困苦的日子时,艰难劳作之余,我没有忘却启蒙老师的嘱咐。父母亲教我读佛书、医书和一些劝善的书、儒家书,包括自然科学书籍都搜罗起来读了。不是出于任何功利的需要,而是作为生活、做人、活人的必需,作为精神的粮食,刘老师和父母用知识的甘露滋润了我幼小的心灵。

三 怀念我的启蒙教师
  转眼间,小学六年毕业了。那是1915年9月,我13岁升入三门县第六中学。这是个有名的学校,有一天,我从学校回家的路上,听到一个撕裂人心的消息:刘老师去世了!听说他是背着许多罪名,受尽折磨,病死在医院的。人们伤心、流泪、悲哀、愤怒,无论男人、女人、老人、小孩都放声大哭。一天下午,我从县城第六中学校回家,老远就看见一座坟,墓前有一块写着字的木牌,在夕阳的照耀下,十分显眼,我走近前一看,木牌上写着“一心育人,教育有方,老师刘善仁永垂不朽”。这就是我的启蒙老师安眠的地方?坟里面躺的就是我尊敬的启蒙教师刘善仁。木牌呵,你能经得住风雨的侵蚀吗?你能经得起岁月的磨励吗?经得住,经不住,又有什么关系,那对人民做了好事的人,其真正的丰碑是镌刻在人民心上,永垂不朽的!我品味着木牌上老师的名字。刘善仁老师生前没有什么荣誉,但还有什么荣誉能比“老师”这人称号更高尚呢?初中第一学年放暑假的第一天早晨,我拿着香、纸钱和考试的成绩单去祭奠我的刘老师,却再也找不到刘老师的坟了。听说刘老师的儿子将他的遗骨迁走了,我心里涌起一股哀伤和思念的莫可名状之情……
  上了初二,当我的文学成绩小有收获的时候,常常有一种莫我的躁动在我心中起伏,那是我的胸中有着冥冥之神的催促,我要为刘善仁老师写点什么,但我又怕写不好刘老师,反而折损了他在人们心中的形象。可这愿望越来越强烈地折磨着我。我到了初三终于熬不住,才提出拙笔,记下我的启蒙老师刘善仁,向刘老师献上一炷虔诚的心香。

四 跟着父母“跑警报
  14岁那年(1916年),我在三门中学读书,听说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分裂,冯国璋和曹锟一派形成直系军阀,主要势力在江苏、江西、湖北三省,由英美两国扶植;段祺瑞一派形成皖系军阀,掌握北京政府实权,靠日本支持,控制着安徽、浙江、山东、福建等省,为了争夺地盘和政权,军阀混战连绵不断。中国出现军阀割据纷争的局面,战火烧到全国各地。段祺瑞借用日本的空军优势,对浙江进行频繁空袭,从日本飞机轰炸的第一个血腥日子开始,浙江省经历了四年长久的血与火的劫难。
  当时,中国的防空力量几乎为零,连最简单的防空设施也少得可怜,除四门城墙上安有警报器外,另外竖有一根七八米长的木杆(是用来挂警报灯笼的)。虽然城墙上也有防空洞和空壕,但这是城警的工事,每当空袭来临,全城老百姓便从四门奔往城外疏散,俗称“跑警报”。
  事实上每次空袭,不光老百姓跑,政府当局、法团、军警、达官显贵、儒贾缙绅都在“跑警报”。“跑警报”成了当时全社会的头等大事,然而城门竟成了紧急疏散的障碍。有一次,敌机空袭,市民疏散不及,遭敌机轰炸、扫射而死的人不计其数。
  这时候,浙江省各中、小学停课放学,把学生交给家长。那时我读中学三年级,跟着父母“跑警报”。我亲眼看到的情景:商人们收摊,各行业关铺,开始纷纷向城外疏散。一天,我听到“空袭警报”,哨音是“呜……呜!呜!”一长两短。这是敌机已飞拢来了,只听见各处商店噼噼啪啪关铺板的响声,汽车喇叭声,黄包车铃铛声和车夫吆喝声,以及满街的人喊马叫和人群奔跑交织成一片,人们争先恐后奔向城外,逃难而走,来不及疏散的人们则就近隐蔽。一阵寂静过后,接着机声磊震,敌机已经监头,调整队形,轮番俯冲投弹,在数以百计的炸弹炸中,整个城市都在颤抖。投弹过后,敌机战斗机群开始对地面疯狂扫射。霎时间浓烟滚滚,火光四赴,尸骨遍地,河里的水都充满了血腥味。正如一首流亡曲写的那亲友:“百万荣华一霎化为灰烬,无限欢笑转眼变成凄凉。
  警报一解除,疏散的人群又潮水般地涌向城里,各行各业又很快恢复了经营。我们三门县,有几门高射炮,敌机空垄进不敢射击,等敌机飞走后,才象征性地发几炮,老百姓称为“欢送炮”。
  那时候,人们提到飞杨都很怕,敌机轰炸浙江、上海等地的时间多。各学校放假,同学们都跟着你母“跑警报”。

