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vious首页 Previous人物 PreviousT  田闻一 2002-5-18人物Null
Previous上一篇
田闻一 Tian Wenyi (1947-11-14~) ⊙雷康/编


  属,四川省新津县人。1966年高中毕业,1969年去解放军26692等处工作。1975年调成都钢铁厂宣传部任干事,1981年调四川人民出版社当编辑,1986年到四川政协报工作。
  田闻一以擅写巴蜀重大史事、重大人物为人称道的四川省作家田闻一,继《成都残梦》、《八千里路云追月──尹昌衡都督传奇》、《赵尔丰──雪域将星梦》、《张献忠──大西皇帝梦》、《成都巷战·1932》之后,日前又由解放军文艺出版社推出《争霸四川》。田闻一的书注重可读性、大场面,文史并茂,深受读者与专家好评。

听田闻一老师摆龙门阵·文殊院/雷康 摄
因室内太嘈杂,不一会我们移师到室外,继续听田闻一老师摆龙门阵
地点:茶园·文殊院·青羊区·成都
时间2006-5-7 15:36

  《张献忠──大西皇帝梦》未出先红,引发媒体关注。较之尹昌衡赵尔丰张献忠给四川人留下的印象要深得多,尤其是“张献忠剿四川”的传说,在40岁以上人群中可谓深入人心。田闻一笔下的张献忠是个什么样儿?他为啥要写张献忠?带着若干问题,记者(以下简称记)日前约请田先生(以下简称田)就以上话题进行了交流。

:关于张献忠这个人,民间有传说,学者有著述,是个隔远了模糊,走近又好像看不清楚的人,你为啥偏要选这个“高难度动作”?
:用小说的形式为巴蜀历史文化存史,是我多年的想法。写了尹昌衡赵尔丰后,很自然地就想到了张献忠,这也算硬骨头留到最后啃吧!写《张》是想真实地再现那段历史。在我看来,张入川这场浩劫不仅中国历史上罕见,就是世界史上也是罕见的。张献忠进入成都时,成都是40万人,唐宋以来就是全国五大繁华都市之一,有“温柔富贵之乡”称誉,从马可·波罗的日记中也可以看出成都的繁华。然而,张献忠撤出成都时,将成都一火而焚之,残杀数十万生灵。张献忠之后,整个四川有史可查的仅有几万人,成了虎狼出没之地,省会也迁往阆中……因此才有清康熙之年开始的、长达一个多世纪的“湖广填四川”。被郭沫若称为“中国的左拉”的李劼人,对张献忠这段历史,一言以蔽之“总而言之,自有成都市以来,曾经几经兴亡,几经兵火,即如元兵之残毒,也从未能像张献忠这样破坏得一干二净!”正是这些促使着我提起笔。

:由于极左思潮的影响,长期以来,对农民起义头领的描写,作家都施以“英雄”笔法,你对张的这种还原式描写是否是想走出“英雄”套路?
:农民起义现象本身是一个平衡打破后寻求新的平衡的过程,所以有功有过,张也不例外。我对张不文过饰非,而是把他当一个有血有肉的人来写。张献忠是个能征善战、性格表面上豪爽,其实很诡异的人物。在长期的战争中,他每次失败,不像李自成宁死不屈,而行韬晦之计,假投降,这样就把打击力量转移到民军身上。他之所以很快打下成都,是重用了身边两个人,极善理财的柳娘娘──“老脚”和与他同时从陕北打出来的、才貌双全的左尚书王志贤,之初,他们打着拥明反清旗帜──利用民族矛盾并且采取与民施仁政策,得到川人拥护。
  然而,进了成都后,张献忠难逃农民领袖覆辙,贪图享受,并且因为充闱情事,刀劈柳娘娘,给王志贤也动了“重刑”,逼迫二人分别出家二仙庵、大慈寺,让半路卷入义军队伍的半路文人汪兆麟乘势而起,篡夺了大西大权,摇唇鼓舌,怂恿张献忠坏事做尽。
  张献忠一味迷信武力,大开杀戒,竟致最后人心丧尽,众叛亲离,不可收拾、一败涂地。他本人是什么人留给历史去评说。

:你觉得张疯狂杀人的动机是什么呢?
:主要在于张献忠的世界观、人生观有问题,现存于广汉房湖公园内的他的圣谕碑上写到,“天有万物与人,人无一物与天,鬼神自明,自思自量”。
  背后,是当年与之长期对峙的残明大将杨展率兵从嘉定(今四川省乐山市)一直追到汉州(广汉)时,在圣谕碑后写下的“万人坟记”,记录了当初张献忠率军过汉州时的屠城惨状,解放后被抹平。
  如果“圣谕碑”仅有警策意味,那么,一直矗立于人民公园(少城公园)内的张献忠的七杀碑,则是他大肆杀人的理论根据。内容是这样的:“天生万物以养人,人无一物以报天,杀!杀!杀!杀!杀!杀!杀!张献忠的手笔,钢叉大字,挟风带雷。七杀碑一直保存到解放初期,我父亲那代人都见过。

:以前我们读过一些描写农民起义英雄的作品,大多干巴巴,像材料似的,行文也较拘束。你在《张》的叙述中,想必有出色之笔?
:我酷守高尔基和恩格斯的名言,即:文学即人学。将观点蕴含于充分的艺术展示中,着重写人,写人的内心世界,在复杂尖锐的人物矛盾纠葛中,展现人物性格及命运。我力求语言准确、生动、传神、传情、不故作深奥;恪守文学作品应该好看好读、雅俗共赏的原则,在大的时代背景下,展开人物及人物命运,展现那个时期的风俗民情。让广大读者在得到充分的艺术享受、时代启迪的同时,得到多方面知识的熏陶──犹如推开了一扇扇别开生面的窗子,从这些窗子望进去,美或悲壮,别有韵味,继而深长思之。
纪实
  1. 2010-04-28日:田闻一开讲“辛亥革命中的赵尔丰和尹昌衡”←论坛版
  2. 2010-01-29日:徐公亲情、友情、茶情团聚会←论坛版
  3. 2006-5-7日:初识田闻一老师
相关标签姓|属|作家
下一篇Next
发表评论
 
关闭本页
最佳浏览:IE 7.0,1024x768 | 维护日期:2010-04-30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