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vious首页 Previous人物 PreviousY  杨益言 2003-10-31人物Null
Previous上一篇
杨益言 Yang Yiyan (1925~) ⊙源自:文洁



  三峡工程经过十年艰苦鏖战胜利实现蓄水、通航、发电目标,吸引着全世界的目光,也牵动着一位老人的心。他就是因创作长篇小说《红岩》而蜚声海内外的著名作家杨益言。
  2003-9-20日,杨老随中国作家协会三峡采风团来到三峡工地。他稍宽的前额,一双浓眉下的眼睛格外有神,平静恬淡中,流露出一种宠辱不惊、坦荡从容的气度。我很吃惊,站在我面前的这个个头不高,精神矍铄的老者,竟然就是从渣滓洞里虎口余生,为我们塑造了许云峰、江雪琴、刘思扬、成岗等优秀共产党员形象、现已年近八旬的杨益言。
  1925年在重庆出生、喝长江水长大的杨益言,与三峡工程有着半个世纪的渊源。1944年,65岁的萨凡奇博士,冒着抗战烽火,乘小木船深入三峡考察,并在他的促进下,中美两国签订合作家协会议,由美国垦务局为中国资源委员会提供一份三峡工程的初步规划,掀起了一股萨凡奇旋风。1944年秋,立志以科学和实业报效祖国的爱国青年杨益言,考入同济大学工学院电机系,开始编织他建设三峡水利工程,用知识报效祖国的梦想。但是,多难的中国无法让他去圆这个梦。杨老深情又略带遗憾地回忆道,在当时,中国大地上弥漫着战争的乌云,他深切地感受到实业救国的幻想根本就不能实现。而此时同济大学的同学们正积极投身革命,母校成为上海爱国学生运动的中心。“我总在思考,作为一名学生,能为革命做些什么呢﹖”于是,杨老选择了一张小桌子开始了自己的战斗。他在这张小桌子上编写和印刷快报。写稿件、刻蜡纸、印刷全由他一人完成。在游行的时候,这张小桌子就放在游行的卡车上闯过敌人的马队,而编辑和印刷工作从不间断,使同学们能及时了解最新的斗争情况。1948年初,因参加反对美蒋的学生运动,杨益言被学校开除,并被缉捕。后来他回到老家四川,在重庆铅笔厂职工夜校教书。同年8月,被特务机关逮捕,囚在“中美合作所”的渣滓洞集中营。杨老的三峡梦第一次破灭了。
  在谈到解放后没能再续他的三峡梦时,杨老回忆说,新中国成立后,上不上三峡的声音总是断断续续,总之国家的财力不够,三峡梦还没有到变为现实的时候。那时,我们还有一个心愿。“渣滓洞的每一天都有革命烈士倒下,那时我们所有人的最大心愿,就是如果有一天谁能活下来,就要把这里发生的一切讲出去,让后人了解并永远记住这段历史。”杨老动情地说,“我活着走出了渣滓洞,我们就把这一切一一地记录下来了。” 1949年11月30日解放后,杨老和罗广斌接受了组织上交给的整理渣滓洞和白公馆的材料,执笔创作长篇小说的政治任务。今天,他觉得自己仍有责任把《红岩》精神的核心──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和担负起民族振兴重任的精神火炬一代代传下去。杨老常常到各地作报告,进行革命传统教育。但他的心仍然时时牵挂着三峡工程。于是,当三峡工程开始重新论证时,他成了180米中坝方案的积极倡导者,多方为三峡工程中坝方案疾呼。近年来,三峡库区翻天覆地的变化和库区人民“舍小家,为国家”的大局观念和奉献精神激励着他,他不顾年高体弱,深入库区,经过近三年的采访,推出了文学剧本《魂系三峡》,用深刻的思考,催人泪下的人物命运,艺术地再现了三峡工程建设给库区人民带来的观念冲击和命运变化。峨眉电影制片厂近期将把这部剧本搬上电视荧屏。
  78岁高龄的杨老说,他始终关注两件事:历史的变迁和祖国的明天。他说,有人看三峡总是这样那样的矛盾。我认为,我们看三峡,就是要看三峡的希望。希望在哪里呢?就在于修建三峡充分体现了我们国家综合国力的提高,而三峡工程的综合效益又将大大提高我们国家的综合国力。同时,修建三峡工程培养和造就了我国一大批水电建设人才,这是我们进一步开发长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基础。随着三峡工程开始发挥综合效益,长江上游的水系将更加发达,小河变大河,万吨级船队可以到达重庆,千吨级船队可到达小江。随着长江上游金沙江的开发,嘉陵江、乌江等水能资源的开发,我们可以开发出多少水电?我们国家的水电资源在世界上将是独一无二的,这就是我眼里看到的希望。那时的情景我看不到了,可是我看到了希望,我心里仍然感到非常的高兴。
  《红岩》自1961年出版发行以来,总印数已超过一千万册,高居我国当代长篇小说发行量榜首。40多年来,《红岩》被译成十几种文字,由《红岩》改编的电影《烈火中永生》、歌剧《江姐》更是家喻户晓。《红岩》成为二十世纪中国最有影响力的书籍,被誉为“人生教科书”、“解放战争必然胜利的活字典”。她所营造的那种“不怕牺牲、排除万难、争取胜利”的“红岩精神”历经数十载而不衰,教育和影响了新中国几代青少年。
  作为一名老作家,在谈到对我国文学发展,特别是对当代青年作家的期望时,杨老恳切地说,我们的作家无论写什么,怎么写,都应当给老百姓以向上的、激励人、鼓舞人的力量和精神。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经历的困难还少么?把困难极力的渲染,写成不可逾越的难关,怎么给人民以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希望。目前,我们写三峡的作家也很多,但我们的作家不应该只看到三峡移民告别家园时悲悲切切、故土难离、一步三回头的一面,我们的作品应当更多地给移民以新生活的希望。我认为,一个成功的作家,应当有一种历史的责任感,应当把国家的命运与个人的前途紧紧相连,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做到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

相关标签姓||作家|四川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刘德彬
下一篇Next
发表评论
 
关闭本页
最佳浏览:IE 7.0,1024x768 | 维护日期:2009-02-16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