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人物 Y • 杨景民 2005-6-3 | 人物 | |||||||
杨景民 Yang Jingmin (1950-8-16~) ⊙风潇潇/文 属虎,陕西省西安市人。中共党员。1988年毕业于中央电视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1969年应征入伍,历任西藏工兵部队战士、班长、排长、组织干事,成都军区文化部创作员,《西南军事文学》杂志副主编、主编,军区创作室副主任、上校主任,成都军区政治部战旗话剧团团长、成都军区政治部战旗歌舞团团长,成都军区战旗文工团团长兼党委书记,成都军区战旗文工团政委。现为成都军区战旗文工团艺术指导,四川省作家协会主席团委员,四川省文联常委,四川省戏剧家协会副主席,成都市戏剧家协会副主席,四川省报告文学创作委员会主任,四川省楹联协会副会长,中国报告文学学会理事、中国戏剧文学学会理事。西南民族大学客座教授、国家一级作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974年开始发表作品。1988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在《巴蜀网》站,点击杨景民的白领网友人数在不断的上升。杨景民是一个充满激情的人,又是一个独立特行的人,同时,他又是一个引导白领时尚潮流的风尚人物。 记者采访杨景民时,感受到了他的不同反响之处,他身材不胖不瘦,眼眶深陷、嘴唇凌厉。在一副深度近视眼镜背后,是一双充满智慧的眼睛。他说话快人快语,完全一派军人作风。作为一个从1980年代就在中国文坛出名的军旅作家,他的文人风度更容易感染人。外出时他身穿一件时尚的便衣,随口可谈中国商界市场运作和中国白领的未来走向。 杨景民既是一名当代军人,又是一位打拼在市场文化战线多年的一位锋线人物。他的真实身份应是成都军区战旗文工团团长兼党委书记,一个享受正军级生活待遇的优秀主官。他的故事感动着白领阶层和一代青年学子。 第一章 经营战旗品牌 2006-1-17日,在上海浦东举行的中国住交会上,由杨景民率团组成的战旗·娇子艺术团为中国100百强房地产企业代表进行了精彩的演出。在演出现场,精彩的西南民族歌舞充满了艺术魅力,现场的许多房地产老板纷纷鼓掌欢迎,他们说好久没有看到这么精彩的歌舞节目了。中央台的导演和上海旅游卫视的有关领导提出要转播这场晚会。许多企业家当场拍板要求和艺术团进和合作。 其实,这只是杨景民和他的团队策划的一个市场化的动作之一。就在去年7月,战旗文工团杂技分团过洋漂海和世界著名的太阳马戏团合作,在欧洲等国家进行巡回演出。同时,战旗文工团的歌舞分团于去年8月赴东非四国进行文化交流演出。不仅如此,中国的茅台集团、剑南春集团、江口醇集团都已经和战旗文工团有过深度合作。尤其是国际知名连锁品牌诗丽堂举行的2006年西南团拜会上,战旗文工团的精彩演出更是感动了到场的所有企业家和白领。 特别要提出的是,由杨景民首先创意打造的“文艺直通车”连续几年来在西南战区深入人心,为部队官兵和地方政府送去了温暖和关怀。今年春节从初一到初八,战旗人放弃春节和家人团聚、不休息,“文艺直通车”先后慰问了20多个部(分)队,响亮提出了“只为部队送温暖,不给部队添麻烦”的口号。在大年初一的上午,成都军区刚刚到任的政委张海阳将军在军区团拜会上代表军区领导感谢战旗文工团的精彩慰问演出。张政委具有独到的艺术欣赏眼光,他激动的握着杨景民的手,鼓励他们多为部队演出精彩的节目;同时,走市场化的道路为社会服务,打造出战旗在中国文化界的知名品牌。