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vious首页 Previous人物 PreviousX Previous徐悲鸿  画家李行百眼中的徐悲鸿 2003-7-14人物Null
Previous上一篇
画家李行百眼中的徐悲鸿 ⊙成立 雷康/文


  77岁的李行百先生离开家乡成都50载,乡音未变。李先生瘦而高的个子,鹤发童颜、神采奕奕,一看便知,是一位运动和保养都很到位的老人。
  画家李行百张大千、赵少昂流派的传人。1946年以来,先后在成都、重庆、上海、南京举办个人画展,发表书画理论著述。上世纪50年代初,他由徐悲鸿先生举荐,赴京任职于全国美协,研讨美术史为众所瞩目。1984年以来,李行百多次应邀到美国、加拿大访问、讲学,举办画展及鉴审文物,备受青睐,为弘扬中华文化尽心尽力。

李行百/金牛山庄/金牛区/雷康 摄
李行百
地点:金牛山庄·金牛区·成都
时间2003-07-14 18:56:43

  在纪念徐悲鸿先生诞辰108周年之际,记者来到成都市金牛山庄,对隐居成都的李行百先生进行专访,将当年抗战期间徐悲鸿大师与李先生之间的一段师生缘呈现在读者面前。
  出身于富商家庭的李行百先生早年对书画的热爱缘于对名人字画的耳濡目染。经商的父亲以前做过成都市商会的会长,是当时成都商界的知名人士。家里照例收藏了很多名人字画。“七·七”泸沟桥事变爆发抗日战争后,因躲避日军飞机的轰炸,在成都读高小的李行百更常常来到乡村的亲属家里,领略到了川西坝子的民俗风情,看田园山水,观花鸟鱼虫。溶入于民间,陶醉于自然,年少的李行百也很有兴致地学着画,竟也颇有心得。
  抗战时期有很多省外的书画家来到大后方的四川,张大千也避寇还乡。当时张大千的一个开银庄的朋友,按现在的说法类似“经纪人”的,姓肖,和李行百的父亲也有很多来往,觉得少年的李行百很聪明,画的画儿也蛮有味道,认为能够在这方面有发展,于是就由肖先生引见,在1942年张大千从甘肃敦煌莫高窟回来后拜见了大千先生,并跟他学画。认识并随赵少昂学画也是在那一时期。
  小时候李行百就很喜欢画马,当时家住在成都的“卧龙桥”,旁边有一“脚店”,里面时常有用来“”运输的马和骡子。小的时候经常去看马,听脚店的马夫摆“龙门阵”,也了解到一些关于马的常识,比如马的种类、名称,识别好马和劣马的方式等等。看多了就开始画马,那时成都还没有电灯,在清油灯下痴迷地看从上海寄来的画报上印的徐悲鸿画的马,然后仿照着画。后来渐渐知道了徐悲鸿先生原来是一位了不起的画家,也关注报纸上对徐悲鸿先生各方面的介绍。出于对书画、文学和历史的热爱,加上大师的鼓励,年轻的李行百下定决心学习文史知识,好好学画,将来做一名画家和“写家”。
  1942年,许多省外的画家来到四川,特别是成都来开办书画展览的有很多。徐悲鸿先生来成都的时候,李行百已经在金陵大学学习中文。徐悲鸿住在时任成都市市长陈静珊的家里。由于市政府秘书长刘砻潮和李行百的父亲交往密切,一次来到家里看见他的画,说“你的画不错嘛。最近徐悲鸿先生来成都办画展,你去看过了吗?”当时徐悲鸿已是驰誉中外的大画家,所到之处前呼后拥,国民党党政军要员、社会贤达争先恐后来给他捧场。李行百老老实实地回答:“去看过他的画,感觉有的还不太懂。”刘砻潮说:“今天我要陪悲鸿大师去应酬,干脆你也随我去,让大师给你指点指点吧。
  见到悲鸿大师的时候,看他不很高的个子,身着笔挺的西装,脖子上围了一条纱巾,果然气宇轩昂,气质风度比之本土艺术家也大有不同,是要“”气得多。他讲的是略带江苏口音的国语,李行百被大师的风采所倾倒,诚惶诚恐地把自己画的几件作品拿出来请徐先生看,徐悲鸿看了画,又抬头看看他,“这画你画的?”拍了拍他的肩膀:“可造之材。”没说别的话。李行百很激动:“徐大师,请您多指点,”徐笑了笑:“没什么,好好画吧。”这就是和徐悲鸿大师初次见面的情景。
  后来又有一次机会拜见徐大师,是在大师的画室里。廖静文女士在一旁牵纸研墨。后来,徐大师对他说:“首先你要写生,将来可以到外地,多看,多开眼界,绘画是视觉的艺术,不仅要看中国的,还要看西方的,你看得不多,也画不出太好的东西。”大师的教诲李行百句句铭刻在心。有几次在画室看徐悲鸿大师现场作画。李先生认为,能有机会观看大师现场挥毫,那是最珍贵的启示。

