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vious首页 Previous服务 Previous成都市 Previous四川茶馆  四川茶馆龙门阵 2003-1-13服务Null
Previous上一篇
四川茶馆龙门阵 Sichuan Teahouse ⊙雷康/编


  在四川各地,不管是高档茶楼还是路边茶馆,生意都出奇的好。综观其原因,应该是祖祖辈辈留下来的传统始然吧,而这传统的产生,其实是与都江堰密不可分的。都江堰,开凿于秦初战国末期,距今已是两千多年历史了,令人叹服的不仅是它宏伟壮观的工程,更是缘于它至今仍在发挥着水利调节的作用。正因为都江堰的成功修建,才使得后来的成都平原不再受洪水地滋扰,至此,天遂人愿,旱涝保收,更是赢得了天府之国的美誉。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因此也就有了很多的闲暇时间,在打发农忙之外的日子,泡茶馆就是其中最为广泛的民间习俗之一。
  没有多少地方能象四川这样把茶的功能开发得淋漓尽致,又把喝茶的传统保持得如此完好。根据一些统计调查得出的结果是,在现在的中国,只有北京和成都的茶馆是最多的,就连解放前茶馆也颇多的上海,如今也开始渐渐地少了。茶馆既是新闻中心,中介中心,纠纷调解中心等等等等,说到底茶馆就是一个信息的集散地。茶馆还是娱乐场所──你可以听散打评书、看川剧,还有什么四川扬琴、金钱板,诸如此类无一不具。说到这儿,不由又想起了小时侯,在上学和放学的路上,常常会跑到一些茶馆里听书看热闹,那时候的成都,街面上有很多这样的茶馆,从我家到学校,要经过一条拥挤繁华的老街,这条街其实就是一个农贸市场,它有一个当时我一直没弄明白的名字──椒子街,后来我上中学后,才知道这条街还有着不同寻常的历史,原来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就是在[北宋]年间的这条街上开始流行的,它的名字应该是交子街,只是后来被后人讹传为了椒子街。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椒子街上的茶馆里依然是可以听到和看到那些纯粹来自于民间的艺人的表演。说起这些民间艺术,其实四川本地的很多民间艺术最早都是发源于茶馆里的,也可以毫不客气地说,四川多数的民间艺术是用茶水泡出来的。所以,茶馆之于川人和巴蜀文化有着功不可没的作用。
  在四川,各种档次应有尽有,特别是农家小院的香茶,阳光稀稀疏疏地透下来,有几缕落在茶里,充满细腻的温情。而现在,除了茶馆之外,还有茶楼,装饰得精致典雅。你可以进行商务洽谈,朋友交谈,情侣叙谈,当然你可以静静地坐着,听听轻音乐,完全融入淡雅宁静的环境中去。川西坝子的成都是一个悠闲的城市,茶馆特别多。解放前有这样的民谣:北京的衙门多,上海的洋行多,广州的店铺多,四川的茶馆多。据说成都每年有几万吨茶叶被人泡掉,每天有20万人次泡在茶馆里,四川的茶水不在于消暑解渴,而在于消磨时间。当你以十分闲暇的心情在露天茶园跷起二郎腿,半躺在靠椅上,光阴就随同茶水里升起的热气一起,晃晃悠悠地飘散。在一些简陋的茶馆,可以无所顾忌地拖过一把竹椅,取个最适合的角度斜躺,悠然地吞云驾雾。这是那些显得高雅的茶坊里无法自如地做到的。
  古时候,出川之路很难行,且甚少,大都由水路沿长江出夔门,除此之外,就是由北从金牛道出剑门和经南方丝绸之路下云南,时间长了,在各地经营此道的就组织起一些自己的帮会。因交通闭塞,商贾行人多得依赖这些长年经于此道的人,因而这些人多数是常人不敢得罪的。