在演出现场张政委非常关心演员们的冷暖和身体情况。杨景民告诉首长,虽然演出现场很冷,但他们准备了自熬、自带的姜汤。张政委很感兴趣,品尝了他们的姜汤后浑身生热,这下放心了,连连夸奖他们考虑得周到。 正月十五刚过,一辆军车便驶向了当年红军走过的长征路上,杨景民又带领战旗文工团的编导主创人员,来到了摄氏零下22度的雪山草地,此一行行程八天时间。他们是为今年纪年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文艺晚会进行的采风活动。杨景民和六位创作编导人员的行动感动了当地政府和群众。在大雪纷飞的阿坝草原,杨景民和创作人员一起重温当年长征时的情景。找到了那种当年红军长征时的感觉。回到成都不久,他们就创作出了一批精彩的文艺节目。同时,他准备请巴蜀鬼才魏明伦先生和著名作家麦家加盟创作队伍,共同打造这台精品文艺节目。 紧接着,一年一度的央视CCTV青年歌手大奖赛成都军区赛区海选工作又拉开了序幕,杨景民作为组委会领导又开始一轮一轮的评审工作。在海选过程中,他没有离开工作岗位一步。记者采访他的时候正是中午,他躺在沙发上看手拿着演出人员的海选成绩表,一个人睡着了。记者进来后,他醒了过来,自我幽默的说:“睡相很不好,像不像一头待杀的猪。”接下来请记者一起吃方便面和工作餐。 这就是我们目睹的杨景民的工作情景。他的工作激情被许多人称为“拼命三郎”和“工作狂”。对于他的许多策划和创意让人们感受到了一位文化市场经营者的运作能力和领导水平。更重要的是,他的这种工作精神让人们懂得了:无论是你作为企业家,还是一个白领都应该认真的对待自己的每一项工作。 说到文化市场的经营之道,杨景民总结了三点:一是要有市场运作的战略目标,二是要有团队战斗精神,三是要有精品节目。他介绍说,战旗文工团经历了50多年的风雨变幻,在国内外市场都有一定的影响,这就是品牌的力量。 2006年3月11日,来自北京的一位政府官员告诉杨景民,中国白领论坛将在今年下半年举行。由于很多白领喜欢阅读杨景民的作品,同时对杨景民的人生观讲座很感兴趣,所以,大会组委会准备聘请杨景民为本届论坛的特邀嘉宾。杨景民表示,他愿意为年轻一代的成长和中国白领的成长发展进行无偿的服务,并向大会组委会送去了自己的发言讲话稿。据介绍,他的发言讲话稿将收入《中国白领》一书。 第二章 从雪域走出来的军旅作家 在杨景民的记忆中西藏是他最难忘的一片圣地,十八岁那年他带着一把小提琴从古城西安来到了西藏拉萨,那时的西藏比现在要冷得多,质底奇寒。抗美援朝缴获来的美军大“道奇”卡车碾着1969年的春雪,在川藏线上摇晃了18天,把他们200多名新兵拉到了雪域峡谷的一片山地。从此杨景民成为了一名西藏的工兵团战士,开始了他的漫长人生道路。 这一干就是十多年。这十多年在西藏的艰苦生活使他对这片神奇的土地有了非常深厚的情感,他在自己的一篇日记中写到:“西藏的山是眼睛做的。眼睛一直盯着你,发给你的却是缺氧、头晕、脑疼、干渴、弱软、心灰、逃遁、求生等等意念之功,你已不能主宰你的躯体了。那躯体似曾承载过格萨尔、松赞干布和见过面与未曾见面的藏族人的一面辉煌;曾欣赏一憋气就可以吹响几丈长的用稀贵之金铜、美女之人骨做就的法号;似曾有过暴着粗筋的双手和能把羊皮船一样大的牦牛头扭个转儿的像铁车轴一样硬的欣喜之泪;有白日梦中受过风吼之吓、刀砍之险、孤独之罚,也有藏族女人如水的爱抚,灵与肉都承载过诗意的白云。”这样的语言是对西藏生活最好最真实的总结。