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vious首页 Previous人物 PreviousZ  朱德 1999-11-13编 2002-9-24修订人物Null
Previous上一篇
朱德 Zhu De (1886-12-1~1976-7-6) ⊙雷康/编

朱德传


  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政治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领导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1955),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1959~1976)。形容他的只有一句话:

戎马一生,功绩卓著;
忠职勤政,鞠躬尽瘁;
胸怀天下,气度恢宏;
谦虚谨慎,纯朴忠厚。

  朱德革命一生,功勋卓著,位高至极,但他谦虚谨慎,勤勤恳恳,朴实无华,忠厚仁慈,给世人留下了质朴而崇高的元帅形象。

69岁的朱德元帅/朱德故里/仪陇县/雷康 摄
69岁的朱德元帅『翻拍』
地点:朱德同志故居纪念馆·朱德故里·马鞍镇·仪陇县·南充
时间2002-9-19 15:17:28

  朱德,原名代珍,曾改名朱建德,字玉阶,小名三娃子。属,四川省的仪陇县的马鞍镇的李家湾人。世代以租种地主土地为生,终年劳碌仅能糊口。朱德的母亲在生朱德前还在干活。朱德生在这样一个家庭,使他从小就开始干力所能及的劳动。五岁时就上山砍柴、割草。
  朱德因过继给无儿无女且又十分喜欢他的大伯朱世林才得以上学,并改变了他的命运。六岁时朱德入私塾,二十岁时入南充县高等小学堂,一年后考入四川高等学堂附设的体育学堂。在这里受到了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影响,产生了教育救国的意识。毕业后于1908年邀几位同学好友一同回仪陇县城筹办高等小学堂,朱德任学校的体育教习兼庶务。学生由几人很快发展到70多人。学校虽然办起来了,但土豪劣绅反对新思想、压制教育,社会的黑暗,民众的痛苦,统治阶级的腐朽,使朱德认识到教育无力救国。他毅然弃教,准备从军。此时写下了五律一首表心胸:

志士恨无穷,只身走西东。
投笔从戎去,刷新旧国风。

  1909年1月,23岁的朱德艰苦步行70多天到达昆明,考入讲武堂步兵科学习,在这里他加入资产阶级革命组织同盟会。1911年毕业之后被分配到蔡锷的部队任少尉司务长。他对蔡锷很敬佩,常和蔡接近并请教问题。蔡锷率军起义时,指定朱德为队官(连长)。朱德在攻占总督衙门时作战有功,受到表扬。1913年夏,朱德升任蔡锷部队的营长,率部驻守于云南的蒙自、个旧一带。在这里,朱德自发地采用运动战方式一举歼灭了当地的土匪,因功升任团长。

朱德少年读书时用过的条桌/朱德故里/仪陇县/雷康 摄
二楼室内陈列有朱德少年读书时用过的条桌、桐油灯盏、装书的背篮、算盘、砚台等历史遗物。雷强朱德用过的条桌前留影
地点朱德故里·马鞍镇·仪陇县·南充
时间2002-9-19 12:14:06