  近代袍哥会自清代开始,民间有三大帮会,即青帮、洪帮、袍哥。遍布各个阶层,与黑道关系密切,初名哥老会,多为多为绿林出身,反清复明之士,只是发展到近代已有了些变性。抗日战争之前,四川以袍哥为主,公开活动。袍哥既分五堂,成员的社会成分也大致有个界限,按民俗习用的顺口溜:“仁字堂(又称老人堂)讲礼讲法,义字堂讲打讲杀(多为绿林,俗称二房上的),礼字堂讲抓讲拿(多为社会下层)”。袍哥会的掌旗大哥称为舵爷,俗称舵把子,袍哥关羽称圣人,因而,袍哥里的座次是没有“二哥”的。民间曲艺唱词有道:“左伯桃、羊角哀把仁义讲,后有桃园刘、关、张,瓦岗寨三十六员将,三十三人投了唐,单雄信上了朋友当,实可怜斩首在洛阳,秦叔宝哭得泪长淌,哭回江湖半把香,梁山一百单八将……”表述羊和左、桃园、梁山为三把香,只因有罗成、雄信出卖朋友之流,瓦岗只算半把香。袍哥会以茶馆为联络地,其实也就是香堂所在地,集会多在茶馆中举行,俗称社会茶馆。执事袍哥每日必去茶馆处理组织有关事务,接待江湖朋友,称为把水口。跑堂小二必为袍哥中的兄弟伙、得力喽罗,一般人呼之为么师、么哥,不敢轻慢。茶馆后面多为赌场、烟馆、黑道交易场所。袍哥茶馆多与军、政、治安人员有勾结,这些人也是袍哥,既可供给有关情报线索,又可包庇各种罪犯,窝藏逃犯,乃至必要时买人顶替到案坐牢的“乘案”人,当然这是有一定条件的。茶馆迎接四方客,三教九流,医、卜、星、相,其中操装水烟业的,用一把水烟袋伺候茶客吸烟,服务周到,态度谦恭,取值低廉,少言寡语,由于社会地位卑下不能参加袍哥,但依仗袍哥茶馆谋生,是袍哥的细作耳报,也是刑侦人员的眼线,可善可恶,与打更匠的作用相类。解放前,四川的社会除了官方的衙门可以断公案外,其实茶馆就是另一种民间的衙门,也叫舵把子。在当时四川的一些茶馆里,经常会有各帮会的袍哥大爷在茶馆里泡着,成都当时的悦来茶馆就是其中最叫得响的一处,以至后来许久,这里都是黑道上摆平各种事情的地方之一。袍哥们在茶馆除了解决自己帮会里的事务,也有为人断公道,是为袍哥也是有好有坏的,其复杂性足可见一斑了。而茶馆,则是这现象和许多故事的一个不折不扣的载体。
  茶馆,它经历了许许多多的风风雨雨,是一个社会生活的缩影,是一种平凡也是一种不平凡的文化,它使很多民间形式赖以生存,得以发展。如果说茶水让人解渴,那么茶馆就是让文化得到充分地发酵。
  四川的茶馆一直都极为兴盛。不论是风景名胜之地,还是闹市街巷之中,到处可看到富有地方色彩的民间茶馆。这些茶馆收费低廉,服务周到,顾客往往一杯香茶茗,一碟小吃,便可坐上半日。在与亲友纵论畅谈之中,巴蜀大地的茶文化也被体现得淋漓尽致。曾有东部地区的人来到成都,甚或不解地问:“怎么成都人能如此休闲,他们都没有事可做吗”?其实哪里是成都而已,可以说整个四川都是如此,这里的人不是成天没事,应该说是很懂得生活,他们的生活其实也是忙忙碌碌的,只不过是在忙里知道如何偷得半日之闲,知道自己需要什么样的生活来放松自己。川人也是很勤劳的,不管是做体力劳动的民工还是做脑力劳动的人才,这只要看看遍布全国的外地打工仔就明白了,四川是劳力输出的第一大省,并且他们在各地的各行各业都有享有好评。所以,不能说这里人的生活方式是种懒惰,其实,这是一种懒散的生活,这特别有助于平衡我们现代的快节奏生活步调。
  由于城市高速地发展,现在在成都的街头也少有原汁原味的老式茶馆了,你只有走进那些更深一些的小巷里或许还能碰到这样闲适的地方,至于看戏听书,更是已不可能了,它们已由原来的随处可见消失得没了踪影,只有到诸如顺兴茶馆那样稍有档次的大茶楼里才可以得见一容了。不过在一些地方的茶馆,你仍可看到很多老大爷围坐在八仙桌旁,抽着叶子烟,喝着浓浓的绿茶或花茶,或独自看报,或下棋打牌,或摆龙门阵,其状也不失悠然。说到龙门阵,也就是聊天,拉拉东家长,扯扯西家短。不过,四川龙门阵,那是摆起来可以几天几夜都摆不完,象一条龙一样,可以从头说到尾,又从尾说到头,它可以从三皇五帝一直聊到油盐酱醋,也可以从UFO一直说到牛头马面。它和北京人的侃大山差不多,但又具有独特的地方色彩和浓郁的乡土气息,这主要是因为北京历来是京都之所,政治中心,京味十足,因而倒不似成都这般离乡土文化更近些,所以,同样的休闲,相比之下,成都则是更具田园色彩一些,而同属休闲城市的杭州,很多地方都相似,但婉约的江南文化使其则更近文人化风格。