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人物 Y • 于右任 2002-2-10 | 人物 | |||||||
于右任 Yu Youren (1878~1964-11-10) ⊙雷康/编 原名伯循,字诱人,后以“诱人”谐音“右任”为名,号骚心、髯翁,晚号太平老人。陕西省三原县人。光绪举人。工诗,有诗集出版。于右任不仅是一位民主革命的先驱者,同时也是一位著名的爱国诗人和清代末以来杰出的书法家。他是南社早期的诗人。他的诗、词、曲均有很高的造诣,曾写下不少寄托国家民族兴衰之情的诗篇。尤其为世人所推崇的、成就最高的还是他的书法艺术。出版有《于右任草书正气歌》、《于右任墨迹选》等。 他早年参加反清斗争,后潜逃上海,参与创办复旦公学、中国公学和上海大学。1906年赴日本结识孙中山,加人同盟会,次年回上海创办《神州日报》,任社长。该报首用公元和干支纪年,别开生面。1909年,又在上海创办《民呼日报》,报纸发行前十天,即在上海各报发表宣言性广告:“本报实行大声疾呼为民请命之宗旨。”报纸以它解明的立场和泼辣的文风,大力宣传民族主义进步思想,揭露清廷官僚的黑暗和社舍弊端,鼓励民众起来革命。于右任本人更是直面社会,手不停笔,以“大风”为笔名发表文章,为民生、民权疾呼。清延忌恨之极,扬言要挖掉于右任的眼睛。于右任即易报名为《民吁日报》,“吁”比“呼”少了两点,好象是少了两只眼睛,而实际上革命精神更胜以前,除揭露清廷的昏庸腐败外,还连续发表《论中国之危机》等社论,抨击列强肆意掠夺中国主权。报纸销量直线上升,其名声几乎超过老牌的《申报》和《新闻报》。1909年10月,朝侨志士安重根,在哈尔滨刺杀了日本前驻朝总监,也就是胁迫清廷签订《马关条约》的日本前首相伊藤博文。上海的许多报纸害怕引起“国际交涉”,不敢披露,惟《民吁日报》率先用大字标题作了报道,并配发了社论,称伊藤博文是“土匪流氓头子”,为此,日本驻沪领事馆提出“抗议”,要求上海地方当局予以“追究”。《民吁日报》被迫停止出版, 于右任本人也被逐出租界。 卒亥革命前夕,于右任再接再励,三创《民立报》,馆址设在上海四马路望平街。宋教仁、章士剑等先后担住主笔,撰文激烈攻击清政府,报道各地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成为同盟会中部总会在上海的言论机关和行动的组织者。武昌起义后,各省光复起义的通电、通告均通过《民立报》转发。毛泽东曾对美国记者斯诺说:“在长沙,我第一次看到报纸一一《民立报》,那是一份民族革命的报纸”“这份报纸是于右任主编的,他后来成国民党的一个有名的领导人。” 1912年民国临时政府成立,于右任出任交通次长。1918年赴陕西三原任靖国军总司令。1922年回到上海,后被推为上海大学校长。1924年当选为国民党第一届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他追随孙中山,拥护国共合作。南京政府成立后,历任国民政府审计院院长、监察院院长,兼任最高国防委员会委员。西安事变后,他拥护联合抗日,并巧妙地将中共“四项声明”在国民党中央会议上加以公布。抗战期间,他与中国共产党真诚合作。1944年因不满蒋介石的独裁专断,曾拂袖而去,到成都住了两个多月,后来还是蒋介石屈服,派张群劝说他才返回重庆。他的女婿、共产党员屈武从苏联归国后,他一直将屈武留在身边,并通过屈武与周恩来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周恩来称赞他是国民党内的有识之士。 于右任最后一次到上海是在解放前夕。随着解放上海的炮声隆隆震响,于右任曾希望留在大陆,迎接解放,但4月21日他被蒋介石胁迫到了上海住了几天,于右任原想辗转广州、香港再返回北平,因目标太大,未能如愿,11月他被迫去了台湾,仍担任有职无权的台湾监察院院长。夫人高仲林及长女留大陆,5个子女去国外,一子去台湾,各奔东西,他后来曾通过香港友人吴季玉与夫人秘密通信联系,但1963年国民党特务得知此事,将吴季玉暗杀。这事给了于右任沉重的打击。 