五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释迦牟尼佛是人修成的,和尚也是人生父母养的,人当的。生而为人就有父母兄弟、姊妹、丈夫、妻子、儿女;生为男人就为人子、为人父、为人夫;生为女人就得为人女、为人妻、为人母。我们千千万万和尚同俗家人一样,在俗家有慈爱的双亲,也有一个温馨和蔼的家。
  1912年夏天,我母亲不幸患了肾炎。母亲为了节省钱,以土方草药疗治,舍不得花钱住一次医院治疗自己的病,以孱弱多病的身体强撑着我们这困难的家。父母不惜脸面去八方亲友处借款送我们三兄弟求学,为了我们读书,他们舍线、舍命,期望把我们培养成了有文化、有出息、正直善良的人。母亲的病,并没能如全家所希望的那样慢慢好转起来。母亲治自己的病舍不得花钱,治病时断时续,深怕我们三兄弟读书,家时拿不出钱,欠亲友家的钱。当时父母供养我们三人读书真不容易。母亲又劳累、又忧虑,患了肾炎没有卧床休息,后来又转化为尿毒症。她全身水肿,长年只能躺在床上,父亲不得不丢下手中的农活,送母亲到上海治疗。那时,我年仅10岁,只好听父亲的嘱咐,自己照顾自己和弟弟的生活起居。从那一刻起,我似乎一下子懂得了许多许多。从那一刻起,我便开始学着劳动、做家务、干农活;从那一刻起,“”字几乎就从我们的字典里消失了。母亲去上海治病,家里经济更困难了,父亲更劳累、更忧心了,他原来没有治愈的支气管扩张病又因劳累过度并发了肺炎,不久又患了肺结核。父母都成了病人。从此,只要一放学,我就匆匆地赶着回家干活,多么希望能快快长高长大,为父母分忧。
  1913年夏天,我们家的稻谷黄了,父母不在家、我们高枧村的乡亲们来帮助我家收稻子。乡亲们你帮一天,他帮一天;你送一碗,他给一瓢,不停地帮助我家。我们家在一颗颗炽热的心和一片片融融真情包围之中,我既万分感激,又深感不安。我知道善良的乡亲们都很贫困,还有比家更困难的。母亲在上海医院治疗5个月后,终于治好尿毒症又回到家,我和弟弟高兴极了。父亲从上海回家硬要把收稻子的工钱付给帮忙的乡亲们。我父亲说:“不是高枧村的乡亲们,哪里还有我们的今天?”父亲眼圈发红,拉着我坐在椅子上轻声细语地对我说:“全山儿,你是个懂事的孩子,咱人穷,可不能没有骨头,人活着,不能只是别人关心你,还得替别人想想。”我看着父亲气喘吁吁扛着一麻袋草药的背景,我的眼圈红了,双眼一片模糊。我明白了为什么父亲农闲时总爱打开他的中药铺帮乡亲们治病,为什么农忙时父亲经常能丢下自己手中的农活,去帮乡亲们收谷、打场。我也明白了:我的父母为什么能深受乡亲们的喜欢,乡亲们又为什么能一而再、再而三的不倦地关心帮助我们的郑家。我更明白了:做人应自尊自爱,自律自重!
  1921年,我考入广州大学。我一直牢记着父亲的教导,把自己的困难深深地藏在心底,时刻发奋学习,我不和同学们比吃、比穿、比玩,我只能暗暗地和同学们比学习、比意志、比节省。尽管父母每月最多时只能给我40个银元的生活费,还不足部分同学的1/2,少时则只有30个银元。但我还是不断地节省,甚至一连两三餐挨饿,以便挤出一个两个银元,回家时,我就为父母捎上一双袜子,为弟弟买一件衣服。我利用节假日去勤工俭学做临时工挣自己的学杂费,婉谢老师、同学的帮助。我最想品尝的是自己的劳动果实,这样做非我古板呆滞,这样做也并非我自视清高。我想,我决不能不获,我不能使自己滋生出娇气、惰性。我时常用父母的教导提醒自己,我永远穿母亲亲手给我缝补的旧衣裤。每天晚上,上床睡觉时,我就心里默默地念诵: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我十分珍惜父母用血汗钱给我买的每一件衣服。我珍惜父母给我缝补的一针一线;珍惜每分每秒,认真学习,刻苦攻读学位。
  我的燃眉之急便是我的生活保障,而且也是对我的一次次爱劳动的考验。我要求自己像父母一样,晒出一身黝黑皮肤,磨出一层老茧、练出一股韧劲。炎炎烈日下,我光着脑袋在花中扯杂草,一蹲就是两三个小时;绵绵细雨中,我仍然一丝不苟地清扫车道。一次,我的班主任老师看见了,心疼我,拉我躲躲雨,休息一会儿,但我执意要保持保量地完成我当天的临时工作,害得我的班主任替我撑了近半个小时的雨伞。事后,我满怀歉意地跟班主任教师解释,因为我要对得起亲友对我的关心,因为我要挣名副其实的血汗钱,也因为我深深地爱恋这座美丽而温暖的校园。在打工之余,我时常拎着麻袋到校园内外大街两旁去拾废品。起初,我害怕别的同学笑话,但后来,我很快就平静下来了,我拾的是废品,可挣的都是干干净净的钱,我不像那些吸人民血汗钱的贪官污吏,他们才心灵不干净呢。我变废品为有用之物,没有什么见不得人的,我在心中念叨着一句名言:“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于是,以后出门,我就大大方方、专心地拾废品。走自己的路,专心地做自己应该做的事。

