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vious首页 Previous人物 PreviousZ Previous张澜  一身旧衫出席开国大典 2004-11-26人物Null
Previous上一篇
一身旧衫出席开国大典 ⊙卫昕/编


  在“开国大典”那幅著名的油画上,毛泽东身边站着一位蓄银须、穿土布长衫的老人,他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首任副主席之一的张澜。张澜,字表方,出生在四川南充。这位“川北圣人”担任过中国民主同盟主席,他的一生为争取民主而奋斗,为育才而耕耘。成都既是他的战场也是他的讲台。

领导保路运动 保国保川不保命
  1911年,清政府向四国银行出卖铁路主权,四川人民掀起维持川汉铁路商办的风潮。6月,四川保路同志会成立,张澜被推为南充的股东代表,成为保路运动的急先锋。8月2日,四川保路同志会召开全体大会,到会近万人。张澜登台演说:“吾辈为爱国而来,今爱吾国,必破约以保路,故能赞吾人破约保路则爱吾国者,虽仇亦亲之;不赞吾破约保路则国之贼也,虽吾亲亦仇之。”会场上群情激昂。有“屠夫”之称的赵尔丰令保路同志会成员深为担忧,张澜则鼓励大家要以7000万四川人民为后盾,坚持斗争,并建议尽快召开股东特别大会,让赵尔丰看看“真正的民气”,使他知道四川人民对于“铁路收归国有”宁死不从的决心。

张澜塑像/北湖公园/顺庆区/雷康 摄
张澜塑像 『上图点击放大后的尺寸:1024x768,然后可在图片上按右键设置为墙纸
地点北湖公园·顺庆区·南充
时间2002-9-20 16:10:52

  5日,川汉铁路股东特别大会召开,张澜被推选为股东会副会长。当天下午,赵尔丰率领各级官员赴会监听并上台训话,斥责保路运动是“不智之举”,威胁大家必须“维守秩序”。赵尔丰的话令其后登台演说的代表都不敢涉及要害,整个会场无比沉闷。这时张澜快步抢上讲台,针对赵尔丰的训话展开反击。他说:既要保路,就不能不说破约。朝廷收回铁路股权,名义上是体恤民情,实则是夺走了老百姓的权利。将权利悉数交给外国人,大举借外债,如果这样做是因为官绅腐败,那为什么朝廷不选用贤者?不信中国人而信外国人,就像为了怕老鼠偷肉吃,而请来一只老虎看守。张澜字字清楚句句有力,沉闷的会场爆发出震耳的掌声,赵尔丰脸色大变。张澜大声疾呼:“我们股东只知道路当保,约当破,我们四川的股东宁肯吃倒款的亏,断不能附和卖国奴,吃亡国民的苦!”台下掌声雷动,声震瓦屋。张澜此次讲演言辞犀利,有力地鼓舞了四川人民的保路斗志,赵尔丰十分恼怒。
  24日,清政府示意赵尔丰进行公开镇压。保路同志会召开的大会“满场热焰欲烧”,张澜激动不已,强烈指责清廷“夺吾路权,卖与外人”的做法,会场上出现“罢市”、“停课”和“不纳厘税”的口号声。次日成都开始罢市,百业停闭。“悦来戏园、可园的锣鼓声,各茶馆的清唱声,鼓楼街估衣铺的叫卖声,各饭店的喊堂声,一概没有了,半边街、走马街织丝绸的机声,打金街首饰店的钉锤声也听不见了。”顷刻间,繁华的成都变得全无生气。张澜与股东代表议决,从9月1日起全川不纳正粮捐税,抵制清政府强行收路的作法。随后全省各地都出现群众捣毁清政府收税局所的情形。

董必武、周恩来、李济深、刘少奇、毛泽东、朱德、宋庆龄、张澜、林伯渠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怀仁堂开幕。会议以无记名方式投票,一致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图为在主席台上的党和国家领导人(自左至右):董必武、周恩来、李济深、刘少奇、毛泽东朱德、宋庆龄、张澜、林伯渠
地点:怀仁堂·北京市
时间:1954-9-15
摄影佚名

