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人物 | ![]() | ||||||
张大千60年前日记惊现成都 ⊙源自:佚名 2003-4-30日讯,近日,成都博物馆字画研究人员在鉴赏一批张大千手稿时,偶然发现了张大千1944年在成都的日记。日记中记录了张大千借钱度日、与朋友饮酒烂醉如泥等生活片断,还首次为一桩一直在敦煌学学术界闹得沸沸扬扬的公案提供了最新最有力的证据。成都博物馆专家认为,这是在祖国大陆首次发现的张大千日记,具有极高研究价值。 手稿的原所有者田先生回忆说,这些手稿和日记是1953年春在成都人民商场附近的一个旧货摊上买的,去年搬家时在阁楼里又翻了出来。 1944年左右,张大千的字画可以说是“一字千金”,在常人眼中,他应该随时可以锦衣玉食、挥金如土。可张1944-2-28日的日记中,记录了他曾向当时的“中央银行成都分行”经理借钱40万元。在另外一篇日记中还提到向当时成都的“和通钱庄”老板借钱的经历。 后人传说张大千酒量大,从没有人能将他灌倒,可日记中记载,在1944年2月26日这天晚上,他饮酒时被灌得烂醉如泥。 而日记中记载的1944-2-23日成都防空演习的情况,则真实地反映了日军入侵给成都造成的兵荒马乱的景象。 20世纪40年代,张大千邀请著名的书画家谢稚柳到甘肃整理、研究敦煌壁画。50年代,谢稚柳出版《敦煌石室记》,此书被公认为研究敦煌学的经典著作,但此书出版后立即引发了该书“知识产权”的争论,有人认为此书是张大千的研究成果,谢稚柳这本书“纯系抄袭”。由于张大千对此争论一直保持沉默,外人也无从得知其真实情况。这次发现的张大千日记中的一句话,使研究人员认为,《敦煌石室记》很多内容“抄录”了张大千在敦煌的研究成果。 初一日(2月24)晨起谷生同洛公祠,陈所长来,午间鹤卿鹤玲姊妹来,晚子舆来饭,复起,更始别去。力上来乞书与兴公,为其店伙被带去也。君礼之衣被窃三件,殊可怪。九弟还乡。 解读:“陈所长”为陈国栋,字益廷,成都郫县人,曾任国民第三十一师师长和川北卫戍总司令,1925年下野后,任四川盐运使,在成都从事公益事业和慈善活动,开办有医院、图书馆、学校,1940年创办福川银行任董事长,喜好书画古董。“鹤卿鹤玲姊妹”为筱鹤卿、筱鹤玲姊妹,筱鹤卿为川剧名角周企何妻。“力上”为大千弟子刘力上。“兴公”为齐白石弟子,成都著名收藏世家。“君礼”为大千弟子刘君礼。 初四日(2月27日)下乡,澄儿适在篱筐戏,即抱之入屋。与素相见,甚欢。九弟入夜方归,谓钟伯琼有白鸦闻之大寿,于是九弟即往取之,约明晨持归,同入城。 解读:澄儿为大千六子张心澄。素为张大千夫人黄凝素。张大千一生喜好奇花异鸟、名画怪石,凡遇心爱之物往往一掷千金、无所顾惜。世人均知大千为画好花鸟,常高价求购奇花异鸟,凡有稀奇之物必为大千送来。 初六日(2月29日)与浣嫂祝寿面后,九弟携三十万还乡。 初七日(3月1日)戟森从重庆来了,子舆来谓:孝慈赴新津。 初八日(3月2日)付冯道代腌腊味钱一万三千六百元交刘手。与子舆假二万元为家买平价布。 初九日(3月3日)朱戟森,罗文谟、林君墨俱来。孝慈新津归,馈青膊。 解读:此处君墨为林君墨,林君墨又名林怒,四川内江人。四川美术专科学校美术老师,抗战时任四川美术家协会干事,主要负责四川美术展览,善画罗汉、花鸟。 