六 母爱如线
  小时候,我的体质差,身体瘦弱,隔三五天患点小病,如感冒、发烧、肚子闹病等。母亲听人说:小孩子得病可能与“邪魔”有关。她便打听到有位叫仙姑的比丘尼会“驱邪”。每逢我生病之后,母亲就会去仙姑那儿,然后回来叫我把一只手伸过去,她用根红线系在我的手上。母亲很虔诚叮嘱我:不要去解开它,它会保佑你不害病、不发烧、肚子不痛。于是我随时都小心翼翼,怕把红线给弄断了或者弄掉了。系过几天后,母亲把线从我手上解下来,尔后,她把红线挂在堂屋里供在观音菩萨像的神台上。
  中学时,我劝母亲不要信这人。母亲说:“你懂什么?信就灵嘛!心诚,观音菩萨会保佑你的。”上高中时,学校离我家有几十里路,母亲时常要步行到学校来看我,送棉衣、棉鞋、被子,家里做了好吃的也会我送到学校。一次放暑假我回家,母亲正从稻田里回家。母亲见我就喜出望外。“前几天我做了一个梦,梦见我的全山儿病了,现看见我山儿好好的,妈妈放心了。”母亲如释重负地说。我刚进屋坐下,母亲就往堂屋里走,我一边悄悄地看,母亲手捧着红线在拜观音菩萨像。
  吃了晚饭,我进堂屋,走到供着观音菩萨像的神台前,我看到神台上的格子系满了密密的红线,我知道每一根红线都有一个母亲爱和的故事,都有一颗慈母心,都有母亲对儿的惦念和牵挂。我感到那分明就是母亲用心良苦的母爱。
  进了大学,每当我平安无事地从广州回到家时,日渐苍老的母亲那份由衷的喜悦和欣慰,总是令人热泪禁不住流下来。我的母亲虽然离我半个多世纪了,今生今世,我知道母爱如线系住我一生的学佛线。