正是由于他在西藏生活过十多年,而且在那里认下了一个藏族老阿妈和一位藏族老师,所以他对西藏的感情非常深厚,他早已准备在从岗位退下后继续到西藏生活,为此他家属的户口留在了西藏,他认为这是他真心准备在晚年继续在西藏为他的西藏文学梦做新贡献的证明。 在西藏,杨景民从一个普通的工兵战士成长为班长、排长、代指导员、组织干事,这段生活经历使他终身难忘,正是在开山修路的过程中磨练了他的意志,他记得非常清楚,一位十八军的老领导、后担任成都军区副司令员的陈明义将军为他讲述的老西藏的战斗故事,那天的场面十分难忘,陈明义将军英姿勃勃骑着一匹骏马,带领杨景民在西藏的山路上行走,他和老将军的谈话后来成为他一生中最难忘的事情,他把老将军的故事写成了一部文学作品,同时他在工兵团工作期间记录了很多西藏兵的动人故事,其中有许多青年战士英勇献身的动人事迹,还有老西藏军人在西藏奋斗终身的凄美故事,这一切为他后来的成长起到了很大的帮助作用,也使他很快成为了一名军旅作家。 杨景民是热爱雪域和西南的,所以他才可能如此充满激情,说实在,他这辈子已把自己完全交给西南了──大凡在那片土地上吃苦越多,也就越舍不得那片土地,或越觉得那片土地有一种铸造了自己的东西牵扯着自己的灵魂。也因为无法忘却,才铸就了一份兵的感情,一份西藏或西南的情愫。 从1980年代开始,杨景民在奉调至成都军区文化部门,开始了他自己的新的跋涉。他曾经冒着炮火硝烟,来到老山前线亲自采访了许多战斗英雄,并写出了大量的文学作品。之后,他的名气越来越大。在抗洪抢险救灾中,甚至在国际突发大事件活动中,都能看到他的身影。他经常被总部机关和军区首长点名,亲自派他到重要的现场去采访写作。在创办《西南军事文学》期间,他每天拼命工作,吃的是方便面,睡的是乒乓球台,刊物正式出版后,一代伟人邓小平亲自为刊物题写了刊名。杨景民在负责《西南军事文学》工作期间,直接和间接地培养出了柳建伟、裘山山、简嘉、王爰飞、王曼玲、田雁宁、蔡椿芳、杨晓敏等知名作家,同时,他自己的作品也开始受到关注。 置放在记者案头的10多部著作以出版时间为序,依次是话剧剧本《一代名将战孤城》(1984年7月)、散文集《爱的曼陀铃》(1989年4月)、小说集《多余者的恋情》(1989年12月)、小说集《绿色的碉堡》(1991年7月)、报告文学集《耕耘与收获》(1992年11月)、长篇报告文学《大出征:中国灭火队在科威特》(1993年12月)、长篇报告文学《大动脉:战争血液》(1994年5月)、长篇报告文学《“陪都”风云》(1995年7月)、《杨景民散文选》(1995年10月)、剧作选《双子星座》(1996年4月)。除此而外,杨景民还创作了《军人在证明》、《我在寻找那颗星》、《火与爱》、《军中最后一个马帮》、《紧急救援》、《光荣人家》、《黑拳》)等多部电视剧,再加上尚未结集的散见文章,总数为600万字。 杨景民不仅仅是个快手,更是一个多面手。举凡文学类的基本体裁,从诗歌、小说、散文到报告文学,甚至还包括文学的姐妹艺术如话剧和影视剧,他笔锋扫过,广种多收,足迹到处,必有反响。他的报告文学,小说和散文等,还分别获得过全国和全军优秀报告文学奖、中国图书奖、全国图书“金钥匙奖”、解放军文艺新作品奖、全国电视剧飞天奖、金鹰奖、国际环保艺术奖等多种奖项。可以说,像他这样从多条战线上全方位展开推进的作家,一方面显示了作家的才力、勤奋、触类旁通,并且也因此迅速扩大了战果,或者说大大拓宽了创作之流的“河床”。 在成都军区宣传文化部门,杨景民担任过文化处副处长、《西南军事文学》主编、军区创作室主任,在这段工作期间,他成了文艺圈内的社会活动家,与全国知名刊物《家庭》、《读者》、《花城》、《收获》、《散文选刊》等刊物保持着密切的联系。