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vious首页 Previous人物 PreviousZ  邹忠新 2002-7-15人物Null
Previous上一篇
邹忠新 Zou Zhongxin (?~) ⊙陈道洋/文


  2002-5-15日,成都龙泉驿区洛带古镇上演的一台四川曲艺节目吸引了八方观众。当金钱板艺术大师邹忠新刚一上台亮相,便博得雷鸣般的掌声。耄耋老人邹忠新精神抖擞,气势不减当年。他那富于变化的清脆板拍,那充满乡土气息的高亢唱腔,让人回味起当年他唱遍巴蜀大地的精彩场景。
  四川金钱板起源于明末清初,是一种生动活泼的演唱形式,道具轻便、场地不限,一人一台戏,不论是城镇茶馆还是穷乡僻壤,都为群众所喜闻乐见。金钱板在近百年中曾一度兴旺,特别是解放后曲艺受到重视和培育,艺人们有了社会地位,金钱板也登上了大雅之堂。那时邹忠新金钱板几乎无人不晓。可是后来因为种种原因,人们就再难睹其风采了。

邹忠新/新华公园/成华区/雷康 摄
自称“半盲老艺人”的邹忠新正在说四川金钱板
地点:新华公园·成华区·成都
时间2004-8-26 18:01:31

  自称“半盲老艺人”的邹忠新已78岁高龄,是国家一级演员,曾任人大代表和省曲协副主席,有过辉煌时期。他在十几年前患急性青光眼后双目已基本失明,现在全家四代三十余人,子孙们在各行各业工作,唯独没有从艺的。他一谈起金钱板时就滔滔不绝,但是他说,至今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传人”。
  邹忠新祖籍安岳龙台场,自幼随父逃荒沦为孤儿,七八岁即跟艺人打金钱板流落四方。他说,自己生来舌头大嘴巴小,天生就不是演唱的材料,但为了挣口饭吃,硬是用石头压住舌头苦练出来了。他善于吸取各派之长,并借鉴川剧和民歌唱腔,形成了自己的风格,融汇贯通自成一派。邹忠新金钱板重在“打、唱、演”,打在三好之首,板拍变化无穷;行腔每字三声三音,悲欢离合尽在神情;身段手足生动活泼,开花结果妙在烘托。从传统段子《武松打虎》到1960年代的《双枪老太婆》以及近年来的《遨游府南河》等新唱段,不但在曲艺舞台上演出了几十年,而且曾赴朝慰问,并在人民大会堂唱响了巴蜀之声。
  艺术贵在创新,这对于仅有“扫盲班”文凭的邹忠新来说绝非易事。解放初期,他上职工业余夜校时,发挥善于演唱的特长,把三千多字编成唱段,一口气唱熟了再写,自创“速成”法。后来,他的许多唱段都广为流传,并出版了《现代金钱板节目选》等著作,为四川金钱板的继承和发展作出了贡献。

邹忠新/新华公园/成华区/雷康 摄
自称“半盲老艺人”的邹忠新正在说四川金钱板
地点:新华公园·成华区·成都
时间2004-8-26 17:58:15

  如今的中老年人大都还记得,当年四川曲艺的观众很多,成都的东西南北中都有曲艺书场,是市民们文化娱乐的好去处。那时,曾炳昆的相书、贾瞎子的竹琴、李月秋的清音、涂绍全的扬琴和邹忠新金钱板都为广大观众所熟知。文化大革命期间,这些以演唱帝王将相才子佳人起家的曲艺首先受到冲击,不得不偃旗息鼓了好些年。后来随着电视的普及以及演艺市场的变化,这些缺乏创新手段的曲艺实在无力与之竞争,四川金钱板也就渐渐地销声匿迹了。
  但是人们没有忘怀。近来一些外国艺术家远涉重洋多次来成都专访邹忠新,前不久川大艺术学院专请邹老前去讲学,以及后来邹忠新在锦城艺术宫演出引起的轰动,都足以让人再度怀念起那流传数百年的四川金钱板
  随着时代的变化,四川金钱板也同其他一些曲种一样,渐渐地退出社会舞台。这些沉积了数百年历史文化的民族遗产,该如何保留下来?这也是令邹忠新这位老艺人特别揪心的一件事。所以,邹老在闲暇之余还继续搞些创作,他拿出小录音机风趣地说:“这就是我的文房四宝。
  邹忠新从艺七十年的经历,就是大半个世纪中国社会的缩影,也是金钱板乃至四川曲艺的一部兴衰史。
纪实
  1. 2004-08-26日:半盲艺人邹忠新
相关标签四川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金钱板
下一篇Next
发表评论
 
关闭本页
最佳浏览:IE 7.0,1024x768 | 维护日期:2008-06-07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