七 上广州大学途中
  1921年我19见,家乡的人呀贫穷得很,出产的粮食不够吃,又受旱灾、水灾,工人、农民苦得很,生活没法过,有的讨饭,有的逃荒,有的去广州做生意。从广州做生意的人回家常对我的父母讲:“广州大学好,是个培养军事人才的好学校。”当时,我的学习成绩在三门县中学校名列前茅。哥哥郑济时已到广州大学读书了,父母培养两个孩子读大学很不容易,但父母为了把我们培养成才,节衣缩食,到亲友家借钱,支持我报考广州大学。
  1921年7月,我考上了广州大学哲学系。那年天气很热。各处闹旱灾,庄稼多半没种上,人民生活艰难。我亲眼目睹全国各地军阀混战,战火连绵,全国人民都恐慌,老百姓逃难,学生罢课,工人罢工,全国一片混乱。同年9月,我到广州大学上学时,有一天上午,我和几个同学路过离上海十五六里的一个小县城,准备住在一位老乡家,还未进屋,屋顶上落下一发炮弹,这个老乡家的房子全部被炸毁了。幸好这位老乡出门接我们,家时无人,没有伤亡一个人。随后炮弹像下雨一样,在我们的头上直飞,幸好我们逃得快,才保住性命。当时,外国人很欺侮中国人,外国的实力比中国大,他们打出来的炮弹很厉害,炮弹落在哪里,那里便燃起火来,弄得天翻地覆,鸡犬不宁。外国人根本没有把中国人当人,我们逃难时看到一些难民逃难到上海的一个摆渡口,驻守的军队早已过渡,恐怕敌军追来,把河上的浮桥拆了,老百姓在渡口都停止了。这样一来,外国人见人必打。他们以为中国军队在准备渡河,开阵排枪,老百姓像下饺子一样往河里滚,那些逃难的老百姓都惨死在河里,河里飘浮着许多死尸,河水早已被血染红了。那尸首。男的、女的在水中飘飘摇摇的。满是死人血腥气味,我们几个同学正在到广州大学的路上,吓的不得了。走在街上,敌军来了,老百姓都急忙逃命。我亲眼见一个穿粗蓝布衣服的妇女抱着一个小女孩,见敌军追上来了,无法藏身,被迫投到井里自杀了。河边一个中年妇人死在路旁,她那小男孩子还在怀里吃奶。旧中国政府腐败无能,对外屈辱,对老百姓残酷的剥削压迫,中国人民在外国人侵略下、在中国旧政府血腥的压迫下,凄惨的光景简直叫人难以忍受。我从小就对帝国主义侵略者、军阀、官僚、地主万分憎恨,对中国人民和自己贫困的你老乡亲十分同情和爱戴。

八 孙中山先生办黄埔军校
  中国大革命时期,全国各地都知道广州有两所著名的革命学校,一所是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是毛泽东主席创办的;一所是广州黄埔岛的陆军军官学校,是孙中山先生创立的。广州的这两所学校,为中国革命培养了一大批人才。
  黄埔军校一度成为全国革命青年向往的革命学校尽管后期的黄埔军校变成了蒋介石培植私人势力的反动大本营,但它的前期还是进步的、革命的。我记得黄埔军校招生是从1924年年初开始的,当时,我在广州大学哲学系读书。
  《广州国民报》天天登载革命活动的消息,孙中山先生的名声很大。一天,我和几个同学听说孙中山先生要在一个学校演说,就自动跑去听,接连听过五次。我记得第一次看到孙中山这个伟大人物,只顾看人,他讲的话又是广东话,听得不大懂。印象深的是讲民主主议,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在中国的统治,要“以俄为师”。我对这位革命领袖很钦佩。当时,我只是朦朦胧胧地有着要寻求救国救民真理的愿望;知道孙中山是伟大人物,有想跟随孙中山先生革命的愿望。但并不知道黄埔军校是孙中山在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下,在中国共产党的积极帮助下创办的。孙中山先生为什么要办黄埔军校?由于孙中山搞了多年的革命,渐渐从失败中悟出了一个真理:要走俄国人的道路。他对十月革命的胜利十分钦佩,曾致电列宁,提出“愿中俄两国两党团结斗争”。1921年,共产国际派代表马林到中国,在桂林与孙中山举行了秘密谈判,促进了孙中山作出改组国民党和与中国共产党合作的决定。此后,中国国民党与中国共产党的合作一步步加深。1923年8月,孙中山派蒋介石、张太雷等四人组成“孙逸仙博士代表团”,不久,在孙中山领导下,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通过一项决定,建立“陆军讲武堂”,正式命名为“国民军军官学校”,由孙中山任校长。苏联方面对孙中山说,要搞一支革命的军队,靠旧军队是不行的,什么滇军、湘军、赣军、桂军、鄂军,都靠不住。孙中山就下决心先粉黄埔军官学校。原定的“国民军军官学校”还没开办,又决定成立“陆军军官学校筹备委员会”,委任蒋介石为筹备委员会的委员长,并指定以黄埔岛上的旧水师学堂和陆军小学的旧址为校址。