话说回来,说到这龙门阵就不得不说看报纸,大多数成都人除了爱喝茶,爱看报也是出了名,一张报纸可以一字不漏地看完,报头的天气预报,报尾的各类广告,乃至中缝里的电影预告,没有什么是不看的。最让许多外省人奇怪的就是,那报纸在他们看来随便看一下就行了,看看有没重大新闻什么就行了,大多也是看个标题或是大概一览则可,怎么在成都不管是大街小巷单位家里,还是路上走的车里坐的床上躺的,到处都看见有人拿着报纸细读。有时你可在十字路口的红绿的灯下看到如此场景:红灯了。快车道上的汽车刹住车,司机拉下手闸,拿起报纸开始浏览。而慢车道上呢,一排排自行车齐刷刷停下来,这时候,卖报人就在车流里穿梭着叫卖刚出的报纸,然后有骑车人掏钱购买后,看一眼红灯,然后展开报纸就着自行车上看起来。等到绿灯亮的时候,草草卷起报纸,或夹于腋下,或扔于车前筐中,等过了十字路口,便又拿起报纸来看,一手执把手,一手拿报纸,其看报之痴迷几到不可理喻的地步。在单位里,没事的时候──看报,回到家里──还是看报,我妻子就曾说我看报简直到了不可救药,其事因就是我陪她逛街时,只要一站在书报摊前就不知道挪步了,而且手上不能有报,只要有报纸在手,就始终把眼睛定在报纸上,一遇此时,妻子索性把报纸一把抢去──统统没收。成都人看报还有一个蹊跷的习惯,就是上午刚看完的报纸,下午照样拿着看,旁人常摇头疑惑,这已看完的报纸怎么还要看啊,这,我也说不上来,这就是我们看报的习惯吧。
  看报纸最集中的地方莫过于茶馆了。那么为什么成都人就这么爱看报呢?其实,这和四川盆地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古时四川交通极不发达,这就造成了信息的闭塞和迟缓,于是,四川人总想知道外面的事情,总想走出盆地去看看,所以发展到今天,在看报纸这一嗜好上这种传统习惯表现得依旧那么淋漓尽致。看报纸就是一个收集接受信息的过程,而看报纸的另一个功能也是为互相见面聊天时有些谈资。特别是在茶馆里,大家你来我往地摆龙门阵,除了谈家长里短外,还可以就着报纸谈刚看到消息,互相发表着自己的看法或是牢骚。因此,茶馆不仅是一个打发闲时的去处,也是一个发泄的地方,人们把生活中的一些琐碎在这里唠叨,也把一些不快在这里浸泡,在渐渐淡掉的茶水中,心情也渐渐地舒畅起来,这大概也是很多川人爱呆在茶馆的原因之一吧。
  最自由最舒适的喝茶方式是在家里,无拘无束,自己动手,拿出自己选购或亲朋好友馈赠的茶叶来,自斟自饮,慢慢品茗。最懒的喝茶方式则是在茶舍,你无需为茶劳动,只要茶来张口就行。
  以前,除了那些民间艺人外还有一些特殊的行当也要靠茶馆维系,如掏耳朵的手艺人就是其中一类,别看这似一种简单的活儿,他们手里一般有好几样工具,不同的工具有不同的作用,而所有这些工具只是为了一个服务对象──耳朵,要做到把该掏的掏掉,不能出血,更不能让客人感到丝毫的不舒服,这就不是一门简单的手艺了。而更有绝者,不仅掏耳朵,还会洗眼睛的绝技,这洗眼睛现在可能不是很多人清楚,其事就是用一种特制的小刀,将眼睛表面的东西刮掉,这是一种难见的技术,眼睛经这么洗过后,会感到很舒服,看东西也要清楚些。四川人喝茶不是十分讲究的,而正所谓醉翁之意不在酒,那闲翁之意自是多半也不在茶的。一个成都人在茶馆里泡着,除了老朋友聚会摆龙门阵闲耍之外,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不管你是哪等人都是可以在茶馆绷一下的,北方话里意思就是──摆谱。到茶馆里一坐:“堂倌──”,“来罗──啥事?”,“掺──茶”。如此种种,还有这等:“堂倌──”,茶馆一路小跑过来:“啥事?”,茶客不紧不慢地:“牙──签”。当然,在现在的茶馆里,这种茶客也是不多见的了,就象很多古旧的传统一样在岁月里淡出舞台了。
