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7~1963年在成都13中(现华西中学)学习。回到故乡成都参加中国科协学术年会,川籍院士
朱清时对家乡的变化感到由衷的高兴。同时,作为一个大学校长,他更为关注的是家乡的青年学子。
这位有着诸多成就与荣誉的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技大学校长,见到
记者谈的第一个话题就是青年学子如何才能成功。他说,青年学生如何既能实现自己的宏图大志,又能为国家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是摆在青年学子面前的一道人生课题。青年学生要树立机遇意识,提高综合素质,在成就自我理想的同时,诚实守信,才能肩负起时代赋予的光荣任务,为中华崛起而努力奋斗。
当今青年学生十分渴望能在竞争中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和理想,但同等条件,同样学历的人所取得的成就有很大差距,原因何在?朱院士认为,机遇是造就一个人成功的首要因素,每个人一生都会遇到许多机遇。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人善于抓住机遇并且充分利用。就科学而言,一个学科领域中大的机遇几百年难得一遇,中等机遇可能十几年、几十年一遇,人的一生小机遇不断。青年学生要想在科研上有大作为,一定要善于审时度势,看清科技发展的大趋势,才能感知哪里有“
金矿”。有机遇,不一定能成功,关键在于,要能够抓住机遇。中华文化的奠基者是
孔子、
老子、
庄子、孙子,他们的学说聚焦点,就是如何去抓住机遇,创造机遇,所以青年学生要随时做好准备,从小事做起,认真做好每一件事。要具有敏锐的洞察力,选择适合自己、机遇多的岗位和地方,一旦出现机遇,全力以赴抓住它。
他告诫青年学生,要想成功,必须诚实守信。一个不讲诚信的人,或诚信记录不好的人,社会是不会接受的。同时,必须“
有肚量去容忍那些不能改变的事,有勇气去改变那些可能改变的事,同时,有智慧去区别上述两类事”。
作为成都人,
朱清时十分关心家乡的发展。他告诉
记者,近年来四川考生的高考成绩十分优秀,因此中国科技大学连年增加投放四川的招生计划。他说,西部是个很好的地方,希望本地学生学成后能回到家乡,支援西部建设。他语重心长地告诫青年学生:一个品德不完善的人是不可能成为真正有所作为的人,要注意提高道德修养,塑造自己“
美丽的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