初十日(3月4日)飞厂女生王学敏同其尊人丽生来访,送来修哥所南《考古记》石绿三两。知修哥平安,食粮也有办法。再交五万元与夹江。 解读:此处交与夹江的五万元应为购纸费用。1939年秋末冬初,因日军攻陷江南,宣纸短缺,经成都著名书画装裱店诗婢家经理郑伯英介绍,张大千专程赴四川夹江与当地造纸工人研讨制纸工艺。在参观完整个造纸工序后,提出改革造纸原料与配方,经过反复试制制造出色白劲韧宜书画的新一代国画纸。 十一日(3月5日)罗儿从学校,全家俱赴翼之二哥宴。午后三时岳军来访,谈关于旧画展定美术节举行。 解读:此处翼之为成都和通钱庄经理肖翼之,肖为大千同乡,喜好书画,是张大千敦煌之行和重要书画收藏活动的主要经济支持者之一。旧画展指《张大千收藏古书画展览》。 三十日(2月23日)晨八时起画四尺六尺荷花各一幅。六尺黄龙洞一幅,未成。午后山公来访。傍晚孝慈、谷声、子舆来谈,即在我家晚饭,谷兄以酱肉来佐食。十一时半就寝。今晚十二时将举行防空演习。 解读:1944年2月22日成都有报纸在醒目位置刊出《警局明晚夜半举行空袭演习》的新闻,新闻中说:“现该局为增加实地习计,决定于二十三日午夜十二时举行全市警局空袭大演习,一切力求迅速确实,希市民勿惊云。”二月二十四日该报又刊出“警局昨夜演习空袭情景逼真成绩甚佳”的跟踪报道。 初三日(2月26日)晚应高岭梅约,同席有鹏升、目寒、又梁又铭夫妇。其弟中铭或谓其兄弟,极不易办,以予观之,固易办也。晚归大吐泻。 解读:高岭梅和张目寒均为张大千在成都的好友。梁又铭和梁中铭为兄弟二人,皆书画名家。 十二日(3月6日)今日为三嫂生日,事多,尧未设供。午后君墨来。又得稚柳书云石室记即将抄毕。 解读:该日日记中最为重要之处是“又得稚柳书云石室记即将抄毕”一句。 “稚柳”,指谢稚柳。“石室记”,指《敦煌石室记》。《敦煌石室记》一书的真正作者,历来众说纷纭。新中国成立前,四川民间流传《敦煌石室记》是谢稚柳抄袭张大千的《莫高山石窟记》。有个别美术史专家看完日记后更认为此处明确指出谢稚柳的《敦煌石室记》肯定是抄袭张大千的《莫高山石窟记》。 初五日(2月28日)七时半,九弟归雪羽耀彩真异鸟也。早餐后,十时起行,至犀浦马及车俱来候多时矣,素与澄儿娴女九弟伴之先行。予乘马后归。希成以二万元乞画美人。孝慈以四十万借予,希成、孝慈、子舆俱来访。晚为浣嫂上寿。 解读:这里提及张大千去郫县犀浦之事。抗日战争时期为了躲避日本飞机的轰炸,张大千通过林思进的关系住在成都西郊的郫县太和场。希成为张大千好友罗希成,成都著名收藏家,以收藏青铜器和书画闻名西蜀。 初二日(2月25日)午间蜀艺社集陈益廷家。益廷以邛窑六件见贻。午后以画五件付诗婢家装池,共二十九幅矣。明日约又可画成四幅。得单子卿书问画价,即命六弟复之。子舆、文谟、楷儒、鹏升、谷生俱来谈。 解读:蜀艺社为20世纪初成都著名民间书画社团,1935年成立。张大千常参加此活动,指导青年学生。邛窑系唐宋时期四川著名窑系,窑址位于成都西南郊的邛崃县。诗婢家是位于成都一家著名书画装裱店。 罗文谟,当时的成都美术专科学校教务长、蜀艺社社长。杨鹏升,篆刻家,四川渠县人,齐白石弟子,抗日战争时期常帮张大千销售仿冒古画。
| ||||||||
|
最佳浏览:IE 7.0,1024x768 | 维护日期:2008-04-19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