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vious首页 Previous人物 PreviousY  尧茂书 2002-8-13人物Null
Previous上一篇
尧茂书 Yao Maoshu (1950-4-4~1985-7-24) ⊙雷康/编


  1950-4-4日(尚未确定)出生在四川省乐山市。
  1983年,地处峨眉山下的西南交通大学电教室职工尧茂书出于个人摄影癖好,他单人旅行到了青藏高原去拍摄风景照片,当时,中国大地上象尧茂书这样的热衷于远地旅行摄影的独行侠还有不少,他,并算不上是很突出的一个。
  1985年,美国人坎·沃伦率领一支探险队将于1985年8月到中国漂流长江的消息,促使早在1979年便萌发漂流长江念头的尧茂书决定捷足先登漂流长江。尧茂书回到学校以后,请求学校组织一个长江漂流队伍抢在美国人之前进行这项首漂活动,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他,失望了。
  1985年6月上旬,带着一种“滚地雷开道”的悲壮心情的尧茂书和请事假支援他的三哥尧茂江再次来到长江源头,6月12日,尧茂书兄弟二人在青藏高原上的姜根迪如冰川下水开始漂流,漂流到6月24日,300公里的沱沱河漂完以后,尧茂书的哥哥因假期已满,带着第一批成果──18本电影片和几十个胶卷,洒泪告别了尧茂书,从此,尧茂书就独自驾艇,继续向通天河漂去。
  7月3日,船到通天河,进入了万里长江的第一个峡谷──“烟障挂”(音)。一入峡口,劲风逆流而上,巨浪迎面扑来,船行十分困难。尧茂书吃冷食、睡沙滩、盖湿被,熬过了一个又一个严寒的夜晚,躲过了棕熊和狼群不时的袭击。
  7月6日,尧茂书写道:“在船上选好角度,拍了照。只听前面水声大吼,吃惊不小。匆忙系好机子,躲也来不及,只见波浪排出倒海向我压来……我奋力划桨,越过浪峰,又陷进浪谷,一个几米高的飞浪对着船首劈来,我心想‘坏了!’波浪涌进船舱里,将我一身打湿,舱中积满了水。我拚命划桨,全身神经集于一念:‘翻过浪’。”终于,尧茂书战胜了激流,他称7月6日为最惊险一日矣。
  7月15日,他漂经一处。当地藏民正进行祭神活动,突见江上漂来一个身穿红衣驾红舟的人,以为是活佛显灵,纷纷向他顶礼膜拜。尧茂书走下橡皮筏,被藏民簇拥至扎西寺。当寺中住持喇嘛听完尧茂书的叙述后,为他念了一卷消灾经,将他送回江边。
  7月16日,尧茂书到达川、藏、青三省交界处的直门达,很快就要漂完通天河了。在青海省东南重镇玉树,他受到了当地领导和群众的热烈欢迎。人们安排他参观访问,给他以各种帮助,与此同时,西南交大也派人送来了一支双筒猎枪和50发子弹。
  7月23日,尧茂书离开了直门达,满怀信心地向更加险恶的金沙江漂去。
  7月24日下午,在直门达下游几十公里处,藏民发现在江心的石头上倒扣着红色的橡皮船“龙的传人号”,散落着尧茂书的猎枪、相机、笔记、证件……首漂长江的勇士尧茂书在漂流33天、漂行了1270公里后,于金沙江段触礁身亡。

尧茂书塑像/雷康 摄
尧茂书塑像
地点岷江边·市中区·乐山
时间2005-2-16 15:47:07

  尧茂书的事迹被四川的媒体报道以后,立即在四川燃烧起了许多青年人内心深处的一种莫可名状的激情,这样的激情后来又燃烧到了全国其他地区。他的壮举向世界宣告:中国人并不缺乏征服大自然的勇气和力量,中国人完全具备为实现宏伟理想而勇于探索、勇于开拓、不怕艰难、不性牺牲的勇气!
  1986年初,《沈阳青年报》、《当代青年报》等5家报纸经读者投票,推荐尧茂书为1985年“中国青年十杰”之一,4月,共青年四川省授予尧茂书首漂长江、勇于献身祖国的优秀青年”光荣称号,1987年5月,中共乐山市委命名他为“当代乐山青年四杰”之一。
  尧茂书的行动揭开了长江漂流的第一页,并掀起了一股漂流长江的热潮。1986年4月21日,长江科学考察漂流探险队在成都成立,并于6月中旬开始全程漂流。3个月后,他们最终抵达吴淞口,但队员孔敏、王建军、王振、杨前明和记者万明为此献出了生命。
  他的行动激起了一群勇于冒险的热血男儿,随后在中国大地上引发了1986年、1987年的“首漂长江”、“首漂黄河”。然而这两次举世无双的大型漂流探险活动以轰轰烈烈而始,悲悲壮壮而终,“长漂”有11人遇难,“黄漂”7人遇难。“黄漂”结束后,北京一位随队记者就发出“十年之内不会再有漂流”的感叹。这位记者的话不幸而被言中,中国大规模漂流探险活动果真沉寂了十年。此后,所有漂流探险勇士及关注我国漂流事业的人都在沉思。

相关标签
下一篇Next
发表评论
 
关闭本页
最佳浏览:IE 7.0,1024x768 | 维护日期:2008-04-19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