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人物 W • 吴芳吉 2001-12-26 | 人物 | |||||||
吴芳吉 Wu Fangji (1896~1932) ⊙雷康/编 字碧柳,号“白屋吴生”,人称白屋诗人。属猴,出生在四川省江津县『今属重庆市的江津区』。10岁时随父迁居江津,入聚奎小学读书。(后与史学家邓少琴、国画家张采芹并称“聚奎三杰”)13岁时,他在作文课上,当堂写出1,400余字的《读外交失败史书后》一文,以诗论文,豪放严谨,一时名噪全县,被誉为神童。1910年考入留美预备学校清华学校(北京清华大学前身),1912年入学,因学校发生美籍教师无理辱骂学生事件,他作为四川学生代表参与抗争,被开除学籍。嗣后于1914年回川任嘉州中学英语教师。 1919年秋赴上海应挚友吴宓函邀担任《新群》杂志诗歌编辑,时值新文化运动高潮,当即响应,创作并发表新诗歌,其代表著《婉容词》、《护国岩词》等先后发表。 他在清代末“诗界革命”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尝试口语入诗,建构长短不一的句子,是为“新歌体诗”。《婉容词》描写一位忠贞贤惠的中国女子,被留学欧美的丈夫遗弃的爱情悲剧。全诗采用白描手法,在形式上保持传统“词”的特征,铿锵悦耳、朗朗上口;同时融入大量现代口语,语言参差错落,雅俗共赏。如:“天愁地暗,美洲在哪边牽剩一身颠连,不如你守门的玉兔儿犬。残阳又晚,夫心不回转……”全诗读来起伏跌宕,悲怨之气扑面。《婉容词》发表后,立即震动诗坛,并因其诗风独特而被誉为“白屋体”,读者更是争相传诵,当时一些中小学也将吴的一些代表作选入教材,成为新诗范文。近百行的长诗使那么多人流泪,那么多人能诵,几可与《孔雀东南飞》媲美,这在中国现代诗歌史上是不多见的。然而,半个多世纪以来,由于多种原因,吴芳吉在文学革命中的功绩,特别是他在古典诗与新诗的接轨、中国诗与外国诗的融和上所作出的成功探索,一直没有得到应有的评价,这无论如何都是遗憾的。 1920年8月离开上海诗坛,赴长沙明德中学任教。与挚友成立红叶会、湘君社,创办《湘君》文学季刊。嗣赴西安受聘西北大学任教。1927年应张澜聘赴成都大学任中文系主任,兼任四川大学教授。参加创办重庆大学出任重大文学预科主任。在教育界中声名斐著。后应家乡县长之邀,在江津中学任教并担任校长,教学认真,尽心尽职。生前创作了不少具有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思想的诗篇,亲自编订了《白屋吴生诗稿》,于1929年在成都出版。1934年其故人吴宓等编订有《吴白屋先生遗书》在长沙出版。解放后出版有《白屋诗选》。台湾亦印有其诗文集。1949年以后,姚雪垠、叶圣陶等专家曾上书中国文联,要求重新评价吴芳吉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1932年,这位“第一奇功休让人,开国文章我辈始”的现代诗歌先行者因病逝世于江津,年仅36岁。李劼人在成都文艺界的追悼会上说:“今天我们追悼的人,并不是有权有势的达官,也不是退居林泉的遗老,而是穷困孤愤、抑郁牢骚的一位诗人……”
| ||||||||
|
最佳浏览:IE 7.0,1024x768 | 维护日期:2008-04-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