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vious首页 Previous人物 PreviousY  杨实 2002-12-21人物Null
Previous上一篇
杨实 Yang Shi (1929~) ⊙源自:鲜荣


  在攀枝花建设者中,有一位澳门同胞,他就是今年已73岁高龄的杨实老先生。
  杨实1929年出生在澳门一个望族之家。在香港读完高中,杨实收到了英国剑桥大学免试录取通知书,一心想要报效祖国的杨实毅然放弃了这一次难得的机遇,选择了参加中共地下党在香港办的《华商报》,走上了革命的道路。这之后不久,他又到了粤赣湘边区纵队,成为一名游击队员。大陆解放后,杨实进入中共华南分局机关报《南方日报》任记者。1952年,他调干进入中南矿冶学院地质系学习,毕业后开始了地质工作者生涯,足迹遍及祖国的大江南北。
  1964年,35岁的杨实从冶金部到了攀枝花,参加攀枝花钢铁基地建设。攀枝花丰富的钛资源深深地吸引着他。把祖国的钛工业开发搞上去,为振兴中华尽自己的一份力量,这成了杨实扎根攀枝花的动力。1979年,杨实回到阔别30年的澳门探亲,已经是一家国际置地地产公司董事长的老同学开出月薪1万港币的高薪聘请他留在澳门发展,杨实委婉地谢绝了老同学的好意,他说,“我舍不得攀枝花”。
  刚回攀枝花不久,杨实被安排到攀钢设计处工作。1980年,攀钢3号高炉大修,公司领导把大修设计的组织协调工作交给了杨实。这次大修要拆掉整座高炉重新设计,通常需要一年半到两年时间,但公司要求10个月完成。当时的公司总经理赵忠玉问他,“能拿下来吗?杨实痛快地回答,“保证按时完成。杨实与同志们齐心协力,在规定的时间里完成了任务,开创了攀钢自行设计高炉的先河。
  1986年,攀钢二期工程上马,公司领导把杨实找到办公室,说:老杨,我们攀钢现在科技人才不足,你能不能为公司引进一批科技人才和大学生?杨实被调到公司干部处,专门从事人才引进工作。从1986年到1990年,杨实和工作组的同志共为攀钢引进大学生、研究生1400多人。如今,这些引进的人才不少已成长为独当一面的技术骨干,有些还成为高级工程师或厂、处级干部。杨实老先生自豪地告诉我,现在担任攀枝花市政府市长的秦宜智,就是他当年引进的一名大学生。
  杨实参加革命后最先干的工作就是做记者,他在业余时间还不忘发挥这一专长,向港澳地区的媒体撰稿,宣传祖国内地的名山大川、名胜古迹和民族风情,从1979年到1994年,他先后在港澳报刊和国内对外发行报刊上刊出文字和图片稿件500多篇(幅),他写的《遥池游》、《童话世界九寨沟》、《泸沽湖畔女儿国》等稿件在港澳报刊刊出后,这些地方都成了港澳同胞的旅游热点。澳门的两个旅游团出发前还把杨实请去作了专题介绍。
  1981年后,杨实先后担任了三届市政协委员。致公党攀枝花市委成立后,他先后担任委员、副主委,开始参政议政。他撰写的《关于兴建我国第二条东西向经济大动脉上(海)──宝(山)铁路的设想和意见》、《面向全国建立冬季蔬菜生产基地》、《结合长江防护林带建设发展热带经济作物》等提案分别被国家、省、市有关部门采纳。已是73岁高龄的杨实老先生虽然早已退休了,但他报效祖国的壮心不已。围绕攀西地区的资源开发,杨实老先生去年还到云南攀西裂谷带区域调查,写出了《关于开展攀西地区钛砂矿资源调查的建议》,并撰写相关学术论文。今年,杨老又针对攀枝花国家新材料产业化基地等问题向全国政协提出了有关提案。
  赤子情怀思报国,此生无悔到攀西。这就是杨实老先生,一位把毕生精力献给了祖国建设事业的澳门同胞。

相关标签姓|
下一篇Next
发表评论
 
关闭本页
最佳浏览:IE 7.0,1024x768 | 维护日期:2008-04-19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