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人物 | ![]() | ||||||
吴正德 Wu Zhengde (1945-5~) ⊙雷康/编 属鸡,四川省成都市人,1994年9月加入民盟,1967年10月参加工作,成都电讯工程学院物理系电磁场与微波专业毕业,研究生学历,博士,教授。1962-9月~1967-10月成都电讯工程学院物理系学习;1967-10月~1968-10月毕业待分配;1968-10月~1970-3月广州军区烽火农场锻炼;1970-3月~1979-9月四机部1016研究所技术员、工程师;1979-9月~1984-10月成都电讯工程学院硕士、博士研究生;1984-10月~1995-12月电子科技大学副教授、教授,应用物理研究所副所长、所长;1995-12月~1998-1月电子科技大学副校长、教授,民盟四川省委副主委、成都市委主委;1997-10月任民盟中央副主席;1998-1月八届四川省政协副主席,民盟中央副主席、四川省委主委,电子科技大学副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八届全国政协委员,九届全国政协常委。 亲友 夫人:刘均如。 家属:吴晓瑜、邱红兵。 ![]() 合理配置义务教育资源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吴正德 中国共产党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包含了在未来二十年中必须达到:“人民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消除文盲。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入的全面发展”的要求。这一目标激励着我们要加倍努力,艰苦奋斗,去争取实现。 近些年来,我国教育事业发展迅速。基础教育得到加强,高等教育结构调整和发展成效显著,职业教育、成人教育稳步前进。但是,在发展中也存在着一些令人忧虑的问题。去年,民盟中央和民盟四川省委对四川省部分地区的义务教育进行调研,发现义务教育发展极不均衡。当大城市的小学生坐在明亮的教室土网冲浪时,而四川省农村学校还有近五百万平方米的危房;当一些城市的小学生已经在接受小班双语现代教育时,而四川农村的一些小学一校只有1名教师,根本无法开齐课程,某一地级市像这样的学校就有318所;当一些学校已经采用多媒体电化教学手段时,而四川农村还有一些学校的教师因粉笔定量不够用而苦恼。由此可见,义务教育中存在的不公平现象已成为全社会,尤其是城乡普通公民十分关注的热点。 义务教育是由国家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必须接受,国家、社会、家庭、学校必须予以保障的国民基础教育。普及、公平是义务教育的本质属性。从1872年世界第一部《义务教育法》诞生之日起,“教育机会均等”就是实施义务教育最响亮的口号。实施义务教育,是现代文明社会公正、民主、平等的重要标志。为此,世界各国在实施义务教育时,力求使每个适龄儿童都享有公平的教育机会和教育条件,都把义务教育的公平性视为衡量社会公平程度的重要标志。 义务教育的不公平破坏了社会公正,也有可能危及社会的安定和可持续发展,以致影响社会稳定:(1)直接导致社会困难群体子女丧失受教育的平等权利。适龄儿童在义务教育阶段受不到公平待遇,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他们接受中等和高等教育机会上的不平等,这种不公平性将可能影响到他们的一生。(2)直接加速社会公正信念的失落,磁生新的腐败。当义务教育不公平时,小学和初中的两极分化日趋严重。面对持续升温的择校热,优势学校数额不菲的“赞助费”、“择校费”等,将普通家庭的优秀儿童拒之门外,而一些经济实力雄厚、社会地位显赫家庭的子女却优先占据入学名额,教育界内少数权势人物得到新的谋财机会,腐败现象应运而生。(3)直接伤害下一代的心灵,淡化他们对社会的感情。家处农村和经济落后地区的儿童,只能获得极为有限的教育资源,甚至连起码的受教育条件都难以保证,他们感受不到社会所提供的支持与保障。 造成义务教育不公平的重要原因,是义务教育资源配置失衡,其中政府的投入是主要因素。(1)政府对义务教育配置不当,造成地区间不均衡。义务教育的经费应由政府承担。目前县级政府是义务教育的主体。但是在中西部地区相当多的县,不仅经济实力薄弱,还负债累累。据统计,四川广元和巴中两个地区,因“普九”欠债分别为2.1亿元和1.7亿元。最近,农村实施的税费改革也对县乡两级教育经费的冲击很大。由于省级和中央财政对贫困地区转移支付的力度不够,使地区间义务教育投入的差距不断扩大。一些县乡为数有限的优秀教师,又大量流入城市的“名校”,造成城乡之间义务教育的人力资源严重失衡,给县乡义务教育带来新的危机。(2)政府对学校教育资源配置不当,进一步扩大了校际间的不平衡。不少县级政府明显偏重高中,轻义务教育。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往往将高考成绩视为教育政绩的惟一指标;重点高中成为县级教育的重中之重,有的县为了申报一所国家级重点高中竟倾其所有。小学和初中无论在经费投入、教师培养和基本建设等方面都倍受冷落。(3)义务教育资源重组带来新的不平衡。义务教育属国有资源,资源配置应在政府的科学规划下实施。在一些地方,义务教育学校管理市场化趋势加剧了校际之间不平衡,带来新的社会问题。例如,风靡全国的改制学校,一般由普通学校转轨挂靠名校或名校自身分离而成,拥有优先招生和合法高收费的权利,成了“政策上的贵族学校”,在校接受义务教育要缴纳高额学费,又进一步损害了义务教育公平性。 为此,我们建议: 一、中央和省级政府加大对贫困地区投入,是缩小地区间义务教育资源配置差距的根本举措。各级政府应建立稳定的义务教育投入保障机制,真正做到义务教育国家办。应实行两级考核,根据不同地区的人均GDP和人均实际收入(可支配收入),制定生均教育经费投入标准,作为县级政府的考核目标。再比较当地义务教育实际生均成本,决定转移支付标准,作为市、省级政府的考核目标。对义务教育基础极为薄弱的贫困地区,除应加大中央和省级的财政转移支付外,还应增加专项教育经费投入。 二、为薄弱学校创造良好的教学氛围,防止校际义务教育资源差距继续扩大。实施“向薄弱学校倾斜”是重要的政策措施,必须硬件和软件相结合。一要严格义务教育学校财务收支核算监管,实施义务教育基本资助金和辅助资助金分离制度。基本资助金按同样的生均标准投入到各学校,辅助资助金则投向办学条件差的学校,逐步缩小校际差距。二要积极推行校际的师资轮换制,制定相应的政策,鼓励优秀教师到中西部和贫困地区从教。三是教育部门要为薄弱学校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形成健康向上的学习氛围。 三、政府加大对义务教育资源的监管力度。要建立公示制度、举报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保障义务教育经费的落实和有效使用。充分发挥各级人大、政协和政府教育督导部门对义务教育实施情况的监督,包括把好本级财政的预算审查关,实行教育经费的预算单列。对执行中违反规定者应依法追究责任。另外,政府义务教育改革措施出台时要特别谨慎。要在调查研究基础上进行科学论证,充分考虑民众的承受力,决不能变相扩大收费。政府不能削弱对义务教育的监督管理。要防止义务教育资源成为学校的盈利手段和某些个人、部门灰色收入的来源。 义务教育的不公平已成为目前比较普遍的社会现象。我国人口多,幅员广阔,经济基础还不雄厚,地区间发展又极不平衡,推进义务教育公平发展困难很大。我们衷心希望中央对这一问题给予高度重视,并作出相应的决策。 2003年全国政协会议发言
| ||||||||
|
最佳浏览:IE 7.0,1024x768 | 维护日期:2008-04-19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