九 黄埔军校初期师生简况
  1924年孙中山先生在广州黄埔,创办了陆军军官学校,培养军事干部。黄埔军校的总理由孙中山先生亲自兼任,国民党左派 仲恺任军校党代表,蒋介石担任军校校长。
 军校设教授部、政治部、军需部、管理部和军医部。政治部主任开始是戴季陶。此人讲话总是贩卖礼义廉耻、忠孝节义那一套。由于学生哄他,不久下台了。 仲恺同校长蒋介石、苏联顾问商量,决定请中国共产党推荐适当人选做军校政治部主任。嗣后,政治部主任换成了周恩来,聂荣臻同志是政治部秘书。何应钦为军事总教官;共产党员恽代英、肖楚女等都任过军校的教官。学校的课程很多,每天都排得满满的。政治教育是以革命理论和革命知识为主要内容。孙中山革命的三民主义和马克思主久都列入正课。在军校训令中明确规定:“社会主义、共产主义、马克思主义等书籍,本校学生皆可阅读”黄埔军校的军事课,主要是讲典范论和四大教程,如《步兵操曲》、《射击教范》、《野外勤务》、以及《战术学》、《兵器学》、《筑城学》、《地形学》、另外还没有《军制学》、《交通学》、《实地测图》等。总之,从单兵动动作到排边营指挥,行军、宿营、战斗中的联络和协同,都依次循序实施,每天的活动都很紧张。训练和生活要求都严格。操场紧靠珠江口,涨潮时操场里的水都漫过了脚,照样要出操。学生都不准吸烟,会吸烟的人只能偷着吸。当时,一个学生发10个毫子零用费,因为不准出黄埔岛,连这点钱都花不完。

十 黄埔军校学习班情况
  那时,我很想革命,但只知道孙中山先生是个伟大的人物,黄埔军校是孙中山在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下,在中国共产党积极帮助下创办的,具体情况就不知道了。1925年,我毕业于广州大学哲学系时,因品学兼优留校任教。当是国共实现第一次合作,国内处于大革命高潮期。我满怀爱国热情,当时,我哥哥对我说:“弟弟,你报考黄埔军校的步兵科很好,黄埔军校名气中外,是革命青年最理想的好学校。”当时,北洋政治府国势垂危,外侮频仍,民不聊生。国家兴邙, 夫有责,有理想的青年都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自勉,积极投身于救国救 的革命运动。
  我听了哥哥指教,基于爱国爱民的热情,为了寻求救国求民的趔,1926年9月,我毅然投笔从  ,考入黄埔军官学校步兵科第五期。自黄埔军校第五期起,除炮科、工科、政治科的学员先后随军北伐和毕业于武汉的学生外,我与其他各科学生则被调往南京举行毕业仪式。

