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服务 | ![]() | ||
《数码走巴蜀──重庆市和四川省民俗风情现场报道》 系列公益活动招募自愿者 巴山寻民俗 蜀水觅旧踪 重庆市和四川省,位于中国西南地区、长江上游,56万平方公里多的土地上有12,000多万各民族同胞在这里繁衍生息,这里有着灿烂而悠久的历史,亦有着繁荣而兴旺的今天。从昔日的巴蜀古国到今日的“天府之国”,5千年悠悠岁月,如滔滔之川江,孕育百代英才,淘尽千古风流。空遗下这如画山川,如诗史迹,留待我们去追寻、记录,去揭示、报道。 《巴蜀网》,Phoer.net,以传承巴蜀文化为己任,专门介绍四川省和重庆市的民俗风情、传统文化和现代时尚,促进川、渝两地的交流和互动。自1999年建立以来,以及时、详实、丰富、数码化的文章、图片和视频影像回顾历史,记录当代,真实反映四川各地各民族的生活方式、劳作方式、以及近现代的巨大变化。 《巴蜀网》自创建以来,由于其独特的视角和表现内容,深受海内外华人及外藉友人的喜爱,拥有大批读者和网民。为更真实地反映新世纪四川省各个区市县、及一些乡镇的变化,更及时报道丰富多彩的民间民俗活动,促进经济发展和对外交往,吸引更多的人来了解四川、关注四川、走进四川,发展四川,在社会有关部门团体、新闻媒体等大力支持下,特推出《数码走巴蜀──重庆市和四川省民俗风情现场报道》活动『详见“策划书”』。 ![]() ![]() ![]() 现拟面向全世界(包括世界各地的华人华侨,台湾、香港、澳门同胞)招募自愿者: ①摄影师(摄影摄像)二名; ②文笔快手(文章写作,电脑快速录入)八名; ③形象大使(四川妹子,形象气质佳,有灵气,少数民族优先)二名; ④美工(美术及动画设计制作)二名; 上述人员有在山地的越野车驾驶经验和汽车修理知识者优先。 一、人员要求 ①热爱四川,适应长期漂泊;(有一个月以上的空闲时间,会吃会喝会玩免费游四川) ②关注平民,尊重客观事实;(亲身体验感悟四川省的民俗风情) ③身体健康,性格开朗随和;(走近自然,融入民间) ④遵守纪律,维护团队利益。(必须遵守国家的法律和政策,不涉及政治时事) 二、工作方式 ①在一个月以上的时间内,随车深入民间采风,能独档一面工作; ②发现发掘主题采访目标,以图象锁定难忘瞬间,以文字记录真实史实; ③事前做好计划,每日需完成额定的写作和拍摄任务。 三、权利义务 ①拥有自己作品的100%著作权和49%版权; ②拥有《巴蜀网》的股份; ③拥有生活补贴:200元人民币/周; ④《巴蜀网》无偿使用文稿和图片,为鼓励起见,可获得奖金:20元人民币/每千字文稿,10元人民币/幅图片。 四、策划及现有援助人员 ①雷康,成都市人,1983年毕业于“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系,身体强健,崇尚自然,曾游遍四川各地,事业心强,具有很强的组织和协调能力。既是一个懂得现代数码技术的电脑专家,又是一个了解巴蜀民风民俗的民间学者。负责《数码走巴蜀》的实施和决策工作。 五、报名方式 请叙述你同四川省和重庆市的缘分,和对巴蜀文化的见解,并附上你的作品、个人简历和近照。以电子邮件的方式寄给我们。本招募长期有效。 六、说明 本活动为期6年,走遍四川180个区市县的山山水水,是一项艰苦卓绝的工程,活动能否成功,还有赖于各方面条件的整合优化,特别是人员素质和合作精神。上述事项仅是策划人的初步设想,一切有待于参予合作者共同完善。参见: ①《华西都市报》2002-7-29日『社会新闻』版对活动的报道《现代常璩“数码”四川》,原文请点击这里。 ②《四川日报》2002-8-6日『今属日视点』版对活动的报道《数码“打包”四川民俗》,原文请点击这里。 ③《四川日报》2002-8-16日『人物写真』版对活动的报道《雷康:“数码”走四川》,原文请点击这里,原文图片版请点击这里,《四川新闻网》的转载请点击这里。 ![]() 欢迎与四川有缘的你加入我们的团队! 感谢各界人士的支持!请随时“刷新”这里,关注活动的进展! | ||||
|
最佳浏览:IE 7.0,1024x768 | 维护日期:2008-04-19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