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vious首页 Previous人物 PreviousW  王世杰 2003-5-14人物Null
Previous上一篇
王世杰 Wang Shijie (1930-11-20~) ⊙一帆/文


龙渡痴翁
  2003年4月,龙王渡头。细雨霏霏,远山近水,氤氲成一幅淡淡的水墨画。画中,柳条儿抽枝吐绿,燕子双双剪清波,一群雪白的鸭子嬉戏而来……其中,最少不了的,是一位独钓的蓑笠翁。这老翁不是别人,正是本文的主人公王世杰老人,他今年73岁(农历一九三零年十月一日出生),是一位退休教师,新津县的五津镇红石村人氏。这个清晨,王世杰的心情格外舒畅,刚把念小学的孙女送到学校,天空就薄薄地下起雨来,他索性回家拿了鱼竿一个人到河边钓鱼──心情好时他总这样,但谁曾见他拿什么回家呢?这个老人在当地是个出了名的“痴翁”,退休10来年了,没见他到哪家玩牌消遣过,也少见他参加老年人蹦蹦跳跳的文体活动,倒见他常一个人躲在家里琢磨诗句,要不就是到河边对着老不上钩的鱼儿喃喃自语。今天王世杰念叨的,是他大半人生的经历。

王世杰
王世杰
摄影佚名 (图片由作者提供)

少年闰土
  “在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一位少年手持钢叉……
  不知是否由于当了几十年中学语文教师的缘故,王世杰总爱把少年时代的自己比作鲁迅笔下的少年闰土,朴实、机灵;爱读金庸小说的他又自喻为郭靖,忠厚淳朴中又“”态可掬,他坦承这些性格渊自父母的教诲。王世杰出生在一个贫穷的家庭,祖辈都是勤劳的庄稼人。父亲王朝义由于排行老三又叫三王义,特别仁义,曾利用从水中捞起的楠木板在黄石小河上搭起一座木板桥,方便了兴义到城关的往来行人,被人们称赞不已。他一生以养牛出名,曾在全县的养牛比赛中夺冠。这样一位老实人,在旧社会遇事只能绕道走,颇有点阿Q精神。但他眼中是非分明,常教育儿子做好人,走正道,把希望寄托在培养儿子念书上,“知书识理有黄金,天干饿不倒手艺人”。母亲是个典型的旧式农村妇女,一生劳苦,小脚、文盲,喜欢吃斋念佛,在闹饥荒的年代,她想尽办法让儿子尽可能多吃,王世杰读的8年书学杂费全靠母亲纺线卖钱供给,少年时母亲每晚坐在枯黄的油灯下“吱吱呀呀”摇动纺车的情景,王世杰到老都还历历在目。童年的生活是苦难的,却又是美好的。每到初夏,当枝头的蝉儿开始欢唱的时候,大人们便摇了蒲扇,聚在大林盘里,听人说书。王世杰的叔父及堂姐都是说书能手,说完《三国演义》又开讲《济公传》,听得王世杰耳朵竖起来,有一次他听书听到半夜,竟钻到大人们剥蚕豆的竹筛下睡熟了。牛郎织女的故事、董永与七仙女的传说……让他小小的心灵领略了人性中纯洁美好的部分。上小学后,王世杰接触到了一批具有爱国思想的好老师,他们之中有许多还是地下党员。音乐课上、国文课上,老师讲《抗战流亡三部曲》,讲《放下你的鞭子》情绪激昂,听得王世杰热泪盈眶,更增加了他对国家、民族情感的认识。有一年,从东北来了一群流亡者,他们中间有个小女孩特别可爱,小女孩的母亲愿意把女儿许配给王做“媳妇”,但王世杰的母亲以王太小为由予以拒绝,这群颠沛流离的流亡者印证了《流亡三部曲》中描述的情景,又给小小的王世杰上了生动的一堂课。
  12岁那年,王世杰遭遇了一场前所未有的恐惧。那是个月黑风高之夜,日本飞机盘旋在半空,主要目标是炸新津机场,但有零星炸弹在县城周围爆炸,王世杰跑到一个干池塘躲了起来,不料一颗炸弹就在距离他不远的地方爆炸了,万幸之中王世杰捡了条命,从此“祖国”的概念在他心目中越发生了根,岳飞、文天祥的形象大起来,光辉起来……