十一 立场报国孝民,振兴中华
  周恩来到黄埔军校后,首先健全了共产党组织,成立了“中共黄埔军校特别支部”,积极发展党员,制要政治教育计划,加设《社会发展史》、《帝国主义侵华史》、《各国革命史》等课程。
  周恩来的四年旅欧生活,使他成为一个对马列主义有相当研究的共产党人。年轻的周恩来像一团火,常对学生滔滔不绝地讲解自己的政治工作设想。他自欧洲经香港坐船回广州后,就兼任黄埔军校的政治教官,给第一期学生讲授政治经济学。他一到任,立刻露出引人瞩目的才华,井井有条而又富于创造性地开始工作,把政治部的正常工作秩序和工作制度建立起来了。设立指导、编纂、秘书三股,从第一期毕业生中选调共产党员杨其纲、王逸常等分别担任教务股主任等职,出版《士兵之友》,每周油印发给学生和士兵,对学生进行政治教育。每周都有一两次对学生的政治讲演,增购书报,创立体育会,备办各种体育用具……指导新成立的军校教导团的政治工作,选派共产党员担任各连的党代表。
  周恩来思考事情如此周密,处理问题如此敏捷,原则性、灵活性掌握适度,他所经办的事无不水到渠成。在欧洲学习期间,他到过英国和德国,但大部分时间是在法国度过的。1924年返回中国,参加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的工作。周恩来革命政治家的声誉,深深受到海内外中国学生的欢迎和敬佩。我曾聆听过周恩来的一段发自内心而又十分具有震憾力的话:“我的愿望是打败日本人,那时可以在我母亲的坟前祭奠。至于我今天的一切和我所期望于自己的一切,却多亏了我的母亲,她的坟地如今在日本人占领下的浙江,我多么想能马上回到那里一趟,去清除她坟上的野草。周恩来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中国人民和中国革命,他是国家、人民的好儿子。我是中华民族的子孙,爱国爱民的赤心驱使我决心跟随孙中山先生革命,学习周恩来立志报国孝民,振兴中华。

十二 黄埔军校的宏伟精神
  黄埔学校门联:“升官发财,行财他处;贪生畏死,勿入斯门。”横额是:“革命者来”。
  黄埔军校从成立起,学生就不是闭门读书。记得我刚进黄埔军校不久后,爆发了第二次直奉战争。录中山亲自率兵到韶关,准备北伐。赣军、湘军、滇军、豫军、桂军都靠不住,当时孙中山认为比较可靠的,是“黄埔”这帮学生兵和教导团。“双十节”那天,孙中山先生在韶关飞机场举行阅兵,受阅部队有樊钟秀部队,吴铁城部队,还有我们黄埔军校的学生。检阅完毕,孙中山还作了简短的演讲,主要是讲北伐的意义,号召参战部队勇敢作战,彻底打垮北洋军阀曹锟和吴佩孚的统治。就在这天,广州城内发生了商团叛乱,一时广州形势十分紧张。为平息叛乱,黄埔军校学生军又回师广州。在平定商团叛乱的战斗中,黄埔军校学生第一次上战场,大家很勇敢。
  由于黄埔军校所处的特殊时代及所遇特殊的环境,学生在学习期间便要直接参加消灭军阀、保卫革命的战斗。学生们不仅在课堂上、在演习场上学到了丰富的知识,而且在战场上学到了真正的作战本领;学生的学习热情很高,作战也十分英勇。黄埔军校第一期学生在校仅7个月,就跟随孙中山开往韶关参加北伐。1924年10月在广州商团军威胁异常严重时,立即回师广州参加了平定商团军的叛乱。那威震敌胆的火攻战术,就是一期学生关麟征首先想出来的。熊熊的烈火,不仅烧垮了商团军的街垒,也炼就了黄埔学生的军事才能和革命意志。1925年1月至2月,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生与刚入伍的第二、第三期学生一起,开赴东征前线,攻打军阀陈炯明。黄埔二期学生到达潮州分校后,在那里用不满一个月时间学习主要学科,又继续投入战斗。黄埔学生军作战勇敢,所向无敌,也锤炼了部队。1925年10月,第二期毕业生与第三、四期学生又参加了第二次东征作战。在著名的惠州攻坚战中,黄埔学生在激战中付出重大伤亡,终于击败劲敌,攻占城垣。第二次东征作战,使我们黄埔学生得到了更大的锻炼,不仅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而且还学到了许多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1926年6月,滇桂军阀杨希闵、刘震寰发动叛乱,二、三期黄埔学生迅速回师广州,一举平定杨、刘叛乱。
  为加速培养军事人才,黄埔军校实行了短期学制。教学上贯彻“学以致用”的原则,进行了严格的军事教育。苏联军校培养一个真正的军官需要整整三年时间,而中国的黄埔军校第一期学生,却因为风起云涌、波澜壮阔的革命形势,而将三年的课程压缩在半年内完成,这创造了一个历史奇迹。我们中国人所固有的那种吃苦耐劳、敢于跌打滚爬的气质品格,在黄埔军校体现得淋漓尽致。汗水与血水所熔铸的不仅仅是一张合格文凭,更加可贵的是,这短暂的军校生涯赋予我们黄埔生的是永远刚毅、耐苦、临危不惧、知难而进的素质。是骡子是马牵出去遛遛便知道。通过东征,我们黄埔军校学生以惊人的辉煌战果回报母校,让所有先前对她不悄一顾的人们不禁刮目相看,肃然起敬。我们师生的黄埔精神,是一种钢铁般坚硬、烈火般熊熊、金子般闪烁光芒的宏伟精神。
  我还记得清清楚楚,当时黄埔学生中有一句口号:“不要钱,不要命,爱国家,爱百姓。”每天唱着校歌:“以血酒花,学校为家,卧薪尝胆,努力建设中华。
  孙中山先生要求黄埔同学们,立一个志愿,一生一世都不存升官发财的心理,一心做救国救民的事业。他特别强调:一个革命军人要有舍身精神,要不怕死。他说:“我敢说革命党的精神,没有别的秘诀,秘诀就在不怕死。”我今天回丰收起来仍感到十分亲切。