他接待了全国许多知名作家,如老一代作家刘白羽、冯牧、徐怀中、李瑛、吴泰昌、王蒙、凌行正,中青年作家刘亚洲、莫言、余华、海波、乔良、孙晶岩等,同时,他在青年作家当中很有影响,尤其是在白领阶层有很多读者群,前几年,他开设的雪人网站,向白领朋友展示了自己的西藏文学作品精彩内容。并指点白领朋友进行文学创作。同时,拿出一部分经费和自己出版的著作,赠送给白领朋友,因此,在西南各地有许多公司的白领都称杨景民为人生和做人方面的老师。 第三章 优秀主官的辉煌战果 在杨景民的办公室里,可以看到2004年全军文艺汇演期间战旗文工团的获奖成果。在第八届全军文艺汇演中,战旗文工团共获奖项50多个,是历年来获奖最多的一次。为此,成都军区党委为战旗文工团荣记集体三等功一次。这是建团50多年来唯一的一次集体三等功。 说到这段经历,杨景民非常激动,他说成绩归功于全团干部战士,更是政治部首长正确领导和政治部宣传部有力指导的结果。他只是做了一些应该做的工作而已。在那段时间里,杨景民吃住都在办公室里。每天晚上和同志们一起加班排练,演出大获成功后,他才松了一口气,他知道自己这一年没有白干,但是他的身体就出现了问题。经医院检查,他的睡眠严重不足,患了神经衰弱症,同时血糖、血压升高。这一年他推掉了一家影视公司签定的合同,自己减少了创作电视剧近100万元的稿费损失。但是他觉得为部队作出贡献非常值得,也具有不可轻视的价值。 最使人难忘的是,2001年那时他进入成都军区战旗话剧团担任团长后,狠抓团队建设。在上任一年时间内推出了大型话剧《我在天堂等你》,这场话剧反映的是西藏十八军老战士的动人故事。演出后效果非常好,军委副主席、时任总政治部主任的徐才厚上将观看演出后,泪流满面,他紧紧拉着杨景民的手说:“这部戏演得太好了,非常成功!”这一年是杨景民人生的一个新的起点。之后他被评为“成都军区十大优秀旅团主官”之一。在部队作报告的时候,人们对杨景民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许多官兵认为,一个作家出身的文化干部带兵很有一套,尤其是在文艺团体更为难得。杨景民在报告会发言说,他自己只是一个小卒子,根据领导的安排随时准备冲锋陷阵。社会上的朋友认为,杨景民官越当越小,放到电视剧的稿费不去拿,真是丢了西瓜捡芝麻。但杨景民认为:小就是大,芝麻就是西瓜。在我51岁的时候,领导还启用我,说明领导对我的信任,我只有把工作做好才不负首长的厚爱。 如今让杨景民值得自豪的事情还有很多,他们的文艺节目多次参加过由总政治部和国家民政部举行的双拥晚会,为江泽民、胡锦涛等党和国家领导人进行过汇报演出。同时,他积极推行人才战略并大走专家路线,使战旗文工团人才辈出,在全军、全国获得多项大奖。不仅如此,他们还推出了几部份量很重的电视连续剧。特别是2005年推出的反映一台新军事变革的文艺演出大获成功,受到了总参谋长梁光烈将军的高度赞赏。 “一切拿结果说话,这是政治部首长的要求,现在也已是我自己工作的座右铭了。”杨景民这样对别人介绍自己的工作经验。正如著名作家、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副政委刘亚洲中将所指出的:杨景民是我多年文友,这个人抓文艺工作有一整套经验。人才难得啊! 第四章 文化经营者的独白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作为一个文化市场的经营者,杨景民很有自己的想法。他在自己的工作报告中这样写到:“当今中国的文化市场需要很好的经营,要打造中国的文化品牌,必须要有很强的策划能力。