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张大千》的出版,是
汪毅为社会奉献的一份非同寻常的礼品。

说它的不寻常,首先在于
汪毅先生是用理性去推介这位文化史人的。了解张大千的人,大多知其一个侧面,作为曾系张大千纪念馆馆长,而又要写成书面市的这样一件大事,
汪毅却说,为了让人们走近张大千,就必须自己先走近张大千,然后才能将之提炼、升华。由此,
汪毅已远远不是一个将大千先生各方面的造诣结集出版的编辑角色了,而是饱含了创作、创造,并且为之付出了十年的心血!
为了追随这位文化名人,他遍访大师的亲朋、好友、传人,踏寻大千踪迹,引进海外张大千铜像及其模型捐赠,为大千先生创办《大风堂》报,策划《张大千名迹》画册,筹建张大千艺术研究院,策划编辑《张大千全集》,两次赴台三次拜谒大千先生灵厝,撰写数篇蜚声海内外的有关张大千先生纪念馆文章……作为文化名人的研究、推介这类工作,别人看着寂寞,他内心却十分热闹,甚至我想,在稿纸未曾铺开时,他心里已是江河交汇处那种喧腾了。那种交汇是个人与更大的人群相遇时产生的思索与激情。所以,这本书既是张大千85年难以释怀的生活经历、艺术旅程、情感世界的回肠荡气的乐章,也是
汪毅崇敬大千大师因而相知相悦的情感写真!
说它的不寻常,在于
汪毅先生在文化名人的宣谕中凸现的先进思想,新的立意,独特的审美视角以及独特的表现形式。它犹如一股清风,荡涤了沉闷的、一般化的、要领化的套路,让一位令人高山仰止的人物活生生地走进了我们中间。它以一种活泼的、平实的、亲切的、轻松的形式引领我们走进这位“
五百年来第一人”,使我们清晰地看到,博大精深、多才多艺的一代艺术大师的生活、情感、艺术、精神世界。这种清新之风是时代赋予的,是一种文化进步!
值得一提的是,
汪毅恰到好处地采用了“
打油诗”配图的形式,这是名人读物中鲜见的。它使人在看图和读诗语言中品咂出无穷意趣,感触到一个活泼泼的生命的气息。同时,诗歌是一种很高的艺术形式,对于展示张大千先生生命和艺术的历程颇具文化品位。
书中的85首诗(意喻张大千85年人生与艺术历程),看似“
打油”却并非“
打油”,细细读来,如嚼橄榄。其中不乏精品,如《大千先生灵厝》:一扌丕泥土万扌丕情,慰得苦恋桑梓心。黄泉拂髯临东望,翻新再唱故山青。《大千先生老屋遗址》:目光定格半坡井,张氏家乘纷纭呈。楼去人空沧桑意,千年犹说第一人。《大千先生赁居呢燕楼》:屈子离骚翁离愁,万里投荒寓美洲。且作燕子呢喃语,移居画图别绪流。《大千先生故里》:沱水蜿蜒沱水长,沱水奔流接大江。仗笔一声出峡去,萍踪万里最思乡。总之,
汪毅是以一颗诚挚的诗心贴近张大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