  赵尔丰首先就是要对张澜等保路领导人下毒手。6日,赵尔丰函告外国侨民聚集在四圣祠教堂内,派重兵保护,并急调省外巡防,密布各街。当夜,张澜等人正在举行预备会,外籍学生连让三赶往会场示警。张澜从容地说:“赵尔丰要下毒手,这是意料中的事。他要干啥,由他去吧!我们只知道保国、保川、保路、保款,没有想到要保命!”7日晨,赵尔丰诈称保路一事有转机,将张澜等9人骗至督署花厅,突令清兵将他们捆绑起来,枪口抵胸,马刀架颈。众人大多“相顾震栗”,而张澜却凛然不惧。赵尔丰凶相毕露:“你等聚众反抗,乃借题发挥,妄图造乱,汝等须知错,否则严办。”张澜怒斥:“我们没有错,人民更没有错!准许四川人民出钱修路,路权理应属于四川人民,四川人民争取自己路权,怎么是非法?把路权让与外国,实属引狼入室!赵尔丰理屈词穷,拍案呵斥:“张澜太横强!”张澜也不示弱:“我代表川民股东,不为夺路劫款威胁,理真则所壮。借外债以拒民款,假国有以夺商办,关系国家存亡,岂止关系川路一省利害?赵尔丰无言以对,令卫兵将他们拘押,候旨处决。被捕后有人沮丧,有人暗地流泪,但张澜却始终谈笑如常,狱中所作古风诗《田家乐》每句都隐含一鸟名,于巧思超妙中展现雍容闲雅,临死无畏。
  张澜等人被捕的消息传出后,成都全城震动,成千上万的群众扶老携幼涌向督署要求放人。赵尔丰竟然下令开枪,当场打死打伤数十人,制造了震惊全国的“成都血案”。同盟会四川会员在全川群众的反抗声中迅速组成保路同志军,保路斗争走上武装反清的道路,全国辛亥革命的形势形成。11月1日赵尔丰迫于压力,“礼请”张澜等人出狱,随即双方开始了解决四川独立的“官绅会议”,22日成都官绅签订《四川独立条约》三十条,27日大汉四川军政府宣告成立。赵尔丰于12月8日唆使清朝官吏发动兵变,但叛乱迅速被平定。张澜建议军政府处决赵尔丰,安定人心。随着赵尔丰被擒获并处决,成都恢复了正常的社会秩序。四川保路运动直接促成了武昌起义的爆发,孙中山先生评价说:“没有四川的保路运动,武昌起义至少得延后一年半载。

大半生从事教育 蜀中学子半门生
  张澜居住在北京时经历了五四运动,深感青年学生是国家前途的希望,“高等教育”更是中华民族的“百年大计”。他的大半生时间都主要从事教育工作,创办学校。朱德罗瑞卿都是他的学生,后人称之为“蜀中学子半门生”。1926年至1931年,张澜成为国立成都大学(四川大学前身)首任校长。
  1925年12月,在张澜多方奔走下,四川省政府从盐款中拨出60万元作为成都大学办学经费,促成了成大的诞生。1926年4月,张澜被省长公署委任为成大校长。他提出“打开夔门,欢迎中外学者来川讲学”的口号,以改变四川人才交流困难的状况。在聘任贤能上,张澜不论政治信仰、党派关系、学历高低,只求真才实学。因此当时在成大的教师中,有共产党员,如杨伯恺,也有国民党的黄季陆,青年党的李璜。对于崭露头角的新派学者,他更是顶住压力,坚持把吴虞吴芳吉李劼人等礼聘到校。
  四川新繁县人吴虞被胡适称誉为“只手打倒孔家店的老英雄”,张澜聘他到成大任教还引起了一场风波。成都尊孔势力很大,领导人员都是“德高望重”的绅耆。他们散发传单,列举吴虞的不孝“罪行”说:“吴虞尚得为人耶!直禽兽身!张澜知而聘之,是不仁也;不知而聘之,是不智也”,最后甚至连省署也出面干涉。但张澜不予理会,让吴虞照常到校授课。

