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开启左侧
查看: 864|回复: 0
 飞翔 发表于: 2018-12-7 10:45:00|显示全部楼层|阅读模式

[少数民族] 打造一支德才兼备的民族干部队伍

 [复制链接]
源自:中国民族宗教网  : □ 黎海波
181231293.jpg
  西藏藏汉双语翻译骨干培训班2016年4月在西南民族大学开班。资料图片
  科学培养、选拔和任用民族干部始终是党和国家解决民族问题和做好民族工作的重要内容与关键。改革开放40年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民族干部队伍建设,对民族干部重要作用的认识不断深化,在民族干部的培养选拔标准上不断与时俱进,为不同时期的民族工作提供了重要的人力资源和后备力量。其中,党对民族干部作用的认识经历了从“重要”到反复强调“关键”的历程,在民族干部的培养选拔标准上从“四化”发展为“三个特别”,为新时代民族干部队伍建设指明了方向。

从“重要”到反复强调“关键”:对民族干部作用的认识不断深化
  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民族干部在解决民族问题与做好民族工作中的重要作用。毛泽东对此给予了高度关注,他关于民族干部队伍建设的思想与实践,为我国民族干部队伍建设与民族工作奠定了重要基础。早在1949年11月,毛泽东就指出,“要彻底解决民族问题”,“没有大批从少数民族出身的共产主义干部,是不可能的”。周恩来论及民族工作时也经常讲到民族干部问题。新中国成立初期,邓小平主政西南。1952年7月,针对西南地区复杂而重要的民族问题,邓小平在给西南民族学院的题词中特别强调,“团结各民族于祖国大家庭的中心关键之一,是在于各民族都有一批热爱祖国并能联系群众的干部”。这是邓小平第一次使用“关键”一词来强调民族干部对于民族团结的重要作用。1966年3月,邓小平视察青海时,针对青海的经济结构失衡和民族宗教问题指出,青海工作最根本的是两个问题,其一是把农业搞上去,其二是解决民族问题。而要“解决民族问题”,“关键是培养少数民族的干部”。这里,邓小平进一步使用“关键”一词来强调民族干部对于推动民族地区发展的重要作用。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央针对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形势和新任务,进一步强调培养和造就一支德才兼备的少数民族干部队伍是解决民族问题和做好民族工作的关键,对加强少数民族干部队伍、民族地区干部队伍建设提出了一系列重要要求。邓小平曾多次指出,民族地区工作能不能搞好,关键在于干部。1978年10月,中组部发出《关于少数民族地区干部工作的几点意见》,其中强调,各地要注意选拔政治思想好、比较懂得业务的少数民族干部。1981年8月,邓小平在新疆视察时,针对当地出现的民族分裂主义势头,特别强调,“干部问题具有极端重要性”,民族地区的工作能不能搞好,“关键是干部问题”。因此,必须“注意培养和选拔少数民族干部”。这是邓小平再次使用“关键”一词来强调民族干部对于反对民族分裂、维护民族地区稳定的重要作用。1992年召开的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提出:“努力造就一支宏大的德才兼备的少数民族干部队伍,是做好民族工作和解决民族问题的关键。”
  培养和任用少数民族干部,也是贯彻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关键内容。1984年5月,六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并于同年10月起施行。其中第16条、第17条、第18条、第22条和第64条都对少数民族干部的配备和培养作出了明确规定。党中央关于少数民族干部队伍建设的思想在这些规定中得到了集中贯彻和体现。1992年召开的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也从民族区域自治的层面强调了民族干部的关键作用,指出民族干部是“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全面贯彻落实《民族区域自治法》的关键”。
  进入新世纪以来,党和国家进一步加强了对民族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性的认识。2005年召开的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指出,要把加强少数民族干部队伍建设“作为管根本、管长远的大事,制定周密规划,明确目标任务,完善政策机制,认真组织实施,持之以恒地抓下去”。2014年召开的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更是强调了民族干部在民族工作中的关键作用:“做好民族工作关键在党、关键在人。”这两个“关键”的实质,就是强调民族工作中的党员问题和干部问题。“关键在党”,就是要坚持和加强党对民族工作的领导;“关键在人”,就是要打造和建设一支政治上强、能力上强和作风上强的民族干部队伍。

