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人物 | ![]() | ||||||
漫写人生 ⊙张哮/文 一、他从海边走来…… 在所有画中国漫画的人当中,除我最喜欢的丰子凯和黄永玉而外,就当数我的朋友,江湖人称邵帅的邵小明了。 丰子凯,黄永玉二人都不是专业漫画家,但就其漫话的水平是相当高的,这让很多专业的漫画家都只能望其项背。丰子凯的漫画让我感到非常亲切,尤其是我近日得到的一本一九二九年初版的一本《护生画集》让更能让我更加喜欢丰子凯先生的漫画,也让联想到体会到他说的:“护生及是护心”。漫画及随意之作而称之为漫画,但随意不一定无意义,如黄永玉的《罐斋杂记》就让我感到了漫画中的哲学意味,就象是他的叔叔沈从文先生的清水般透澈的文字里所蕴藏着的那种拙朴而深刻的内涵一样。巧的是小明也不是专业漫画家,他原本是搞版画创作,但他所画的人物头像的漫画也是颇有造诣的。 ![]() 要谈邵小明的漫写画,就得先从邵小明的人说起。你看这眼前的邵小明,怎么也难以把他与一个舰队联系上。倒是他身上的某种特殊气质会让人联想到他应当来自大山而非大海。的确,在1979年他背起画板到了北海舰队当兵,在舰队干宣传工作,画海报、放电影,虽当海军却不识水性。刚到部队第一次上舰艇,初识大海风浪的他更是激动不已,可还没等他激动完就已趴下,到后来水手干脆把他的双脚结实地绑在船弦上让他吐个够,小命才得以保留下来。在舰队的几年里,他坚持着走一方画一张的写生习惯,看他早年画的军港或鱼港上的船只,仿佛能看见他用线条勾画时的情景。在那样的情景里,他手握画笔,眼睛凝视着海上升起的日出,明月下的港口。为有风能听见他手中的笔在舞蹈,在书写那段难以忘怀的记忆。那随波飘来的渔家女…… 正是在大海边生活过的岁月,他的生命中才有机会真正地感受了大海那种能颠覆一切、让一切都感到渺小的事实,这样的事实让他明白了博大与精深的道理,他就此知道了一个人有宽阔的胸怀是多么地重要,这一点能在他后来的多种艺术发展中,他都能很好的把握其中之神韵是分不开的。他在摄影、绘画、书法、平面设计等诸多方面的才华也受益于他宽阔的胸襟,这一点是毫无疑问的。 二、华西坝上无规无矩与才华横溢 邵小明复员回到成都后,其实我们一直就在一个地方做事,只是做事的地方很大没有相识的机会。那时的他在学校的电影院里放电影,在他那里常常打进打出的有八十年代四川的一帮子青年诗人、画家,他们喝散装啤酒喝泡酒喝韩滩液,在烟头扔得一地的狭窄画室里,伴着“饭盒子”录音机传出的沙哑音乐用铁棒挑起七孔砖为自己强体,被点燃的激情在画布上涂抹成一道道颜色,用油腻腻的“鸭翘翘”将废纸涂鸦成一幅幅小品,墙上晃动的影子最终成了一个时代的过去。影子还在没完没了的喝酒, 笔还在没完没了地画个不停;然后是去恋爱或是分离,从表象的造型到实际的寻觅,而这一切都尤显重要,必定他是一个重感情的人,他的细腻自然是和他略显粗犷的外表是如此不协调的统一。 我第一次看见的不是他的漫画,而是在1991年报纸上的一幅名叫《耕种》的版画,那幅版画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耕种》使我闻到了土地的气息;那有着厚重感的画面,决没有让我想到他还能以漫写绘画的方式来表达他所要表达的情愫。在一个地方共事十年我们没能相识,而我所知道的他就是从那幅版画里的作者邵小明。大约是在十五年前,我的朋友诗人宋炜有一天对我说,我让你认识一个人,是我很好的哥们,当我见到他时才发现正是与我时常相遇却不相识的邵小明,后来我们成了好朋友,往来自然无白丁。 ![]() 本文作者:张哮漫像·邵小明出品 九年前,邵小明为我画了一幅漫写画,我非常喜欢,后来在2001年5月我所出的《张哮文集》上用着了封面,朋友们看了大加赞赏他的漫写才能,也为我的书增色不少。他画的人物漫写多是与他或近或远的朋友,他画的画是一种对人物形神的把握,更是一种才气的体现。我所看过的漫画家的画大都是一种风格;而小明在见识一个人后,很快能捕捉到那个人的特征,也能很好地感觉到一个人内在所呈现出来的、而又不易被人发现的那种神情。如从他所画的雪域怪杰叶星生先生的印象漫写里就能体现出他这样的才能,其所用的线条凝重准确地体现出叶先生的内在气质和人格魅力,单从漫画或是写生的角度来看是不易的,而小明无疑做到了。他时而用非常简单的线勾画出一个人的独特之处,时而用粗犷的笔墨涂抹出一个个性格突出的人来;他画的自由作家王锡平先生的漫写,便是准确地刻画了人物的个性。 邵小明身上具有苏东坡“随物赋形”的自然境界,这是与他的生活态度分不开的。对漫画本质的认识和人像的漫写几乎就是他的一种生活方式,一种人生理念。 三、不知疲倦的行者 除了日常的工作,他总是在路上。一段时间没有见他了,那他一定去了“远”方。他飘浮不定,从一个地方赶往另一个地方。我印象里他去得最多的应该是西部的高原,那也是我最向往的地方;穿越高原上的草地与河流,穿越高原上一双双慈祥的目光,让我们发现自然和生命的神秘;他和我一样喜欢喝酥油茶,喜欢那种温暖的“味道”。他总是把长发扎起来,仿佛要让他自己的额头沐浴更多的阳光,让双眼更加明亮;而在他的身体和心灵有如高原的明月宁静和安详。 除了朋友们与他一道远行外,我也与他有过长途的旅行。记得去年春节过后,我们一行五人驾车去了凤凰古城,去凤凰是因我崇敬沈从文先生的缘故,却不知道同行的他们如何思想,但我们能一同远游,那一定是缘分吧。我们那次由黔江先到了湖北,再从湖北经来凤到了湖南湘西的凤凰古镇。一路上他用像机不停地拍摄着自己想要记录的画面,就连在茶铺或咖啡店休息的时候也停不下来,他都会拿出速写本来,用善长的线条勾画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我想这样的时候,感觉是最幸福的,在旅途短暂的休息中,时间对于他没有停止,他会牵着他的心和笔感受古镇那久远的岁月所留下的痕迹。那些痕迹中,他常忘情于那样的情景,时间会慢下来,会让他去体悟而不是追赶时间和旅行的奥妙,正因为如此,他懂得如何珍惜每一次那样的机会。 ![]() 丁聪漫像·邵小明出品 当然在那样的旅途中也会有很多有趣的事情发生,在回来途中经由贵州时,那是刚过传说中著名的“夜郎国”后不久,我们在路边一户人家停了来,我们刚吃过午饭,或许是他没喝过瘾,于是用杯子装了一杯白酒坐在副驾上,一边喝酒一边观望窗外的风景,要不就是和我们闲扯一些途中见闻;这时我们的汽车由于山陡路滑,刹车用得过多而发热需要冷却。我们便停了下来,看见屋里的一对夫妇坐在一个类似斗形的巨大器物边沿,中间有一盆火,我们也进去取暖,当准备离开时,他对那家的男主人表达谢意并请其喝一口酒,主人在再三推辞后接过酒杯一口便喝掉了大半杯白酒,那一口足足喝下了三两多白酒,这让酒量不错的他一下傻了,我们知道他是好酒的,上车后他对我们说:我请他喝一口,没想到他一口给洗白了;我们觉得很好笑,这又成了又一段旅途中愉快的佳趣。 