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vious首页 Previous人物 PreviousW  王永梭 2003-2-16人物Null
Previous上一篇
王永梭 Wang Yongsuo (1915-7-14~1998) ⊙雷康/编


  属,四川省安岳县人。毕业于国立戏剧专科学校。四川省文联顾问、省曲协顾问。曾任第五届、第六届省政协委员。省文化厅艺委会妻员。1939年创始谐剧,一个人演一台戏;1941年创始方言诗朗诵。半个世纪(1939~1992)以来,善于用谐剧刻划人物,用方言朗诵诗叙述故事,自编自演,语言通俗生动,故事情节有趣,寓深刻的主题于幽默诙谐之中,受到广大观众的欢迎并发人深省。“谐剧”誉为四川地区特有的一朵奇花。主要作品有:《卖膏药》、《赶汽车》、《黄巡官》、《在火车上》、《放牛》等。方言诗朗诵有《阿Q正传》、《矮幺姑》、《过年》、《母与子》、《两封信》等。出版有谐剧集《打百分》、《王永梭谐剧选》及录音磁带谐剧选《卖膏药》、方言诗选《阿Q正传》等。先后在重庆、成都、温江等地开办“谐剧训练班”,培养了男女学生百余人。评论家张真在《人民戏剧)>1980年第十期上撰文说:“王永梭四十多年来在生活中概括了不少‘四川性格’。……说是谐剧,似乎仅仅以诙谐讨人喜欢,然而仅仅是诙谐而已吗?人们看到了卓别林式的喜剧人物,却又是中国土生土长的。
  谐剧是中国戏剧界新兴的年轻剧种,也是四川独有的“戏剧特产”。即一名演员在台上扮演固定角色,通过与虚拟的人物对话,向观众叙述一个故事;形式既不同于相声也不属于双簧,而是用幽默风趣的四川方言以“一人独演、独演一人”的方式,向观众展示一段幽默、俏皮的喜剧小品,寓庄于谐,流行于四川及贵州部分地区。其创始人王永梭,于1939年冬在合江县一台游艺晚会上,自编自演了第一个谐剧《卖膏药》。从此,一种崭新的喜剧表演艺术应运而生。
  王永梭早年客居内江谋生,擅演独角戏,他潜心学艺,虚心求教,技艺精益。抗战时期,他积极参加爱国救亡宣传活动,首创谐剧(1943年他正式定名)。1941年始创四川方言诗朗诵。1943年,王毕业于国立戏剧专科学校。此后,他在实践中不断摸索,陆续创作演出了《扒手》、《黄巡官》、《赶汽车》等20余个谐剧。所演之处,皆引起强烈反响。1949年后,王成为专业文艺工作者,在成都军区战旗文工团工作,继续创作演出了《在火车上》、《打百分》、《自来水龙头》等新剧目。演出足迹遍及全国各地,并奔赴抗美援朝前线慰问表演,他那富有表现力和艺术感染力的独特风格,深受观众喜爱、欢迎。1962年,王调至四川省曲艺团工作,创作热情不减当年,悉心培养后起之秀。四川人念“”字,含有溜之大吉的意思。然而,文化大革命期间,王永梭却没能“”脱,被打成右派,埋没二十余年。年过花甲之后,他终于又“”出罗网,重返舞台。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谐剧艺术得到极大普及和发展。1980年,王永梭进京为中国剧协、中国曲协和北京各大艺术院校、文艺单位做专场演出,并举办谐剧艺术讲座,一时轰动京城,名扬海外。1997年,曲艺界名流牛群办起“牛眼看家”摄影活动,专程入川拍摄王老先生肖像。1998年这位对艺术孜孜以求的谐剧表演艺术大师,悄悄离开人世,永远“”走了。

传承『仅罗列直系上下各一代,欢迎补充、修订
  弟子:涂太中
  弟子:沈伐。
  弟子:凌宗魁。
  弟子:李永玲。

相关标签姓|属|戏剧家
下一篇Next
发表评论
 
关闭本页
最佳浏览:IE 7.0,1024x768 | 维护日期:2008-07-06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