龙王渡大桥/龙王渡/新津县/雷康 摄
龙王渡大桥
地点:龙王渡·五津镇·新津县·成都
时间2002-12-9 11:05:10

军旅生涯
  1949年底,新津临近解放,一时间兵慌马乱、人心惶惶。年近20岁的王世杰误打误撞进了一支准备起义的国民党队伍(这段历史成为王世杰文化大革命中被批斗的主要借口),这支队伍两个月后在广汉市的唐家寺起义成功(注:参见《逐鹿陕川康》)。到部队之后,看到的、听到的、体验到的,都是旧社会所没有的。他发现向往了多年的革命生活终于来到了,这让他产生改天换地的深切感受,也让他在诉苦会上诉得酣畅淋漓,催人泪下,一诉成名,从班里一直诉到营里。
  1950年2月,王世杰正式被编入中国人民解放军成都城防部队,很快参加了簇桥、龙泉等地的剿匪战斗。在龙泉山一战中,国民党残余部队纠集地主恶霸足有一个连的兵力,来势汹汹、气焰嚣张,而我方仅有一个排的力量,以一个小山包作掩体,周围是土匪们狂叫声,子弹在耳边嗖嗖擦过。在几分钟的对峙之后,以不要命著称的剿匪排长端起冲锋枪大吼一声一跃而起,土匪本是强弩之末,一盘散沙,被这么一吼,吼了个肝胆俱裂,加上被连续扫杀几个,顿时慌了手脚,吓得躲的躲窜的窜。到了夜间,城防队又摸到土匪的老窝来了个一窝端,只是在围剿过程中不幸牺牲了几位战友,回去汇报战果被脾气暴躁的排长好生骂了一通。剿土匪时王世杰做的是机枪副手,但就是做副手仍差点要了命,龙泉那一仗一颗流弹贴着头皮从耳边擦过。在部队,王世杰仍喜欢读书,一有闲暇便找革命书籍来读。当时有个名叫雷振邦的文化教员特别喜欢他,常鼓励他多学知识,有了知识无论在部队还是到地方都有用处。他的话王世杰一辈子铭记在心,一直到老年,爱读书爱动笔的习惯总改不了。

龙王渡大桥/龙王渡/新津县/雷康 摄
龙王渡大桥
地点:龙王渡·五津镇·新津县·成都
时间2002-12-9 11:09:25

为人师表
  1952年7月,部队调整开往内蒙古剿匪,不巧王世杰患了重病就没跟部队走,退伍转业回原籍做了名教师。再回家乡,距离他离开不足三年时间,却是天上地下,换了人间,这让他生出无限感慨,心底萌生了干好工作多为地方做贡献的强烈愿望。在城关小学教书那阵,王世杰不过二十四、五岁,但他非常神气地教过大他一两轮的“大官”们,都是一些书记、县长级别的南下干部,“学生”学得非常认真,老师也教得格外认真,字斟句酌大有认不好字就要打手板的威严。想起这段历史王世杰特别骄傲和自豪。后来,听从组织安排,王世杰又进了县剧团教梨园子弟,顺带做剧团的行政管理工作。每天一大早,就看见那些小孩子头顶瓷碗脚踩花盆练功,心里着实心痛。当时新津剧团团长张一飞在国内小有名气,还曾到东南亚一带演出过。通过接触,王世杰了解到这些来自旧时代的江湖艺人讲义气、豪爽但同时又胆小怕事,还有许多坏习气,王主动与之交朋友,并为演出出谋划策,而王从他们那里也学到了许多东西,包括创作一些金钱板、谐剧等。从1961年起,王世杰相继在顺江、兴义中学教书多年,本来县教育局要调他到县上去办成人教育,但他牵念单薄的妻子、稚嫩的孩子,不肯去。白天,他在课堂上谆谆教导,晚上,他要打着电筒出夜工,田里的稻麦,地里的蔬菜,他都要一锄头一锄头地干,别人都说“王老师苦”,可王世杰从不觉得,他觉得能为家庭操劳,能干自己喜欢的职业,着实是一大幸福。
  在课堂上,王世杰与学生们探讨人生,以自己的经历,教育孩子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培养出一大批有为的好青年。学生们也特别喜欢听他的课,和他成为忘年交,以至几十年以后,从北京、上海等地回来还要专门拜访王老师,作彻夜长谈。王世杰曾经把与学生在斑竹林里做的游戏编成剧本《钟二娃》,甫成一篇,好生不得了,不仅上了省电台广播,还被改编演绎成剧,在川内及陕西等5省演出,其曲艺写作技巧被编入辅导材料,收入《新津县志》。

