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vious首页 Previous人物 PreviousZ  章玉均 2005-9-8人物Null
Previous上一篇
章玉均 Zhang Yujun (?~) ⊙源自:蜀虎


  原四川省政协副主席。

在“巴蜀文化及巴蜀文化产业发展研讨会
上的发言(摘要)

  应该研究巴蜀文化的历史沿革。现代社会正由工业化时代走向知识经济时代,文化产业的位置日益重要。文化与经济互相渗透:文化有经济功能,经济中有文化含量。有的产业是以文化搭台,经济唱戏;有的企业是以经济搭台,文化唱戏。如成都的浣花溪,在历史上可行船,尤其在春游时,人们会坐上游艇观赏沿岸景色,在今天,新建了浣花溪公园,亦可通过举办一些含有文化意义的活动展出,将这个地域的经济、文化发展带动起来。
  目前,四川文化产业的相当滞后。除报刊、新闻、电视业较为活跃外,大部分产业的发展进程缓慢,这主要是存在着观念和体制方面的障碍。现代化与传统文化,包括地域文化、民俗文化之间的关系如何?传统文化能否适应现代社会,是否有广阔的市场?这些都是需要探讨的问题。目前有几种看法:①传统文化“没搞头”;②传统文化这个“下里巴人”比不过西方高雅的“阳春白雪”;③传统文化中失去的东西已不可挽回;④打着传统文化的招牌,行的却是走样的传统文化,久之,传统文化没有了生命力,没有了市场。
  应该看到,全球化不排斥民族性文化、地域性文化。江泽民同志说,文化的民族性是人类社会基本特征,是文化的魅力所在。全球化的浪潮虽排斥经济主权,但不拒绝文化特色。文化应是多元的,在全球化过程中是互补互摄的。而且,文化在其变迁、替代过程中,无先进、落后之分,那只是多元文化相互理解、交流创新、与时共享的过程。要选取巴蜀文化的精品,在保持民族、地域文化优势的同时,吸收世界文化,做到“和而不同”,做到“各美其美,美人主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如何将资源转化为资本,这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在国有体制下,这种转化是一个历史过程。要充分利用民营资金,将资源转化为资本。资源是一种优势,要整合资源,突显优势。一方面是物类资源,分可再生的和不可再生的。如,乌木,作为自然的一部分,就具有不可再生性。因此,在开发利用时,一定要注意其稀缺性、不可再生性和有限性,要开发、保护并举。另一方面是人力资源,在发展巴蜀文化产业时,要有研究巴蜀文化、传统文化的专家积极参与,要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知识产权,不能“过河拆桥”,对专家“召之即来,呼之即去”。
  在展示少数民族文化时,不能只承其形而弃其神。如云南某旅游点,以一姑娘“献你一杯茶”表演来展现一种民俗,只不过具有导向意义,若欲真正理解这种“表演”的文化内涵,则必须身临其境。目前正规划的“巴蜀文化博览乐园”,得到了崇州市、乡政府的支持,有懂行的专家热心参与,还有资金提供,是极好主事。不过,除规划外,还应考虑市场对象、产业的长期性问题。

(整理者:四川社科院哲学所研究生刘兴淑)
纪实
  1. 2008-07-06日:佛智上人105岁寿诞庆典见闻←论坛版
  2. 2003-07-04日(上):沉痛悼念孙静轩
相关标签
下一篇Next
发表评论
 
关闭本页
最佳浏览:IE 7.0,1024x768 | 维护日期:2010-01-30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