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人物 | ![]() | |||||||||||||||||||||||||
苏轼 Su Shi (1037~1101) ⊙雷康/编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属牛,宋代眉州(今四川省眉山市的东坡区)人。父苏洵、弟苏辙都是著名古文学家,世称“三苏”。嘉祐进士,任凤翔府签判,主张改革弊政。神宗时反对变法,但在密州、徐州任上抗洪灭蝗,赈贫救孤、颇多政绩。后以“谤讪朝廷”贬黄州。哲宗时任翰林学士,出知杭、颍、扬、定四州。徽宗初遇赦召还。诗、词和散文都代表[北宋]文学最高成就。 ![]() 诗大都抒写仕途坎坷的感慨,也有反映民生疾苦、揭露现实黑暗之作。诗风豪迈清新,尤长于比喻。与黄庭坚并称“苏黄”。 词题材广泛,记游、怀古、赠答、送别、说理无不入词,对严格的音律束缚也有所突破,促进了词的发展。名作有《念奴娇》: ![]() 赤壁怀古·念奴娇·苏轼·胡智林 书 规格:100cm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仙山灵雨湿行云,洗遍香肌粉未匀。 明月来投玉川子,清风吹破武林春。 要知冰雪心肠好,不是膏油首面新。 戏作小诗君莫笑,从来佳茗似佳人。 等,开豪放词派的先河,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散文中议论文汪洋恣肆,记叙文结构谨严,明白条畅,如《石钟山记》、《放鹤亭记》等与《赤壁赋》、《后赤壁赋》同为传诵名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是“唐代、宋代古文八大家”之一。文学思想强调“有为而作”,崇尚自然,摆脱束缚,“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致力提拔后进,黄庭坚、秦观等均出其门下。 擅长行、楷书,与黄庭坚、米芾[fu2]、蔡襄并称“宋四家”。他曾遍学晋、唐、[五代]名家,得力于王僧虔、李邕、徐浩、颜真卿、杨凝式,而自成一家。自云:“我书造意本无法”;又云:“自出新意,不践古人。”黄庭坚说他:“早年用笔精到,不及老大渐近自然”;又云:“到黄州后掣笔极有力。”晚年又挟有海外风涛之势,加之学问、胸襟、识见处处过人,而一生又屡经坎坷,其书法风格丰腴跌宕,天真浩瀚,观其书法即可想象其为人。人书并尊,在当时其弟兄子侄子由、迈、过,友人王定国、赵令畤均向他学习;其后历史名人如李纲、韩世忠、陆游,以及明代的吴宽,清代的张之洞,亦均向他学习,可见影响之大。 在绘画方面画墨竹,师文同,比文更加简劲,且具掀舞之势。米芾说他“作墨竹,从地一直起至顶。余问:何不逐节分?曰:竹生时,何尝逐节生?”亦善作古木怪石,米芾又云:“作枯木枝干,虬曲无端;石皴硬,亦怪怪奇奇无端,如其胸中盘郁也。”均可见其作画很有奇想远寄。其论书画均有卓见,论画影响更为深远。如重视神似,主张画外有情,画要有寄托,反对形似,反对程式束缚,提倡“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并明确提出“士人画”的概念等,为其后“文人画”的发展尊定了理论基础。存世书迹有《黄州寒食诗》、《赤壁赋》、《答谢民师论文》与《祭黄几道文》等。存世画迹有《古木怪石图卷》;又近年发现的《潇湘竹石图卷》当亦系他的作品。诗文有《东坡七集》,词有《东坡乐府》等。清代王文浩有《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
他喜研《易经》,尤其处处以《易》理思维融入诗篇中。如《水调歌头》中“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等便是例证。他以自然界阴消阳长、月圆月缺与人生变化巧妙地结合起来思维。这是《易》变的本义。此外,他也是很喜爱佛学,在他的作品中经常提到佛教。苏东坡还深研过与《易经》相关的星相学。据史书记载,苏东坡对星命之学颇为内行,此有一事可以说明。苏东坡根据韩愈的《三星行》发表意见道:“吾平生遭口语无数,盖生时与韩退之相似。吾命在间,而退之身宫在焉。今谤吾者或云死,或云仙。退之之言,良非虚也。乃知退之磨羯为身宫,仆以磨羯为命宫。平生多得谤誉,殆同病也。”他认为自己所以平生遭人语诽谤无数,是由于自己出生时辰的星象与韩愈(退之)相似,而平生遭人诽谤方面亦极为相似。于是苏轼感叹韩愈《三星行》之言实在不是虚言。 苏东坡的易学著作有《东坡易传》,他的《易》学主要继承王弼的学说,以说义理为主,多兼老子、庄子之学,儒道共宗,并杂以禅学。在易学史上该书亦有一定的影响。又据史书记载苏东坡不仅对《易经》与佛经深有研究,著有多种学说,且对《易经》的术数也极有研究,清代袁树珊在《命谱》一书中有苏东坡研习《易经》术数的详细记载: 东坡亦读相人书 东坡诗,坐阅诸公半廊庙,时看黄色起天庭,注不甚详,按王朴太清神鉴,黄色吉凶歌云,黄色天中列土分,圆光重大拜公卿,坡盖用太清神鉴语耳。 [注]这段文字是苏东坡研究学习《易经》术数的历史记述:根据古人相术书,认为“头为君,额为臣”,因而额上具有:“分一面之贵贱,辨三辅之荣辱”的特征。“明君离不开贤臣的辅佐”因此乾庭的大臣如果额上的天庭位置(天庭在额上天中的下面,两眉之间的印堂之上)出现黄色光泽时,有机会为卿为相。 东坡赠相者程杰诗 东坡自谪海南归,人有问迁谪之苦者,坡云,上是骨相所招。少时入京师,相者云,一双学士眼,半个配军头,异日文章显,当知名,然有迁谪不测之祸,坡又赠善相者程杰诗云,火色上腾虽有数,急流勇退岂无人,亦似相其不寿。 而欲以早休当之,故又曰,我似乐天君记取,华颠赏遍洛阳春,然坡公生平居官,起而复踬,未得遂急流通退之愿,而卒于毗陵,年仅六十有六,未尝一日享林下之乐,相者之言悉验(坚瓠八集) [注]上段文字记述的是苏东坡年青初入京城时,善《易经》术数的人,曾经给他作人生预测,论定他一定会文章显名,因为,他眼神中有学者的气质,但头上有充军贬职的印迹,因此一定要遭流放边地之祸。当时苏东坡认为自己可以提前退休,免遭贬职之苦,即是文中说的急流勇退。但苏东坡最后还是遭三次贬谪。并在任内的常州去世。 苏轼在知天命之年将一实在太年轻的14岁歌妓收归已有。 蝶恋花·天涯何处无芳草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 |||||||||||||||||||||||||||
|
最佳浏览:IE 7.0,1024x768 | 维护日期:2008-07-14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