从“四化”发展为“三个特别”:民族干部培养选拔标准不断与时俱进
  干部队伍建设遵循什么样的标准,这是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早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就开始思考这一问题。1938年10月,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报告中指出:“中国共产党是在一个几万万人的大民族中领导伟大革命斗争的党,没有多数才德兼备的领导干部,是不能完成其历史任务的。”新中国成立之后,党在干部培养选拔上也一直坚持这一原则性标准,而且随着党在不同时期中心工作和政治路线的变化,“德”与“才”的具体内涵和指标也在不断地丰富发展。
  为了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邓小平进一步丰富了“德才兼备”这一原则性标准。1980年8月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邓小平在《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讲话中肯定了“德才兼备”的标准,同时又补充了三项标准,即“干部队伍要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1980年12月,邓小平在中央工作会议上进一步系统地提出了“四化”的干部标准,“要在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前提下,使我们的干部队伍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提出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这三个条件,当然首先是要革命化”。“四化”标准的提出,是对“德才兼备”标准的拓展深化和有机统一。“德”体现为“革命化”,“才”体现为“知识化”与“专业化”,而“年轻化”则是“德”与“才”共同依托的年龄和身体条件。按照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和专业化的标准培养、选拔和任用干部,成为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的总方针。1981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云南民族工作汇报会纪要》提出,要“大力培养一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忠实执行党的方针政策,密切联系民族群众,有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和各种业务工作能力的民族干部队伍”。这是干部“四化”标准在民族工作领域的具体体现。1982年9月,党的十二大将“四化”标准正式写入新党章。
  除了提出普遍的干部“四化”标准之外,党中央还提出重视民族干部标准的特殊性。1981年8月,邓小平在新疆视察时谈到,“要树立一个选拔民族干部的标准,注意培养和选拔少数民族干部”。对于这一特殊标准的内涵,邓小平进一步指出,“对思想作风正派,坚决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又有突出工作表现和一定资历的同志要大胆提上来”。这就强调了少数民族干部除了要达到一般干部的政治要求之外,还必须在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立场上特别坚定。
  随着党的工作中心的转移,党和国家开始注重培养适应民族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干部队伍,并注意对其结构进行优化调整。在少数民族干部的专业技术结构上,1979年11月,国务院在批准国家民委和教育部《关于民族学院工作的基本总结和今后方针任务的报告》中提出,民族学院必须“大力培养四化建设所需要的具有共产主义觉悟的少数民族政治干部和专业技术人才”。在少数民族干部的文化知识结构上,1980年8月,邓小平在与十世班禅额尔德尼·确吉坚赞的谈话中指出,在西藏,不仅要发展生产,“还要努力发展文化,培养民族干部,使民族干部知识化”。这一时期,党和政府主要采取民族院校教育培训、干部学校和民族干部学院培训、委托普通高校办民族班、中央有关部委培训和挂职锻炼等形式大力培养各类少数民族干部。在少数民族干部的数量构成上,1981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云南民族工作汇报会纪要》提出,要“使每个民族自治地方逐步做到民族干部的构成与当地各民族人口比例大体相当”。
  在党中央有关少数民族干部建设指导方针和国家各级部门出台政策的引领和推动下,我国少数民族干部队伍的数量不断扩大,结构逐步优化。截至1992年年底,少数民族干部从1977年的78万人发展到228.4万人;全国5个自治区中,少数民族干部在其省级干部、地(厅局)级干部和县(处)级干部中的比例分别为47.5%、35.9%和32.1%;全国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少数民族干部占其总数的比例为75%;全国企事业专业技术少数民族干部占其总数的比例为64.4%。中央组织部、中央统战部、国家民委于1993年召开全国培养选拔少数民族干部工作座谈会后,培养选拔少数民族干部的工作在党中央的关怀下进一步取得显著成就。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什么是好干部”“好干部的标准”等问题进行了重要论述。2013年6月,全国组织工作会议召开,习近平总书记针对选人、用人以及好干部的标准等问题指出,高素质的好干部必须要做到“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这“二十字”要求明确概括和提出了好干部的五条标准。在2014年召开的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基于好干部的“二十字”要求,又进一步提出了民族地区好干部的“三个特别”标准:“民族地区的好干部,既要做到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还要做到明辨大是大非的立场特别清醒,维护民族团结的行动特别坚定,热爱各族群众的感情特别真诚。”
  这是习近平总书记第一次明确提出判断民族地区好干部的标准,在政治、能力和作风三个方面为民族地区干部队伍建设指明了方向:
  从政治立场而言,“明辨大是大非的立场特别清醒”,这就要求民族地区干部必须始终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政治立场要特别坚定,必须从政治上对待民族工作,从政治上认识和处理民族关系与民族问题,在思想和行动上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坚决贯彻和执行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
  从行动能力而言,“维护民族团结的行动特别坚定”,这就要求民族地区干部抓住民族工作的关键,在反对民族分裂、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上要敢于担当,勇于作为。
  从情感作风而言,“热爱各族群众的感情特别真诚”,这就要求民族地区干部必须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切实改进工作作风,密切干部与各族人民群众之间的血肉联系。
  民族地区好干部的“三个特别”标准,为民族地区加强和改进干部队伍建设以及从严治党指明了方向,为民族地区干部的培养树立了标杆,为民族地区干部的选拔和任用提供了标尺。

@ 联系方式
  中南民族大学。本文系2015年湖北省社科基金委托项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大众化研究”(项目编号:BSZ17002)的阶段性成果。】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飞翔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飞翔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飞翔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飞翔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飞翔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飞翔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3-29 22:51, Processed in 0.202800 second(s), 9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