  讨袁护国战争中,在蔡锷回云南之前,朱德即受命组织部队,征用车皮,等待蔡锷到来率军出征。在蔡锷率军出征四川与北洋军阀的战斗中,朱德及其团队作战最勇敢,朱德的衣服帽子多处被子弹打穿。经过多次激烈的战斗,朱德因勇敢善战,战功突出而闻名于军中。护国战争胜利后,朱德奉命驻守沪州,于1917-7月31岁时升任旅长,军衔为少将。成为川蜀的知名人物。
  驻沪州期间,暂无战事,朱德结交进步人士,共同探讨救国救民之路。在此期间,他阅读了大量的书籍,思想更倾向于进步,尤其是《新青年》杂志上的进步文章,引起了他对马克思主义的兴趣和对俄国革命的向往。
  在四川军阀的逼迫下,朱德随滇军回到云南,朱德任云南警察厅长职务,利用业余时间请教员教授英语,为出国学习作准备。后来军阀唐继尧把滇军赶走,朱德离滇回四川,四川军阀刘湘杨森很欣赏朱德的才能,加之他又是四川人,因此,特地空出一师长的位置等着他并许以厚禄。穷苦人出身的朱德,已经确立救国救民之志,他不再为高官厚禄去打伤害平民百姓的“”仗,而是要追求光明、追求真理,探索救民于水火救国于危难的道路。因此,他毅然拒绝了刘、杨的挽留,顺江东下来到上海见到了孙中山。此时孙中山正发愁无将领兵讨伐陈炯明,以十万元军晌相许,请来朱德出面组织桂滇军攻打陈炯明。但朱德出国寻求真理的决心已定,他婉言谢绝了孙中山之邀。朱德弃高官,抛厚禄,只为追求真理的鸿志,对于一个三十六岁的人来说真是难能可贵的。因为他已不再是热血青年,而是成熟的中年,此时的选择是理智的选择,是一种坚定的义无反顾的追求。
  1922-10月,朱德来到柏林见到了周恩来,他提出了加入中国共产党的要求。此前,他曾向陈独秀提出过入党要求,陈独秀认为他当过旧军官,断然拒绝,周恩来则表示愿意介绍他入党。11月由张申府、周恩来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朱德在德国入格廷根大学进修社会学和哲学,在德国期间因参加工人运动两次被捕。1925年他第二次被捕时被吊销了护照并遭驱逐。
  离开德国后,朱德来到苏联,先入东方大学学习马列主义,后到军事培训班学习现代军事。在那里他结合中国的实际,产生了“部队大有大的打法,小有小的打法”,“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必要时拉上队伍入山打游击”的思想。
  朱德抛弃高官厚禄,寻求救国救民之真理。他出国数年,不仅找到了马克思主义真理,而且找到了革命的道路。
  1926年夏天,朱德回国,奉党中央之命,从事革命活动。1927年初,受命担任国民革命军第三军军官教育团团长之职,同时兼任南昌市公安局局长。蒋介石、汪精卫先后叛变革命,共产党人从血泊中爬起来,决定直接抓枪杆子,建立自己的武装。党中央决定组织起义,南昌是条件最好的地方,朱德奉命与刘伯承贺龙等在南昌起义。他利用公开的身份,把敌人的两个主力团的团长拖住,为起义的成功创造了条件。
  1927-8-1日,南昌城头响起了正义的枪声,朱德周恩来等宣布起义。起义成功后,朱德被任命为第九军副军长,率军撤出南昌向广东进发。途中,奉命领一个师守大埔县三河坝地区,起义的主力部队向潮州、汕山地区进军。主力被击败后,朱德和后继赶来的陈毅根据形势的变化,把部队转变为游击队,之后又组织了遍及湘南十余县的湘南起义,使这支仅有几百人的部队扩大到万余人。
  1928年4月,朱德陈毅一直率领这支队伍向井冈山区靠拢,与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的队伍会师之后,组成了中国工农革命军(后改为红军)第四军,朱德任军长,毛泽东任党代表。从此开始了“朱毛”合作,并为扩大革命根据地和壮大红军队伍而斗争。
  朱毛会师,奠定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基础。朱毛二人合作,创造性地展开了革命的游击战争。朱德把他从国外学到的先进军事思想、过去带兵打仗的经验与井冈山区革命斗争的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形成了新的游击战原则。这些原则被通俗地表述为:“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朱毛带领幼年的红军在游击战中不断壮大,战斗力迅速增强。到1928年夏,朱德指挥红军在龙源口一举歼敌一个团击溃两个团。这是中央红军成立以来取得的较大的胜利。

朱德铜像/朱德故里/仪陇县/雷康 摄
朱德铜像,铜像基座正面刻着江泽民题写的“朱德元帅”四个大字,背面为康克清撰写的碑文
地点:朱德纪念园·朱德故里·金城镇·仪陇县·南充
时间2002-9-19 16:58:12