虎/金牛山庄/金牛区/雷康 摄
·李行百
地点:金牛山庄·金牛区·成都
时间2003-7-12 11:04:15

  李行百生肖属,也喜欢画。大师在看了李行百所画的后,说道:“画老不写生不行,画不成反类猫。”当场画了一只猫,并趁兴送给了李行百。很可惜的是这只悲鸿大师的即兴之作在文化大革命期间被家人丢失。这就是徐悲鸿先生在成都的时候在艺术上给予李行百的熏陶和启发。没齿难忘!
  当时徐先生有一首配画诗李行百至今还记忆忧新,那是徐先生在外出峨眉山等地游玩后画了一幅山水画后写的:“嘉陵山水,气象万千;蜀中人士,对之漠然。”据说这首诗当时引起了一些四川文人的不满。后来时任省政府主席张群出面平息了此事。还有一首配画了一头黑猪的诗也很有意思:“‘少小也曾锥刺股,不徒白手在江湖。乞怜无着仓皇甚,沐浴熏香画黑猪。’这幅画当年我曾有幸观赏,不知道它现在身在何处?”李先生虽然年近八十,记忆力却是惊人。一口气背出60多年前的若干诗文竟能一字不差,让我们好生羡慕。
  李行百说,徐先生的诗文才情很是了不得,他5岁开始写诗,他有一张画画的是远山和帆船,诗曰:“春色绿弥漫,春山秀色涵。一帆风信好,舟过万重峦。──本世纪初,余方髾龄,随先君远行,曾赋此诗。兹写斯图,以托遐思云尔。
  抗战胜利,徐先生由重庆回北平。李行百从南京金陵大学毕业后到北平看过徐大师一次。那时徐悲鸿先生身体已经不大好了。1950年元旦成都市迎接解放,李行百经常画一些宣传画,办画报等。1951年5月,在中央美术学院院长徐悲鸿的介绍下,中华全国美术工作者协会给李行百来函,邀请他到该会新增的干部部工作,后面还有徐先生附的一封信。就这样,李行百正式调入北京,在中华全国美术工作者协会做一些组织展览和创作等工作。因为工作关系,也认识了不少中国美术及整个文化界的知名人士,郭沫若先生有一次读到李行百写的诗,大加赞赏,说“不错不错!李行百就这样认识了郭老,并得到他的题字。
  1953年9月,全国第二届文代会召开,李行百在大会担任工作人员,徐悲鸿在主席台就坐。突然听说“徐先生晕倒了,”有工作人员把悲鸿先生送到医院,会议继续进行。两三天以后就发布了徐悲鸿因脑溢血病逝的公告。听到这个不幸消息的一刹那,李行百的眼泪夺框而出,几乎不能自持。
  李行百从事书画创作多年,作品远涉重洋,亦出版多本画集。2000年12月由四川美术出版社出版的“北美风光系列”是李行百于1984年以来,多次赴美国、加拿大访问、讲学的写实之作。其技法、格调无不体现了中西方绘画风格的交融。他说,虽然悲鸿大师对我直接的指点并不很多,但对我一生的绘画创作影响巨大。悲鸿先生在中国画坛和国际画坛对东西方文化交流所作的贡献,对中国绘画走向世界,功不可没。

编者按
  本文已在2003-7-18日的《四川日报》第11版发表,《四川日报》原文点击这里

相关标签姓|属|画家|教育家
下一篇Next
发表评论
 
关闭本页
最佳浏览:IE 7.0,1024x768 | 维护日期:2008-04-19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