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人物 | ![]() | ||||||
余龙 Yu Long (1957~) ⊙雷康/编 属鸡,四川省乐山市的市中区人。自幼喜好中国画。1975看,十八岁时由启蒙老师熊世森介绍到乐山乌龙寺做临时工,与当代中国十大高僧之一的遍能和尚朝夕相处大四年之久。与遍能和尚同案书画的岁月中,受到与人为善、平和处世思想的影响,奠定了谦逊随和的性格特征。感悟到了“平常心即佛心”的境界。 1979年调往乐山人佛寺,兼管文物商店和管理局的接待工作。接待过何海霞、关山月、崔子范、吴冠中、程十发、周思聪、黄胄、王子武、董欣宾等全国著名画家。观摹前辈们作画,受到很大启发;自己学画的作品也得到前辈们的热情指点。工作之余读书写字,常求教于乐山前辈遍能法师、李琼久、杨风等著名书画家。1992年,赴南京江苏省画院落,拜董欣宾为师进修中国画理论。 余龙出生在峨眉山下的龙池镇,成长于大渡河、岷江、青衣江三江汇流处,是大山大水养育了他。表现大山大水养育了他。表现大山大水始终是余龙山水画的主题。为壮胸中浩然之气,他的足迹遍及中原、江南、云贵、青藏、敦煌、新疆等地。其山水画作品1987年山河南美术出版社编入《现代山水画库》以来,散见于国内外各种展览、报册、画册,受到美术界关注。 现为四川美协什员,四川嘉州画院画家、香港东方艺术中心特邀画家。 ![]() ![]() 余龙说 ⊙源自:董欣宾 我去乐山拜,也可以说去拜大佛。大佛居高临下,似灵非灵,似灵非灵,似知非知;我坐到青衣江连的沙滩上,极力想做点什么,但心反而空茫得无知无感起来。乌尤寺在中流间,逆着三江之激气,表现出藐视一切的壮概。突然我感到大佛是山,乌尤山是大佛,我来拜佛、佛在拜山、我来拜山、山在拜我,心里的空寂寞玄突然一下子荒诞起来,这蜀汉文化的故地,使人迷误得不知该作如何之往来思耶。 我整个有些分不清澄地分离出来的一个新文化概念。我们谈了很多风俗时态,谈了许多关于心血气运的测想,现在许多已是一一应验。八年一别都有了不少沧海桑田故事,他带来不少近作, 是保持那种不加修饰的坦直笔调。在他的用线勾描的法则间,看到他情感的倾向,不过他不同于江苏许多学者画者,会倒说西游记而已。他说“受你的影响,我注重于单勾清染,八年学习,很愧于见你,学习的不好。”不禁使我的心境潮激起来,深深感到我所缺的正是他的独厚,而且是本源的独厚。正如青衣江上愁惨惨的氛围,不易捉摸是一,不觉得应该捉摸是其二,因在余龙是本气。 四川老乡诸如苏东坡流,跑到长江边上,躲在高山古寺抄抄楞迦经,对月长歌大江东去,我并不觉得他将这三江之壮概忘却,而是处处保留着那种神奥的韵味,所以才取得如此之长歌大气,倾泻出那种中流气祥,大概生在平山平水的江南文人是难以摩其背项的。故他们之所谦谦正是我日夜苦苦而无者耶。太刁巧的技术,正是难置艺术高格的本因。浑雄风流的苏家气数,正诉说着蜀汉文化的曲高多和,在余龙的画的追求间,正是蓬蓬地蕴着这股内气,大概这便是凡胎俗眼之功利度量所永远难以审祭度测的。不过我要劝阻余龙的是万万不要以为江南文人那种刁巧笔习是构成什么伟大作品的津梁,去到青衣江、岷江、大渡河边拾几块石头,打些山野本色,随着本意去横涂竖抹出天地蜀汉之蜀汉天地。且心落于诚、情处、无所谓处,便会使大佛拜倒。这赁着一些些江南文人灵秀善悟的余庇,大至还不会看得太错,或者流于随随便便的敷衍。我的傲世自封已经使人够呛,已经很使人几乎不容的地步,故扮演礼下庶乎不能。 一九八九年四月于南京
| ||||||||
|
最佳浏览:IE 7.0,1024x768 | 维护日期:2009-08-18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