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vious首页 Previous人物 PreviousY  杨泽明 2005-3-6人物Null
Previous上一篇
杨泽明 Yang Zeming (?~) ⊙源自:张忠海


  杨泽明近期在《解放军文艺》、《西北军事文学》、《战士文艺》等刊物发表的组诗《遥远的格桑花》、《雪域诗笺》、《边关三题》,确实爱不忍释。对于未去过雪域高原的人们,便自然产生一种强烈的向往和探究心理。作为长期在此生活战斗过的诗人杨泽明来说,用他炽热的情怀,深邃的思想,彩色的笔触,写下了绚丽多姿、积淀厚重、富有圣地芬芳的军旅诗篇。可以说,使读者获得了满足的享受。

杨泽明/雷康 摄
杨泽明
地点:成都军区战旗文工团·正通顺街·青羊区·成都
时间2005-3-5 17:26

  诗品即人品,真情出真诗。这是诗人杨泽明人格诗化的最好写照。他从军于雪域边关,基于他对军旅生活的热爱和他执著、坚韧、强烈的追求,写下了颇多的动人诗篇,成为名符其实的雪域边关诗人。不是么?没有士兵情感的燃烧,能够画出《边关卫士画像》,能塑造出《母亲》“苍穹下一尊不朽的雕像”吗?没有对雪域风情的眷恋,能够有《背水歌》的“姑娘真想把小河背上山坡”,没有对历史的触摸,能有《倒淌河》里“文成公主悄然洒下思乡的泪滴”吗?
  如果说仅停留在真情的层面上,还不能算是上乘之作。可贵的是诗人杨泽明近期诗作趋向技巧的成熟,运用意象的手法,写出的诗竟如此情感美和意境美。
  所谓意象,就是主体的意和客体的象在诗人心灵的有机化合,经过美的审视,将情意主旨,表达于诗的语言,寓化为诗的一种艺术表现方式。“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这是唐代诗人王维的名句。杨泽明则借这一物象,联想到雪山哨所值班的灯,象感于心,又会心造象,以象传情,进行巧妙的构思幻化出奇特的意境──一粒红豆/晶亮晶亮/浑圆浑圆,这正是诗人独具慧眼的洞察。紧接着,“阔大的天地间/醒着一颗心/站立着,燃烧着/深情地吟哦/长长的诗/无字的歌”,以象升意,读罢令人怦然共鸣,就其意象而言,似乎是缈缈茫茫却又是实实在在,朦胧之中寓显清晰,言又尽至又言外。
  作为艺术手段的意象表现,若能在一首诗的组件中,进行服务于立意的有机组合,将会产生出乎意料的铀核效应。《唐柳》第一段写现实中的唐柳“依然根深叶茂/充满勃勃生机”,让人跃然想到历史上的文成公主。两个意象叠加,升华出“唐柳与文成公主同在/春天!和拉萨在一起”的丰富联想,产生了新颖的含蓄,使读者仿佛感到历史和现实同奏出琵琶绵绵的悠远。第二段的精彩之处,作为“我是兵”与唐柳意象并列,再加和“文成公主”意象叠加,用情感的珍珠线精巧地串连起来,风趣地吟出了“一个哑谜让人遗憾/诗人道出了一个秘密/苍穹下的唐柳啊/正是她生命的延续”。这抒情的到位,不亚于一小匙精料,为读者冲上一杯浓香的咖啡。第三段,“龙王潭边”、“拉萨河谷”、“雅鲁藏布江两岸”、“喜马拉雅山麓”……随着这些意象的递进,孕育出“一个风姿绰约的柳树家族”,进而繁衍出柳的后裔“阿妈的阿妈/祖母的祖母/便是文成公主”。这种情感上的逻辑承接,自然让读者想到藏汉一家历史悠久的亲缘。勿须直白宣讲,读者读到的是一首意味隽永的纯情诗。
  诗人杨泽明正处在出精品的收获季节,愿他写出更多更好的佳作,我盼望着,期待着。
纪实
  1. 2005-3-5日:初访战旗文工团
相关标签姓|
下一篇Next
发表评论
 
关闭本页
最佳浏览:IE 7.0,1024x768 | 维护日期:2008-04-19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