  如果你去偏远一点的小镇上,你还可以看到老虎灶,长嘴壶。盖碗茶还是盖碗茶,只是竹椅木桌有些已换成塑料制品了。在这些无需刻意高雅的地方,静坐或者闲聊,都不失为一件赏心乐事。
  要说这杯碗里泡的茶,其实,四川也是中国一个主要的茶叶生产基地之一,自古就有“扬子江中水,蒙山顶上茶”的美誉。如今,在蒙顶山上也依然还有唐朝时的贡茶园。苦丁茶、峨嵋毛峰、坨茶、老鹰茶等仍具有一定的知名度,但由于四川地处盆地,大多好茶也出于高山之上,所以普遍还是以中低档茶叶为主。红白茶也是一种独具地域特色的茶品,民间有语:“好吃不过茶泡饭”就是指的这种茶,四川人爱吃辛辣多油的菜肴,往往在吃过众多美味佳肴过后,来一碗如此的茶泡饭,又解油腻,又很舒心,十分安逸,用四川方言说就是:巴适!如果是在茶馆里,多半的四川人喝的都是花茶和绿茶,而尤以花茶居多,浓的淡的茶水上漂浮着一两朵茉莉花瓣,在川人看来,是极其赏心悦目的享受。有人会说,花茶可能不好,花的香气会使茶的味道不纯正,这个我是不知道的,但多少年来,四川人喝茶就这么没改过,昨天,今天,哪怕是明天,也是不会变的,他们只为自己喜欢的而做,这就是四川人和四川人爱喝的花茶。
  既然是在茶馆喝茶,那么就一定会有茶艺表演的了。中国茶艺博大精深,比如闽南功夫茶,白族的三道茶等。四川茶艺主要还是体现在掺茶技巧上。茶幺师的斟茶技巧,是四川茶楼一道独特的风景线。水柱临空而降,泻入茶碗,翻腾有声;因为俗话说:“酒满敬人,茶满欺人”,须臾之间,嘎然而止,茶水是不能恰与碗口平齐的,碗外也无一滴水珠。这既是一门绝技,又是一种艺术的享受。旧时去茶馆喝茶常能见到茶倌的这种表演,各种掺茶的姿势还有各种好听的名字,“苏秦背剑”,“双龙戏珠”,“鱼跃龙门”,“武松打虎”……花样繁多,似一招招武功绝活,不禁惹得看倌拍手连连叫好不绝。而在幺师掺茶完毕后,茶客应该在桌上用手指点叩两下,以表示谢意。老茶馆里一般都是用盖碗茶具,就算不是用盖碗的,那么假如茶客有事临时要走,但办完事后还会回来喝茶的话,都要在走时将碗盖或杯盖翻起放在椅子上,以示不要收茶。此等规矩至今也仍然如此。
  在四川,不论是茶馆还是家里,喝茶都流行盖碗茶。精美的茶具是陶瓷烧制的,由茶碗、茶盖、茶船三件套组成,堪与紫砂壶媲美。此盖碗又称“三才碗”。所谓三才即天、地、人。茶盖在上谓之天,茶托在下谓之地,茶碗居中是为人。这么一副小小的茶具便寄寓了一个小天地,一个小宇宙,也包含了古代哲人讲的“天盖之,地载之,人育之”的道理。三件头“盖碗”中的茶船作用尤妙。茶碗上大下小,承以茶船增强了稳定感,也确不易倾覆。饮茶时手端茶船又不会烫手。茶船古称“茶托子”也叫“茶托”。据《资暇集》中记载:“茶托子始于建中蜀相崔宁之女》。”说她好用瓷杯饮茶,经常烫着手指,但饮茶时茶杯又会滑落倾覆了,也不方便。后来她想了一个办法:用蜡将杯底固定。但蜡的熔点太低,后来改用漆作粘接剂才将茶杯牢牢地固定在瓷碟上,用起来很是方便。一时间“茶托子”就流行开来。后来不少能工巧匠对“茶托子”的材料、样式、粘固材料及承托方式,作了多方改进,最终形成了现在的样式。盖碗茶据说也有几百年历史,一些老茶客专去盖碗茶馆。喝盖碗茶别具风味,老茶客喝盖碗茶有三道功夫:闻,揭开茶盖,闻其清香;荡,用茶盖轻轻荡其茶水,既让茶叶在碗中滚动泡涤,又去其茶水面上的杂质;品,慢慢呷口茶,品其口感是否纯正,然后才是喝茶。优质茶,汤色怡人,口感纯正,清香扑鼻。日前,四川很多地方已用杯、盅代替盖碗茶。走遍大街小巷也难寻盖碗茶。茶文化在变迁,幺师掺茶技艺越来越难见了。
  当然,茶馆,就是一个无拘无束的地方嘛,现在喝茶也不是一定要用盖碗的,你也可以带着自己的玻璃杯去茶馆。当开水热腾腾地从壶嘴里吐出,落进杯中,只见许多细小的气泡从杯底升起,如夏夜的繁星布满天空,原来扭曲干枯的茶叶在开水中恢复生机,再现出从前在枝头时的容颜与身影。看着这样一杯舒展的茶,心情自然也就豁然了!