龙王渡河边/龙王渡/新津县/雷康 摄
龙王渡河边
地点:龙王渡·五津镇·新津县·成都
时间2002-12-9 11:09:44

文缘一生
  “我是情的儿子/诗是爱人情是侣/痴情痴义终不悔……”(王世杰《我是情的儿子》)这一生,王世杰最看重两大财富一是情一是文学。他可谓重情重义之人,对恩情、对爱情、对亲情、对师生情,莫不如此。凡有恩于他的人,他每每铭刻在心,总是要借机会报答。对妻子的情义更是比山高比海深。王世杰的妻子胡凤英,32岁嫁入王家,人挺聪明,但个儿矮,丈夫又长年在外教书,在乡里常被人欺负,就是卖菜也要被人算计,王世杰气愤地称这些不怀好意的人为“欺矮专业户”,胡凤英外面受了气,回来难免发牢骚,性子也就比较急躁。但王世杰从不与她争吵,而是温言相劝,王世杰说自己此生最感谢的人还是凤英,她陪着自己渡过了人生的许多难关。特别是在文化大革命期间,他被安上“伪军官国民党员”、“现行反革命分子”等诸多罪名,遭游街批斗,妻子没有与之划清界线,而是默默地支持他,默默地承受更多的歧视和欺压,勇敢地独自承担起抚养儿子的重担。
  1990年12月24日,王世杰不幸遭遇车祸,自行车被压烂,人被撞飞,幸得弟子的全力相救,在昏迷五天五夜后他终于苏醒。关键时刻能得人相助,这与王平日浓厚的情义分不开。他教书40多年,资助的学生难以计数,平时邻里间有什么困难,他总热心相助,全不计较对他家人的不公。对文学的热爱,成就了他的一生。尽管由于种种原因,他并没有写出多少令世人瞩目的作品,但他追求知识、追求丰富的思想境界的精神却令人生出敬佩之情。他不过接受了8年正规学堂教育却教了初中几十年,还加入了四川省民间艺术协会,成都市诗词学会。“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一个70多岁的老人,每天还在为创作兴奋,半夜里时常有提起笔来欲罢不能的激情,不能不说他“龙渡痴翁”的名号,名符其实!

晨光/龙王渡/新津县/雷康 摄
晨光 『上图点击放大后的尺寸:1024x768,然后可在图片上按右键设置为墙纸
地点:龙王渡·五津镇·新津县·成都
时间2002-12-9 8:51:13

后记
  王世杰,一个温厚的退休教师,笔者从见到他的那一刻起,就有一种要为祖辈写作的感觉,而这愿望,在笔者心中已默存了多年。走过春花秋月,看遍晨曦霞暮,时光如彩线,编织出王世杰的美丽人生。从他的身上,折射的是生长于新津这片沃土上老一辈的生活印痕。他的身上,我们看到的,是对党、对人民、对祖国满腔的挚爱,是执著的事业心和旺盛的求知欲,是一辈子对生活保持的健康心态,是面对坎坷人生的忘情一笑──让我们相信:只要你善待人生,人生是会非常美丽的!

作者简介
  一帆,本名周利华,女,成都市的新津县人,在新津县委宣传部新津报社工作。

编者按
  本文原标题为:王世杰的美丽人生。


【作者申明】我同意《巴蜀网》发表我的作品,同意《巴蜀网》编辑部向其它媒体推荐我的作品,或向其它媒体颁发转载使用许可。一旦其它媒体决定刊用,请《巴蜀网》及时通知我。在不发生重复授权的前提下,我保留个人向其它媒体的直接投稿权利。

相关标签姓|
下一篇Next
发表评论
 
关闭本页
最佳浏览:IE 7.0,1024x768 | 维护日期:2008-04-19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