  在井冈山的斗争中,朱德深刻领会毛泽东的建军思想和根据地建设的思想,二人思想一致,配合默契,他们都是来自贫穷的乡村,都了解中国社会实际,都是为民众而战,都遵循着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到1930年,井冈山区的红军扩大到三万人,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中央还决定朱德为红军总司令。
  在蒋介石发动的五次“围剿”中,朱德参加了全部的反“围剿”斗争。前三次反“围剿”,他配合毛泽东领导红一方面军,采取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取得了三次反“围剿”斗争的胜利。在第四次反“围剿”斗争中,毛泽东已被撤职,朱德周恩来共同指挥战斗,歼敌三个师,俘敌万余人。“”倾错误统治了中央,军事指挥权掌握在不了解中国国情的德国人李德手中,他排斥朱德等高级将领,胡乱指挥,打输了第五次反“围剿”,搞丢了中央苏区革命根据地。红军被迫走上大转移之路。
  红军反“围剿”失败,撤出了经营数年的根据地,在与敌人的激战中转移,付出了惨重的代价。直到1935年打下遵义城,才在周恩来和王稼祥等人的积极主张下召开会议。会上,朱德支持毛泽东的正确意见,批判王明“”倾路线,赞同毛泽东进入最高军事指挥小组。会议之后,朱德仍担任军委主席、红军总司令,他坚决赞成并支持毛泽东的战略和战役行动。协助毛泽东完成了著名的四渡赤水战役的指挥,他常亲临前线,指挥战斗,表现得镇定自若。在危险、困难、牺牲面前,朱德沉着冷静,临危不乱。刘伯承称赞他“志坚如钢”,“在任何困难面前,但然如坐春风”。
  红军摆脱蒋军的围追堵截之后,在懋功与第四方面军会合。讨论今后的去向时,周恩来代表党中央提出北上陕、甘,建立革命根据地。朱德坚决拥护这一方针。会后,率部北进。但张国焘却不愿意北上。直到中央任命张国焘为红军总政委后,他才开始北上。
  张国焘到达阿坝后再次生出异心,他要朱德与他联名致电中央,反对北上抗日的方针,朱德断然拒绝张国焘的要求,与之进行了坚决的斗争。张国焘不听劝告,率兵掉头向南,朝川康边境退逃。在张国焘率领队伍逃跑的过程中,朱德一直坚持斗争。张国焘曾开会围攻朱德朱德却泰然处之。张国焘朱德反对毛泽东朱德警告说,党是一个整体,不能搞分裂。他想把朱德赶出部队,朱德坚决留在军中作干部、战士的思想工作,揭露张国焘的真面目,促使受蒙蔽的干部战士觉悟。经过朱德不屈不挠的长期斗争,红四方面军的广大干部战士开始觉醒,迫使张国焘同意北上。中间又出现了几次反复,终于把这支队伍带到了陕北,实现了一、二、四三个方面军的会师,保存了革命的种子,壮大了红军的队伍。朱德到达陕北,汇报了与张国焘的斗争经过后,毛泽东称赞他“斗得有理有节,临大节而不辱”,“度量如大海,意志坚如钢”。
  “七·七”卢沟桥事变之后,全国规模的抗战爆发。7月14日,朱德写下了抗战誓词:

  我辈皆轩辕黄帝子孙,华族胄裔,生当其时,身负干戈,不能驱逐日寇出中国,何以为人?我们誓率全体红军,联合友军,即日开赴前线,与日寇决一死战,复我河山,保我民族,保全国家,是我天职。

  同年八月蒋介石任命朱德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总指挥。中国工农红军改编为八路军,下辖三个师。下旬,朱德检阅开赴抗日前线的部队,誓师出征。九月,国民党政府军事委员会任命朱德为第二战区副司令长官(司令长官为阎锡山)。
  1937年9月21日,朱德来到太原前往抗日前哨雁北部署抗战事宜。9月25日,八路军一一五师首战告捷,在雁北平型关伏击日军,歼敌千余人。朱德亲自赶赴前线,总结平型关战斗的经验,以便向自己的部队及友军宣传,激励同胞的抗战热情。随后,朱德提出了在晋冀之间建立抗日根据地的意见,坚持深入敌后,放手发动群众,壮大抗日力量的思想。
  抗日战争期间,朱德已经五十多岁了,是我军战将中年龄最高者之一,但他仍然老当益壮,亲赴前线指挥作战。在华北抗日根据地建立的初期,朱德一直在抗日最前线,亲自指挥了许多战役和战斗。比如,1938年4月,日军出动了万名精锐部队分九路向晋东南根据地发起合围攻势。朱德彭德怀刘伯承等将一起指挥了这次反九路围攻,采用以少量兵力牵制多路,集中主力击敌一部的战术。四月中旬,终于在武乡长乐村捕捉到残敌的机会,一举歼敌二千余人,吃掉一路,其余各路相继后退,朱德果断决策,乘胜进击,击溃敌人并连克辽县、和顺、武乡、榆社等城,此战共歼敌四千余人,粉碎了敌人的围攻,巩固和扩大了晋东南抗日根据地,使我八路军在太行山南麓站稳了脚跟。建立太行革命根据地后,朱德豪迈地赋七律一首:

群峰壁立太行头,天险黄河一望收;
两岸烽烟红似火,此行当可慰同仇。

  1940年2月,国民党顽固派军队朱怀冰部进犯太行抗日根据地,他同彭德怀指挥八路军主力一部,在平汉铁路东西两侧先后进行卫(河)东战役和磁武涉林战役,打击朱怀冰部,对击退国民党顽固派发动的第一次反共高潮起了重要作用。1940年5月返回延安后,直接参与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的领导工作。此时,华北敌后抗日根据地已初具规模,八路军从三万人发展到四十万人;游击战从山区延伸到了平原。在八路军活动的范围内,已经形成了很有影响的抗日规模。
  同年冬,首倡“南泥湾政策”,指示部队在不妨碍作战的条件下开荒种地,开展大生产运动,主张屯田垦荒,发展生产、养兵抗战,有力地支持了毛泽东提出的大生产运动。以此为基础,打破了国民党反动派的封锁,迎来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海量亭/朱德故里/仪陇县/雷强 摄
海量亭为1984年四川省军区捐资修建,亭名取意毛泽东朱德度量大如海,意志坚如钢”的赞誉之词
地点朱德故里·马鞍镇·仪陇县·南充
时间2002-9-19 14:00:28
摄影雷强

  抗日战争胜利之后,朱德已近六十。年事已高,再加上他是人民解放军的总司令,不应再上前线冲杀了,而应考虑全军全国的大局,主要搞决策和运筹。因此,他留在后方的最高军事指挥机关,协助毛泽东统筹指挥全国的军事斗争。
  日本人刚刚举手投降,举国欢庆胜利之时,毛泽东朱德等领袖预计到内战将不可避免,因此,他们教育部队,保持高度戒备,不能有丝毫幻想。朱德参与制定了我军的“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方针,整编军队,组建起了适合于大规模运动战的野战军。这些正确的决策为迎接蒋介石发动的内战打下了基础。
  1946年6月,全面内战终于爆发。我军因准备充分,在战略防御中歼敌七十一万,顶住了敌人向解放区的进攻。
  1947年元旦,朱德向全国人民和海外侨胞发表广播讲话,指出,1947年是斗争形势转变的一年。1947年3月,国民党军对解放区实行重点进攻,中共中央和人民解放军总部主动撤出延安后,同刘少奇、董必武等组成中共中央工作委员会,到华北进行中央委托的工作。同年秋,亲临华北前线指导作战。10月10日,朱德彭德怀以正副总司令的名义发表了毛泽东起草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宣言》,响亮地提出了“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的口号。
  1947年11月,指导晋察冀野战军取得清风店战役、石家庄战役的胜利。朱德亲自总结攻城经验并全军推广。为了促进中原歼敌作战,朱德到处于前线位置的河南催阳参加华东野战军前委扩大会议,朱德参与决策和指挥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之后,又部署了渡江战役,和毛泽东一起发出《向全国进军的命令》。朱德协助毛泽东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终于挥师渡江,解放了全中国。

毛泽东和朱德
毛泽东和朱德
地点:天安门城楼·北京市
时间:1952年
摄影佚名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朱德已经六十四岁了,戎马一生,功绩卓著的朱老总,老骥伏枥,不顾年高,积极为新中国的建设而工作。任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并继续担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1949年11月,兼任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1954年9月,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国防委员会副主席。1955年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现在,这套元帅服和那三枚闪闪发光的勋章,都陈列在毛主席纪念堂内的朱德纪念室。)后参与领导空军、海军和陆军各技术兵种的组建,与毛泽东周恩来等领导了人民解放军由单一兵种向诸军兵种合成军队的转变。他对人民解放军的现代化、正规化建设非常关心,到88岁高龄时还亲自视察海军,并乘舰出海检阅。
  1959年庐山会议上,他不同意给彭德怀那样定性,被有人说成年老糊涂。“文化大革命”初定林彪为接班人时,他不表赞成,1975年又率先揭发江青,可见心底如明镜。
  他是中共第八届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中共中央副主席,第九届中央政治局委员,第十届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1959年起,还连续被选为第二、第三、第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1976-7-6日在北京以90岁高龄病逝。临终前,他嘱咐他的伴侣康克清,把二万多元的积蓄全部交给了党,不为子孙(有一子一女)留下分文。他在军事理论和实践上都卓有建树,对丰富毛泽东军事思想做出了重要贡献。其主要著作收入《朱德选集》。