这种策划能力不是一个方案就能够解决的,而是需要全方位的掌握中国文化市场方方面面的情况,调动各种因素,来强力打造文化品牌!” 他是一个比较务实的人,在采访中他的上级和下级都一致认为,他的的敬业精神是成功的根本保障。一位朋友举了一个例子介绍说:“有一次,我们到一家企业进行采风,因为第二天要见企业领导,杨景民在凌晨五点还在床上研究企业的文件资料。这种认真的工作态度就是他事业成功的一个明显标志。”在他身边的一些朋友告诉记者,工作忙的时候杨景民经常顾不到自己的食宿问题,沙发就是他的床,办公室的方便面就是他的工作餐,中午下班时间一般都在两点钟左右,晚上下班时大都在七八点钟。有时候,他会在晚上十点钟的时候走进办公室,开始在电脑前准备明天的工作报告。熟悉他的人都说,他把自己的工作岗位看得很重,大事小事他都不懈怠。常言说,宁带千军万马,不带戏班杂耍。带好一个部队文艺团体自然要费很大心力,但是杨景民却把自己的团队经营的非常好。人们经常看到他从食堂出来,为改善演员的生活提出了很多建议。他对专家和老同志格外尊重。特别难忘的是,他曾经亲自在医院现场为抢救本单位的两名老同志的生命,留下了动人的故事。一位病人的家属告诉记者,杨景民为抢救他们亲属的生命,组织现场输血,代家属签字,要求医生用最好的药把老同志抢救过来。一位演员去世后,他就像对自己的亲人一样非常难过。有人看到他当场含着泪花说:“××走了,真可惜啊!” 他的从严治军、人性化管理和专家及团队路线,使团队工作积极性大增。作为党委书记,他积极发挥“班长”的作用,非常尊重党委的其他领导成员。他对自己的成绩很少说起,把团队取得的工作成绩总是算在其他领导和同志们的身上。年终工作总结时,他自己不要求任何荣誉,却为其他领导和优秀的演员申请表彰和立功受奖。他认为,与人为善和克己奉公是做人的根本之道。为此,他把团里的国际杂技评委、全国杂协副主席女政委李西宁大校敬称为“铿锵玫瑰”,把副团长范和平敬称为开拓战旗艺术的“老黄牛”,对团队的骨干份子和年轻演员有求必应,积极为他们创造发展条件,使赵亮、陈丽娟、胡敏、李金亮、苏冬梅、徐燕、王焰珍、王娜、刘艺等一批优秀演员和编导正茁壮成长。 杨景民时常感叹中国的文化市场缺少优秀的经营者。他自己表示,要用亮剑精神来打造中国的文化市场,应该有更多的精品节目去征服世界每一位观众。他认为,部队文艺团体正面对着重大改革,在这个变革的时代,作为一名文化市场的经营者,一定要有前瞻性。他觉得自己还可以干出更多事情。因为,他深深热爱自己的工作岗位。他一直努力把自己的团队打造成中国文化市场最有品牌价值的优秀演出团体。 不久前,记者看到了一本《向解放军学习》的经营管理类书籍。许多白领和企业老板都把解放军作为学习的榜样,在白领们的眼中,杨景民已经成为一个崇拜的偶像。因为他的做人做事和经营之道,深深打动了每一个白领,他的人格魅力和事业心为白领们树立了一个学习标杆。 注释 本文原标题为《杨景民:一个打拼在文化市场的锋线人物》,文字经过编辑。 背景资料 2004-7-1日,原成都军区政治部战旗歌舞团大门彩旗飞扬,热闹非凡。在团长杨景民的带领下,揭开了成都军区战旗文工团的牌匾,宣布“成都军区战旗文工团”正式成立,而创建于1952年的原成都军区政治部战旗歌舞团也随着新团的成立而退出历史舞台。据悉,新成立的战旗文工团由原成都军区政治部文艺创作室和战旗歌舞团、话剧团(电视艺术中心)、杂技团合并成,战旗文工团将会更趋专业化和规模化,各个艺术门类之间的相互协作将进一步加强。
| ||||||||
|
最佳浏览:IE 8.0,1024x768 | 维护日期:2010-10-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