毛泽东致信张澜
毛泽东致信张澜,祝80岁高寿

  对于有真才实学的年轻人,张澜敢于破格重用,比如被清华学校开除、无大学学历的“白屋诗人吴芳吉。又比如毕业于日本东京帝国大学的曾济仅26岁,张澜不仅聘他为教授,还任命他为化学系主任。同时,张澜十分重视聘请外籍教师,据1929年教职员名册统计,成大外籍教师有28人,人数之多,在同时期的国内大学中也是少有的,这大大促进了闭塞的四川教育界对各种先进文化的吸收。
  在张澜的努力下,成大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1929年成大有正、副教授83人,讲师56人,居四川高校之首,在当时教育部立案的21所国立大学中名列第七。张澜效法蔡元培办北大的做法,提出学术思想“兼容并蓄、百家争鸣”,允许成大各种政治派别的教师按照自己的流派、知识体系和学术观点授课,支持学生组织的各种社团自由争鸣。当时学校有中国共产党的“社会科学研究社”、国民党的“健行社”、国家主义派的“惕社”,这三派都经常在校内开会、演讲和辩论。1927年,惕社召开大会,社会科学研究社向张澜提出各派均可在会上宣传自己观点主张的建议,张澜同意了。大会当天,社科社邀请中共成都特支书记刘愿庵演讲。听了他的《乡坝佬进城看告示》,张澜“掀髯欢笑,带头鼓掌,连声赞赏‘讲得好!讲得好!’,全场热烈鼓掌。”参加社科社的学生大都是思想进步的好青年,张澜对他们特别喜爱,还拿出自己的薪俸贴补该社出版的《野火》等刊物。
  1928年,刘文辉屠杀38名革命学生,制造成都“二·一六”惨案。张澜悲愤至极,召开全校师生大会抗议军阀暴行,并当即表示辞去成大校长职务。张澜自行解除校长职务后,成大教职员和学生掀起“挽张”运动,质问惨案真相,维护学校尊严。在各界声讨之中,刘文辉邓锡侯被迫向张澜道歉。同年10月,刘湘王陵基在重庆捕杀共产党人,中共四川省委代理书记张秀熟等被捕,张澜立即托人营救,通过舆论迫使刘湘将其释放。张澜本人却遭到军阀嫉恨,称其为共产党人,被搜查寓所,而张澜却每天照常步行到校办公,1930年国民党又逮捕张澜的秘书。种种事件让张澜看清了军阀的本质。而此时刘湘不愿再出钱支持成大办学,张澜决意自动离职。1931年,张澜返回南充,行前与吴芳吉话别:“人当有超出环境之情操。富贵、贫贱、威武,皆环境也”,并以贾谊的“黄鹄一举兮,见山川之行曲;再举兮,睹天地之圆方”相互勉励。

一生俭朴 土布旧衫出席开国大典
  解放军兵临上海时,国民党特务曾以手枪威逼张澜去台湾,只得到厉声怒斥:“可以用枪打死我,但我绝不离开这里!”1949年6月24日,张澜抵达北京。周恩来紧握他的手说:“表老您好,您为我们担了风险,感谢您!”第二天,毛泽东请他出任国家副主席,张澜以年老推辞,毛泽东说:“您有德嘛,无论如何得请您出来。

张澜,参加开国大典
张澜,参加开国大典
地点:天安门城楼·北京市
时间:1949-10-1
摄影佚名

  10月1日下午3时,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在天安门举行。张澜穿着一身褪了色的土布长衫站在城楼上,毛泽东笑道:“表老,您太俭朴了,您现在是国家副主席,应该穿得好些了。”张澜笑了笑。其实前几天工作人员就要为张澜做新衣,但张澜说:“我们国家还很穷,多少百姓连温饱都混不上,不能忘记他们呀!粗茶淡饭吃着香甜,土布长衫穿着舒坦!毛泽东又朝下一看,见张澜脚上穿着一双布鞋,虽是新的,式样却很老旧。毛泽东哪里知道,这双布鞋已经55岁了,那是张澜23岁考秀才临行时母亲为他做的新鞋,张澜自从那次穿过后就珍藏起来,逢年过节时穿几天,作为纪念。因逢开国大典,张澜才把它穿在脚上。穿着土布长衫和步鞋参加开国大典,张澜的节俭高风实在为世人所罕见。
  张澜与毛泽东自重庆谈判相识之后,结下了深厚的友谊。解放后在北京,每当夏天中央开会,毛泽东考虑张澜年迈,总是招呼不要开电扇。看到毛泽东朱德等中央领导人挥汗如雨,张澜过意不去,毛泽东却劝他说:“敬老是中国人民的优良传统,表老就不必客气了。”以后凡是外国元首或国内国庆观礼团送来滋补药品,毛泽东都要派人给张澜送去。朱德在顺庆府中学就读曾受到张澜影响,对他非常敬重。此后几十年,朱德写信都以“表方吾师”相称,也常来看望他。一次张澜忽然问朱德:“国民党得天下后腐化了,共产党今后如何保持廉洁?”张澜提出的这个问题,是有关新政权生死存亡的第一大事!朱德听后心头一动,郑重地回答说:“老师爱护我党真是出自肺腑。您可以放心,我们有办法。”以后多年里,朱德外出视察归来总要去跟张澜谈谈,听取意见。
  1954年10月1日,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当众称赞张澜说:“表老啊,您的德很好,您是‘与日俱进’啊!”短短数语,是毛泽东对张澜不平凡的一生给予的高度评价。

相关标签
下一篇Next
发表评论
 
关闭本页
最佳浏览:IE 7.0,1024x768 | 维护日期:2008-04-19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