他就是这样象行者不知疲倦地在路上,正如他自己所说:“每一个行者,都会留下自己的足迹”,是的,他一生都会这样行走,行走在藏地, 行走在在高山湖畔,他的心会被那里干净的空气雨露所涤净,他的画也因此会更纯粹,他会随意的把自己交给这个洁净的世界,因为在路上也是在穿越广大的心路世界,希望如林和生先生所说祝他在旅途中:“一路走好”,当然这也是每个作为他朋友的愿望。 四、自在逍遥而又心中有数的闲散人士 有一年夏天,他和几个朋友在我的五槐居家中饮酒聊天,到后来他在地上躺了很长时间,那时已没有了清香的槐花,也许是花香早已浸入了泥土,我想他是被那淡而雅的幽香所迷醉了吧;他从有香味的梦中醒来后,第一件事情就是让我们笔墨伺候,他接着就是笔走龙蛇很快地写了一纸的“醉书”,写完后我小心把它收拾起来,对他说第二天一定去让他把印章给补上。那时我才知道他还能写一手好字。第二天,我把他的“醉书”拿去让他盖上了印章,我很喜欢他的那幅字,那是他在最自然状态下写出来的,也是我收藏的唯一的一幅“醉书”,实在难得。在朋友们中流传着他的一件趣事:多年以前的一天深夜,朋友宋炜和马松扶着酒醉后的小明回家,到了他家附近时,小明却怎么也找不到他的家了,然后他们向一位老者询问“请问邵小明(家)在那里?”,那老者说你们扶着的不是邵小明吗?干吗还找他呀?!那样的场景不就是一幅漫画吗? 小明他和我一样也喜欢喝茶,特别是在成都那些人很多的茶铺里,他似乎更能找到他所想要的线条也好画面也好,他总是能很快地把握每一张打动他的脸。他是性情直爽轻名利而尊重自己的一个人。他常常在茶铺里不动声色,观察每一个茶客,并打入时间的内部,把那一张张生动的脸在他心里留存下来,或直接就找一个舒服的位子,拿出常带的速写笔来做画。据作家王锡平讲,有一次他在一个茶铺里,发现一位很能入画的面目,就准备用笔记录下来,找了半天只有兜里的一个烟盒,于是他将烟盒纸展开便开始画了起来,这时另一个茶客觉得很好奇,就过来看他要干什么,当茶客过来看他用纯熟的线条所勾画出的画面后,连声说好,于是,茶客在茶桌上放了两张百圆人民币对他说:“这张画我要了!”他斜了一眼那茶客说到:“我从来不卖画……”,他以为他嫌钱少,就又放了一张钱在茶桌上,并对他说自己从小喜欢画画,后来被生意的陷害渐深的缘故,就把自己喜爱的丹青之事都放下了,因这让他想到他曾经想成为一位淡泊名利的丹青手的想法,所以才有这样的举动,并让他见凉如此等等"。他听到茶客的叙述后,对他说:“我只是练练手而已,一张破烟纸也不值得几个钱,你没有买的必要”,那茶客说:“你画的那位是我的朋友,我买下来是要装框后送给那个朋友”,他这时掏出香烟,茶客替他点燃,接着那个茶客立即就吩咐活计去买三包中华来给他,也许是那茶客也有过做丹青手的梦想吧,他于是对他说:“烟留下,钱你收起来,大家算是交个朋友”,那茶客高兴地说到:“改日请你喝茶!”我想正是这清明的茶水让他内心也淡泊起了吧。 ![]() 记得在他曾经给我的一张明片上写到:“邵小明,字墨耕,好与高士为朋,闲时晒背”。短短的两句就把自己给概括了,而且恰如其分。这就是邵小明,围者坚固,但终究可破,无围者没有可破,他用他的漫画漫写着他的一生,平静而自由自在。 2004-8-16日,四川大学竹风堂 【作者申明】我同意《巴蜀网》发表我的作品,同意《巴蜀网》编辑部向其它媒体推荐我的作品,或向其它媒体颁发转载使用许可。一旦其它媒体决定刊用,请《巴蜀网》及时通知我。在不发生重复授权的前提下,我保留个人向其它媒体的直接投稿权利。
| ||||||||
|
最佳浏览:IE 7.0,1024x768 | 维护日期:2008-04-19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