于右任是近代民主革命先驱,诗人、政论家,是沉雄博大的一代书法大师。当他滞留孤岛时,对大陆情念颇深。1962年1月24日,于右任作歌:“葬我于高山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远不望(忘)。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其乡思之苦,溢于言表,成为千古绝唱。 1964年11月10日于右任病逝于台湾,亨年86岁。于右任死后,许多民众自愿捐赠高山土地给他作墓园。1965年7月,于右任的灵柩安葬于台北阳明山与淡水河之间的大屯山八拉卡墓园,隔海眺望着祖国大陆。 作品艺术特色 于右任的书法,便是在北魏楷书中融入了行书和隶书的笔意,可谓融碑帖于一炉,形成他独特的书作。 于右任早年书从赵孟俯入,后改攻北碑,精研六朝碑版,在此基础上将篆、隶、草法入行楷,独辟蹊径,中年变法,专攻草书,参以魏碑笔意,自成一家。自鸦片战争以来,清廷腐败,国力渐衰,中华民族受到列强侵略。他所以喜欢魏碑,是因为魏碑有“尚武”精神,有粗犷豪放之气。他怀有一种忧国忧民的意识,以图唤起中华民族的觉醒。这从他写的一首诗中可以得到反映。“朝临石门铭,暮写二十品,辛苦集为联,夜夜泪湿枕。”否则,如果只是临习书法,是无须“夜夜泪湿枕”的。他曾说过,“有志者应以造福人类为己任,诗文书法,皆余事耳。然余事亦须卓然自立。学古人而不为古人所限。”他正是这样,博撷约取,以个人审美原则取舍,形成了自己的行楷书,得以在千载书史上“卓然自立。” 于右任自1929年始,即从事历代草书之研究,1932年发起成立草书研究社,创办《草书月刊》。他以“易识、易写、准确、美丽”为原则,全面系统整理历代草书,从浩繁的历代书法名家的作品中,遴选出符合标准的字,集成《标准草书》千字文。此外,于右任又逐步总结出篆、隶、楷、行与草书之间对应的规律性符号,这些符号架起了衍化草书的桥梁,解决了草书产生与“准确”书写的关键性问题。于右任先生的四个标准书写原则;一组神奇的符号;一本《标准草书》千字文,成为现代中国文字学研究上的伟大创造,也是草书发展史上的新高峰,更是中国书法艺术发展史上新的里程碑。同时,《标准草书》的问世,成了初学草书者最喜规抚的入门课本,是学草书的最佳途径。这本书在台湾已九次再版,在大陆也多次印行,但仍供不应求,真乃一时“洛阳纸贵”,可见这本《标准草书》在书界所占有的重要位置,正如著名书画家刘延涛先生所说《标准草书》“发千余年不传之秘,为过去草书作一总结账,为将来文字、开一新道路,其影响当尤为广大悠久!” 于右任的书法雄豪婉丽,冲淡清奇,于右任到了晚年,他的草书更进入到出神入化的境界,真是字字奇险,绝无雷同。在他的笔下,将草书熔章草、今草、狂草于一炉,时呈平稳拖长之形,时而作险绝之势,时而与主题紧相粘连,时而纵放宕出而回环呼应,雄浑奇伟、潇洒脱俗、简洁质朴,给人以仪态万千之感。他将推广标准草书“易识、易写、准确、美丽”的原则用于实践,作到笔笔随意,字字有别,大小斜正,恰到好处。结体重心低下,用笔含蓄储势,出神入化。他在书法上成为一代宗师,日本朋友称他为“旷代草圣”。 浦志海 2000-3-30日评论 于右任先生的书法,气魄宏大、朴素自然、生动有致,站在原作面前有一种不可思议的力量吸引着你。他非常勤奋地临习着碑帖,终于很好的、巧妙的把碑与帖溶合在一起,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面貌,实在是了不起。在这方面他可称第一。 但有一点让我困惑的是,他一时用狼毫作书,一时又用羊毫来作书。分明用狼毫写出来的书作,点画到位,精彩幅度大,而用羊毫写出来的作品,气息立刻弱了很多,总有一种怪怪的感觉,点画软软的拖来拖去,根本无法传达出最佳的笔意。 编者按 于右任与四川无直接关系,但先生在抗日战争时期在四川省留下了许多字画,故收录于本栏目中。
| ||||||||
|
最佳浏览:IE 7.0,1024x768 | 维护日期:2008-04-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