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vious首页 Previous人物 PreviousS  宋育仁 2001-7-15人物Null
Previous上一篇
宋育仁 Song Yuren (1857~1931) ⊙源自:蜀虎


  近代学者、思想家
  字芸子,属,四川省富顺县人,出身于没落的地主家庭,五岁丧母,十一岁丧父,后随伯父到广汉读书,十八岁考取了秀才。鸦片战争前后,四川虽有不少书院,但所教课程偏重时文帖括,学生沉湎于科举功名,以致士林风气日坏,蜀学不兴。为改革旧式书院教育,在四川学政张之洞的支持下,于1875年在成都创办尊经书院,作为四川的最高学府,其办学宗旨是通经致用,培养蜀中人才。宋育仁便是该院的高才生,他写的《周礼十种》为“托古改制”提供了蓝图,康有为的《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都受其影响。1886年,宋育仁进京会试中进士,留京任职,但当时权势很盛的翰林院掌院是慈禧太后的党羽,极不喜欢他这种有革新思想的“狂才”,宋育仁因此在翰林院郁郁不得志。
  中法战争后,洋务派新政破产,宋育仁对他们所谓的“求强求富”道路产生怀疑并对之批判,在此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的改良主义政治主张,1887年完成《时务论》。慈禧太后玩弄归政光绪的骗局,光绪帝举行亲政、如冠、大婚三礼,宋育仁献《三大礼赋》两万余言,颇得光绪的称赞,当时的士大夫们惊叹他的文采“二百年安有此才?”。
  外患不断的时局让宋育仁开始志在外交,1894年他奉清政府命,出任驻英、法、意、比四国公使馆参赞,往来于巴黎、伦敦,与西方著名政治家、牛津大学博士、名记者们往来很密,他细心考察西欧情况,注意研究欧洲社会风俗、文教制度和政治生活,写成《采风录》4卷。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后,在伦敦上书清廷,主张抗日防俄。1895年参加“强学会”为都讲,主讲“中国自强之学”,主张君主立宪。1896年,宋育仁回川,在重庆设商务局,兴办各种实业公司,先后开办洋车、洋烛、玻璃、烟卷、药材、煤油等公司。他说,办公司的目的在于“保地产、占码头,抵制洋货,挽回利权”。四川民族资本工商业的发展,不能不说有宋育仁的功劳。
  与此同时,宋育仁和退职官吏潘祖荫在川成立“蜀学会”,1897年创办了四川近代最早的报纸《渝报》,介绍国内外政治经济形势,宣传改良主义政治主张,提出改革学校教育制度的建议。第二年,宋育仁应聘担任尊经书院院长,大力传播“西学”,使尊经书院成了鼓吹维新变法的大本营,并推动了四川各地新式学堂的建立。尊经书院自创办以来,不仅使四川沉闷的学术空气为之一新,而且培养了一大批出类拔萃的人才,骆成骧蒲殿俊张澜吴虞彭家珍谢无量吴玉章等都曾是书院的学生。宋育仁应聘为尊经书院院长后又在成都组织蜀学会,创办成都第一张报纸《蜀学报》,印行《蜀学丛书》,介绍英国议会章程,西方工商业法规,西方教育制度等内容,鼓吹维新变法。宋育仁还翻印《天演论》、《原富》、《法意》等书籍,亲自做注向大众普及。
  《渝报》和《蜀学报》是维新派的喉舌,对推动维新运动在四川的开展起了积极作用。四川近代报纸的出现及发展,是四川文化事业进步的表现,不仅带动了四川印刷技术的革新,而且产生了一批新式印刷企业,并为后来四川新闻事业的发展奠造了基础。
  戊戌变法失败后解职回京赋闲。辛亥革命后,出任国史馆纂修,站在清代遗老的立场,反对袁世凯称帝,主张复辟清帝,被袁押解回原籍。1916年受聘任四川通志局总纂,主修《四川通志》,晚年续修《富顺县志》。一生著述宏富,现存有《时务论》、《泰西各国采风记》、《庚子秋词》等。1931年,《四川通志》初稿写成,宋育仁也于该年去世2000年第一个记者节时,四川各大新闻媒体负责人齐聚富顺县,召开了一次“宋育仁研讨会”,会上决定为这位近代报业大王塑一座铜像。当地将找到的唯一一张宋育仁的照片交到了西南师范大学美院的教授手中,一生探索为人、为文、为官真理的宋育仁永远都是富顺人、四川人的骄傲。

宋育仁书写的牌匾/青城山景区/都江堰市/雷康 摄
近代学者、思想家·宋育仁书写的牌匾(拼图)
地点天师洞·青城山景区·青城山镇·都江堰市·成都
时间2004-7-28 9:38:39

宋育仁 词选

点绛唇 庚子避乱西山作

  草间蛩语,离宫吊月伤心处。乱山无数,不见高城暮。
  极目桑干,肠断回潮去。咸阳炬,可怜焦土,泪洒燕山路。

风入松

  小楼一雨作春寒,独自倚阑看。东风又绿楼前柳,一丝影,一忆华年。泥酒情怀似絮,焚香心事如烟。
  流光弹指记华鬘,挥手向人间。梦身犹著天花雨,认绿杨,魂往江南。觉后追寻迷路,屏风无限关山。
纪实
  1. 2004-07-28日(上):青城前山弹弓娃
相关标签姓|属|思想家
下一篇Next
发表评论
 
关闭本页
最佳浏览:IE 7.0,1024x768 | 维护日期:2008-04-19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