应世人间
  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满清政府。变政时期,四川军阀同全国军阀一样茁壮成长混战不休。1916年(丙辰年),成都昭觉寺的昌明和尚因病圆寂。了尘和尚被僧推选为主席,担任方丈。1916年末,滇黔军驻成都,朱德同周官和与云南讲武堂第一期学生为滇黔军队,驻扎成都皇城。当时,朱德、杨林、尹昌衡、刘预元等都是能海上师在云南讲武堂任教官时的学员。1917年3月,由于四川军阀二师师长刘存厚攻击皇城内滇军罗佩金、戴戡部下,朱德、周官和寡不敌众,隐避昭觉寺,受到方丈了尘和尚亲切接待。二人隐避在寺内时,掩护于环境清净处。朱德回到云南后托成都同学周官和请当时的著名书法家·颜楷在1921年冬月书写了“应世人间”4个字,自称“下民”,并用楠木制作成牌匾,赠送给昭觉寺

朱德赠送的应世人间牌匾/雷康 摄
朱德赠送的“应世人间”牌匾
地点:观音殿·昭觉寺·成华区·成都
时间2004-12-22 15:25

  1955年,能海上师担任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及全国人民代表住北京广济寺时,朱德委员长来广济寺与能海上师畅谈往事,待以师礼并赐衣慰。朱德委员长于1956年来昭觉寺,首先问:“了尘和尚还在否?”同时又到“观音阁”看他题的那块匾──“应世人间”,徐步游览昭觉寺一周。他行至普同塔前,侧见一窝灵霄花,攀援青柏一株,围绕树巅,俯视垂青,令人之敬慕于此,命寺僧多加保护。
  1956年,朱德委员长视察成都回北京,特地找中国佛教协会的赵朴初长谈昭觉寺,要赵朴初帮助把昭觉寺充实起来。后来赵朴初在寺内划出一幢房屋名为“思德堂”,以纪念朱德委员长。赵朴初并把自己收藏的朱德的亲书“万水千山”四字横幅捐献给昭觉寺。朱总把自己心爱的兰花赠给昭觉寺。朱总生前最爱兰花,常以兰之高洁抵砺自我品格,1962年元旦写了一首题为《咏兰》的诗云:“幽兰吐秀林下,仍自盘根从草旁。

编者按
  元帅排名为:朱德彭德怀林彪刘伯承贺龙陈毅、罗荣桓、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朱德位居第一,无需讨论和争论,彭德怀第二,亦无话说,林彪位于第三,除了军事业绩把他推上此位,别的无可解释。论资格,他仅仅是黄埔第四期学生,聂荣臻、叶剑英是他的老师,徐向前属黄埔一期是他的学长;南昌起义时林彪是排长,而刘伯承贺龙分别是参谋团团长和军长、起义总指挥,陈毅在南昌起义部队和红四军中则当过林彪的直接上级;林也就比罗荣桓的资历强点。然而,林彪把他的教官、上级通通越了过去,凭什么?只有凭硬碰硬的战功,单凭毛泽东欣赏他是绝对不行的,要知道那时毛泽东还没有成神,也不那么一言堂,此外也得全军上下心服才行。不知各位弟兄听到过没有,我是从未听说有人对林彪的元帅排名位置公开表示过不满或疑问(私下里的不服气和争论大概是免不了的),另外四野的战绩也为全军所称道,尽管有时还有些不大不小的争论。刘伯承元帅排名元帅第四位,同样是由于赫赫战功,但刘帅没有说过一句对林彪有意见的话,而且还称赞过四野的好几个战例,如丁盛率四野8纵135师对白崇禧集团作战时的的“腰斩七军”。
  10员大将排名顺序是:粟裕、黄克诚、谭政、萧劲光、王树声、陈赓、罗瑞卿、许光达、徐海东、张云逸。
  附毛泽东的评价:
  朱德是党内极少数在中国共产党独立开展武装斗争之初,即拥有丰富军事实践和战争经验的人才之一,他是党内少有的几名经历过中国近代军队三个阶段的不可多得的将才之一。
纪实
  1. 2007-08-04日(下):翻越红色夹金山
  2. 2006-12-01日(上):诗歌唱和念朱德
  3. 2002-09-19日(下):朱德故里识朱德
  4. 2002-09-19日(中):朱德故居感民俗
相关标签姓|属|军人|命理|朱德故里|军人·雷云飞
下一篇Next
发表评论
 
关闭本页
最佳浏览:IE 7.0,1024x768 | 维护日期:2008-04-19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