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尔宓,侨眷,属
蛇,出生在四川成都,
满族,1951年毕业于华西大学生物系,中科院成都生物研究所研究员。我国及国际知名的两栖爬行动物学专家,在科学研究以及加强我国科学的国际交流和对外友好交往方面做出了显著成绩。继承发展,把我国两栖爬行动物学研究推向世界。其是我国两栖爬行动物学鼻祖刘承利、胡淑琴教授的弟子。50年辛勤耕耘,到过18个省区野外工作,发表论文114篇,主编和参编书籍35种。与合作者描述了52个种及亚种(新种37,新纪录种15),建立2个新属和增加1个科的新纪录。于1993年出版的《Hewiogy of China》一书,系统论述我国661种两栖爬行动物,被刘建康院士誉为“
中国蛇蛙研究的传世之作”。其克服封闭状态,注意学科国际动向,积极开展国际合作研究,主办《两栖爬行动物学报》,筹建学会,倡议并主办了首届中日和首届亚洲国际学术会,参加或主持多次国外召开的学术会议,在国际两栖爬行动物研究领域享有很高的名誉和知名度。率先开展我国西藏两栖爬行动物研究。1973年作为首批两栖爬行动物学者赴西藏,与合作者发表有关西藏两爬动物论文12篇,专著1册,为西藏增加了7个新种和10种新纪录。对西藏两爬动物区系成分和地理区划作出了贡献。创造性地应用专业知识为国防和生产服务。1969年根据中科院下达的国防任务,参加云南毒蛇危害调查,进行动物实验中毒药物保护作用的筛选,制成“
云南蛇药”;1976年应新疆治蝗灭鼠指挥部防制蛇害的要求,广泛调查,摸清草原毒蛇、蝗虫、鼠害辩证关系,提出截断毒蛇食源和减少隐敝洞穴的综合制理方案,运用研究成果,为临床蛇医参考,提高蛇伤治愈率。实事求是,严谨治学。以科学事业为终生奋斗目标。其继承老一辈科学家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和作风,正直作人,热爱祖国,决心为祖国科学事业贡献余生。1999年荣获全国归侨、侨眷先进个人称号。
200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传承『仅罗列直系上下各一代,
欢迎补充、修订』
学生:
赵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