  最香的醇的茶是在何处呢?是在你劳累得唇干舌燥嗓子冒烟时,那滋润唇舌的一杯茶。哪怕那是一杯极其普通的苦茶,却能给你带来意外的欣喜,那茶的滋味最香醇,最令人经久难忘。最温暖最馨香的茶又在何处呢?是在你人生失意情绪低落最沮丧的时候,那抚慰心灵的一份情谊。就算这是一个淡淡的朋友,但能给予你爱的滋润,这种情感的味道不正如一碗春水佳茗吗?淡泊宁静,款款而来,徐徐飘过,在你需要的时候,奉上最甘美的滋味。
  半躺在竹椅里,跷着二郎腿,并把椅子也跷起来,泡上一碗茶,望着那朵茉莉的心香花瓣在茶碗里盛开。或看书或看报,或听戏或摆龙门阵,或者什么也不做,只是坐在那儿发呆。悠然自得地在木桌上用手指转动着碗盖,有阳光──晒晒太阳,下雨了──听听雨声,就这样,把生活还给自己!朋友,想感受一下吗?来吧,坐在老茶馆里,和四川人一起喝茶茶吧。
  时间是无情的,我们总是匆匆忙忙的来,又匆匆忙忙地走,生活是否可以让我们任逍遥呢?我不知道,但我们可以找个时间去茶馆里泡上一碗香浓的盖碗茶。如果你不喜欢喝茶,那也没关系,只要在四川的老茶馆里坐一坐,哪怕是掬水而饮也是一种享受。朋友,那杯茶如同涓涓细流可以流淌过我们的心田,就让我们在心中品茗着那杯滋味愈喝愈醇的老茶吧。
  为名忙,为利忙,忙里偷闲,且喝一碗茶去;劳心苦,劳力苦,苦中有乐,再打二两酒来。
  客至心常热,人走茶不凉。
  只缘清香成清趣,全因浓酽有浓情。
  八方来客坐片刻无分你我,两头是路吃一杯各自东西。
  坐,请坐,请上坐;茶,上茶,上好茶。
  茶馆,就这样吆吆喝喝;茶客,就这样来来往往。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备注:虽然本文主要以我所知道的成都茶馆为基础,但其实也可窥川茶一斑,当然也不能以此概全,四川的茶馆,可以摆的龙门阵太多了,我只是小小地浅谈以飨朋友们,大家不必为地域概念所介,因为四川的茶文化和四川方言一样,其影响力已不局限于四川一地,除了重庆,还包括云南和贵州一些地方,他们泡茶馆的方式也是和四川人没两样的。这就和四川方言一样,它的影响除云贵之外,更辐射到了湖北一些地方和湖南西部,而四川方言主要以成都话为官话,然后因各地域的不同而又独有自己的地方特色,但其宗源都是以成都为中心的,这与历史有关,成都是各朝各代中央与西南地区的联系枢纽。因此从某种意义上,不管是文化和政治、经济还是其他,成都是不折不扣的西南辐射中心,即使重庆不论在历史上和现在,甚或在文化根源上与四川有区分,但同样也受蜀文化影响不小。这不是说其他地方没有风格,而且,时下的四川其实也是一种移民文化,从地域上它包含的是各地的文化,两湖两广、江西、云南、贵州、陕西、山西、甘肃,自明末清初填四川开始,直至现在这种移民现象也在继续,川人宽容的性格大概与这种包罗万象的文化包容有着密切的渊源关系吧。而且更不是说提什么大成都意识,只是尊重历史事实,没有贬义之意,仅此而已。所以希望不要在这上面纠缠争执,谢谢!肤浅之说,供君笑谈。)
相关标签成都·地理|成都·旅游
下一篇Next
发表评论
 
关闭本页
最佳浏览:IE 7.0,1024x768 | 维护日期:2008-04-19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