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开启左侧
查看: 618|回复: 0
 飞翔 发表于: 2018-12-9 11:45:00|显示全部楼层|阅读模式

[少数民族] 西藏:对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思考与建议

 [复制链接]
源自:西藏日报  : 孙晋关 郑丹
  西藏自治区党委、政府要求“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干部驻村工作的重点任务,强化驻村工作与脱贫攻坚精准对接”,梳理了政策宣讲、健全帮扶措施、发展特色产业、加大培训、结对帮扶等方面办法和措施,为驻村工作队提供了脱贫攻坚的“利刃”。笔者认为,在此基础上,驻村工作队应牢牢把握以下几个方面,才能更加有效地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立足思想解放,打破思想障碍。在分析致贫原因时,其中重要一项是“贫困户自身发展能力不足”,很多贫困户不找配偶、不打工、不送小孩读书、不参与集体活动等,归其原因主要是思想未得到解放,“要想富,先扶志”。
  解放几个层面的思想。驻村工作队队员首当其冲是自身的思想解放,当好参谋助手。在深入调查的基础上,跳出区内看驻村、跳出驻村看驻村,既了解所在村村情,又能进行横向纵向的比较,分析优劣势;既能立足当前办一些实事,又能谋划长远,在各个方面出主意、想办法。其次是村干部的思想解放,要让其当好执行者。村干部常年在基层,有着丰富的基层经验,但也有难以改变的惯性思维,驻村工作队要积极致力于让其突破旧思维,确立新思维,引导帮助他们学习市场经济、知识经济知识,全面领会上级的意图,做到执行有力、创新发展;再次是贫困户思想的解放,要让其学习榜样,当好实践者,更重要的是认识到自身的不足,认识到贫困的根源,树立敢闯敢干的意识。
  做好几个方面的结合。驻村工作要助力打赢脱贫攻坚,必须要做到几个结合。一是结合发展形势,善于运用好政策,有敢于弄潮的勇气,看准的事情,马上办、不犹豫;二是结合发展需要,善于谋划规划计划,要有做就做好的才气,看好的事情,无论多难,都要去办;三是结合发展能力,立足现实,着眼长远,有“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的韧劲。村干部的思想改变难,贫困户的思想改变更难,驻村工作队队员要反复做工作、经常做工作、示范做工作,不厌其烦,让群众看到好处、看到希望、得到实惠,才能使群众从根本上改变思想意识。
  建立分配机制,促进良性发展。良好的分配机制的建立在农牧区是头等大事。当前农牧区有两种利益分配,一种是国家给的各项政策利益,贫困户均能享受到;另一种则不然,就是集体利益的分配,普遍存在“谁强谁得到的就多”。如何建立良好的分配机制,对助力打赢脱贫攻坚至关重要。
  运用好政策性利益。既用好显性政策,又用好潜性政策,是驻村工作队的一项重要任务。驻村工作队要充分认识到显性政策关系到困难群众的基本保障需要,潜性政策关系到困难群众的脱贫致富;显性政策靠宣传落实,潜性政策靠争取落实。在两个政策的落实上,主动与村“两委”班子做好分工,将显性政策交由村“两委”班子落实,自身加强潜性政策的研究,两方共同发力,用足用活用好各项政策。
  分配好集体性收益。针对集体利益分配无序的状态,特别是一些村庄根据田亩多少、牲畜多少分配用工、分配分红等,导致弱势群体得到的集体利益越来越少、越来越弱的情况,驻村工作队必须加强对公共政策的系统研究、统筹分析,改变分配形式,调整农牧区富余劳动力的就业方向,帮助增加就业能力,尝试对新增加的田亩采取新旧田亩累加平衡法进行分配,对项目建设劳务用工按一定比例硬性划分给贫困户,对集体分红采取一定权重比例分配,增加贫困户的收入。
  在以上工作的基础上,多组织、多动员贫困户参与集体活动,特别是组织生态公益性岗位劳动,让其有其位,真正享其果,坚决杜绝坐享其成。
  发展集体经济,解决瓶颈制约。“无农不稳,无商不富”,农村要以农业为根本,适度发展第二产业、第三产业,总体思路应是“立足农业经济,发展工业经济,融入知识经济”。