十三 充满光明的黄埔军校
  黄埔岛,又名长洲岛,坐落在广州市东南部、珠江南侧,它平面如同半月,有波光闪耀的珠江水环绕四周。著名的黄埔军校就设在岛上。在风浪夹击的岁月里,黄埔岛愈加显得刚强坚毅、挺拔雄伟。潮起潮落里,江水墨守成规着海水,侵蚀着岩石与沙滩,但正是在这江河海洋的威力面前,才愈益显示了这六平方km黄埔岛的神秘与圣洁。
  乘船从珠江口进入,从甲板上远望去,虎门要塞锋利而威严,蕴含着悲壮的历史和数不尽的古老传说。岛上林木葱茏,山峦起伏,蔚为壮观,地势由北往南逐渐倾斜下去。
  长洲要塞始建于鸦片战争之后。由于西方列强的入侵,使得广东这沿海省份有防不胜防的难处和随时都有被外人宰割锰轰的危险,清政府便硬着头皮在重要岛屿设防,建立自以为还算坚固的海防线。
  军校设在原广东陆军学校及海军学校旧址。黄埔军校本部建在岛在东北岸边。大门正对着珠江,门前就是一个长长的停靠码头。门外两边各有个哨兵岗亭,门上写着“陆军军官学校”六个大字。校园内排满一座座长条形房屋,是黄埔军校办公、上课、住宿的地方。那宽敞的大礼堂可容纳千人左右,许多大会就在这里举行。树木繁多,与多种建筑互相衬托。山上还有古炮台和东江阵亡烈士墓。这里远离喧嚣的闹市区,没有纷繁复杂的因素干扰军校生活,清风徐来之际,温馨的山野气息在风中充盈,海鸟频频飞过绿树掩映的海岛,更加深了这海岛的 静与安详。孙中山先生选定这块地作为校址,是从安全角度出发的。四面的江水,可防止突然袭击。与大海相连,可随时得一到海军的支援。进可以攻,退又能守,实在是一个理想的办学宝地。
  黄埔岛鸟语花香,绿权掩映,环境优雅清静,然而在这貌似花红草绿的环境里却有着惊心动魄的激烈竞争。善良与邪恶,进步与落后,苍龙与庸辈同时存在。青山遮不住,真正蕴藏微型机的洽谈室要成为顶天立地的巍峨山峰;而遍布漏洞的威严即使如何的先声夺人,终究不能避免被秋风扫落叶般淘汰出局的命运。这里是微型机勃勃、生龙活虎、蔚为壮观的胜地;这里是庸俗之辈相形见绌、自惭形秽的地方;这里洋溢着光明、向上的活力;这里虽也沉淀有尘埃,但光明与黑暗的较量,胜利最终还是属于光明。

十四 我最喜欢唱的歌
  1:革命英雄,国民先锋,再接再厉,继续先烈成功。
  2:同学同道,乐遵教导,始终生死,毋忘今日本校。
  3:以血洒花,以校作家,卧薪尝胆,努力建设中华。

相关标签
下一篇Next
发表评论
 
关闭本页
最佳浏览:IE 7.0,1024x768 | 维护日期:2008-04-19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