  调整种养结构。如何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少我多,增产增收”,既是农牧区种植结构调整的老问题,又是农牧区经济发展的新课题。一是调整粮经饲的比例结构。认真分析村庄的特点和优劣势,做好产品定位,坚持“有所种,有所不种”,调整自身的种植结构,打造自己的品牌。二是推动农林渔牧的生态循环发展。驻村工作队要积极宣传,打破思维障碍,在林业与渔业上下功夫,在农林渔牧循环共促发展、生态环保发展上做文章,拓展群众的增收渠道。三是发展特色农业经济。从小处着眼,积极发展一村一品;从大处着手,善于借力借势,主动融入一县一品,引进新品种,使种养业实现特色化、异质化。
  发展非农经济。立足一产,注重农产品的加工转化,积极打造青稞、菜籽、羊毛、皮革等产成品和商品。发展第二产业,立足本地优势资源,开发矿产、建材等。发展第三产业,特别是将文化旅游作为主导产业,围绕产业发展,实现“多规合一”,做好村庄产业发展规划和区域发展规划,建设具有特色的乡村建筑和庭院经济;挖掘传统文化,打造乡村旅游文化产品,特别是发展休闲度假体验产品。积极培养新农村经纪人,发展电商,加大商品包装和推销,让“交换”成为农牧区经济发展、农牧民增收致富的最大助手。
  兴办经合组织。农村经合组织经过多年的实践,让人“又爱又恨”,但其本身是适合农牧区经济发展的,症结在于项目的选择、运作以及合作组织内部的组织、管理。发展农牧区集体经合组织,既能集中拳头、发挥优势,增强竞争力,又能引进先进生产手段和工具,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要鼓励和引导村干部放开胆子,迈开步子。针对致富带头人和能人“不想带、带不了”贫困户的问题,驻村工作队要“扶上马、送一程”,帮助解决组织建设、章程订立、技术服务、信息提供、市场对接等,鼓励带头人和能人发展集体经合组织。对参与集体经合组织的贫困户,要鼓励他们在技术上提升,在合作上加强。
  开展短期教育,实现目标管理。以问题为导向,处理好农学矛盾,开展好短期培训,培养新型农牧民。实现目标管理,关系到农牧区长远发展,更关系到把群众培养成“神圣国土守护者、幸福家园建设者”。
  以受益受惠为方向。部分农牧区群众存在重视短期利益、忽略长远发展的问题,设计教育培训时,一定要关注其兴趣点,进行深入调查研究,最好选择能边培训边增收,教育培训的“短、简、快、多、实”是其鲜明特征,否则“剃头担子一头热”,效果很差。
  以基地教育为平台。“实践出真知”,短期教育要想取得成果,基地教育的特点在于实,是最理想的一种教育平台,能够实现基地发展与农牧民学知识“双丰收”,特别是在本乡、本村有培训基地的更佳,既能使群众不离乡、不离土学到技能,又能将学到的知识马上运用,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基地建设可以是一个移动办公室、一套固定人马、一个项目、一个厂房、一块试验地或一户人家,起于简单、落在实践。
  以实用技术为内容。“学习的目的在于运用”,农牧民群众的培训要注重实用技术的培训。早在2009年出版的《新型农民现代技术与技能培训丛书》,包含了88个农业岗位的培训教材,时至今日仍然很值得一学,驻村工作队要在平时群众的学习培训中宣传该内容,在田间地头讲述、在农牧民讲习所专门教授,树立培养几个学习典型、示范基地、工匠能人,使学习运用实用技术和技能成为农牧区群众生产生活不可或缺的部分,最终依靠自身技术和技能,打赢脱贫攻坚战。

@ 联系方式
  西藏自治区党委宣传部】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飞翔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飞翔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飞翔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飞翔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飞翔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飞翔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4-19 07:34, Processed in 0.078000 second(s), 8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