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同板块主题的 前一篇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开启左侧
查看: 1120|回复: 6

[科学家金黎平:让“土蛋蛋”成为“金蛋蛋”

 [复制链接]
  金黎平,浙江东阳人。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马铃薯室副主任,研究员,硕士和博士生导师,国家现代农业马铃薯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农业部薯类作物生物学与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主任。

〓 相关链接
『 巴蜀网 』提醒,在使用本论坛之前您必须仔细阅读并同意下列条款:
  1. 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并遵守您在会员注册时已同意的《『 巴蜀网 』管理办法》;
  2.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
  3. 本帖子由 幻想式流浪 发表,享有版权和著作权(转帖除外),如需转载或引用本帖子中的图片和文字等内容时,必须事前征得 幻想式流浪 的书面同意;
  4. 本帖子由 幻想式流浪 发表,仅代表用户本人所为和观点,与『 巴蜀网 』的立场无关,幻想式流浪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 本帖子由 幻想式流浪 发表,帖子内容(可能)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 巴蜀网 』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 本帖子由 幻想式流浪 发表,如违规、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举报,本论坛将及时删除并致歉。
  7. 『 巴蜀网 』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帖者而删除其所发的帖子。
上交大书记谈高中物理遇冷:可考虑将物理数学合并 美国国务卿:中国是美国“中长期”的最大威胁
7#
 坐在树上 发表于: 2020-6-26 04:22:14|只看该作者

金黎平:让“土蛋蛋”成为“金蛋蛋”

源自:光明日报
原文标题:金黎平:让“土蛋蛋”成为“金蛋蛋”

金黎平近照资料照片  7c55-ivmqpci8709077.jpg  保存到相册

  【光明访名家·聚焦给总书记写信的25位科技工作者】
  “1984年,我考上中国农科院的硕士研究生。从1985年开始,我就投入到马铃薯研究工作中,如今已经30多年了,一辈子就做这一件事。”说起与自己一生相伴的马铃薯,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研究员、国家现代农业马铃薯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金黎平语气平和、波澜不惊。而她坚定的眼神、黝黑的皮肤、额头那一道长长的疤痕,却无声地倾诉着一段不平凡的马铃薯科研之路。
  “马铃薯在我国贫困地区被广泛种植,但以前我国马铃薯品种单一,农民种植技术落后,农民只能守着一亩薄田、苦于贫困。”行走在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金黎平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她多希望有一天这“土蛋蛋”能够成为村民们致富的“金蛋蛋”。
  进行品种选育、建试验站建基地、开展技术集成示范……金黎平和她的团队风餐露宿、马不停蹄,他们的足迹遍及大江南北。
  贵州毕节威宁县。建工作站那几年,几乎每年3月末的马铃薯播种季节,金黎平都会出现在田间地头,和当地科研人员、百姓一起进行种薯处理、材料分类、地块分区、开沟播种。贵州山区“天无三日晴,地无三尺平”,她和团队既要克服土地条块散落和不平整的困难,又要抢在雨季来临之前完成播种。夏天马铃薯花开季节,金黎平也会如期而至,调查记录试验材料的生长情况。威宁的平均海拔超过2200米,紫外线十分强烈,一天暴晒后,皮肤常常被灼得褪掉一层皮。威宁的田间工作,真可谓“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金黎平和科研人员却乐在其中。
  宁夏固原山区。工作期间,为节省时间,金黎平带领团队带着干粮下田,中午在田间地头简单吃几口,铺个蛇皮袋子坐在地上休息一会儿就接着干,经常忙到晚上八九点。常年风吹日晒,让她的脸晒得比马铃薯还黑,“在和农民一起劳动时,很难分清谁是农民、谁是博士”。
  河北坝上。每年四月末五月初,坝上依然春寒料峭,金黎平就带领着团队开始忙着整理材料和播种了。“播种时室外温度很低,尤其遇上寒流时温度骤降,在地里披着军大衣还会冻得瑟瑟发抖。9月马铃薯收获时,北京还是金秋,坝上已进入初冬,碰到下雪和冰雹更是家常便饭。”金黎平说,即便在夏天,她的衣柜里都要留存一套棉衣,以备随时上高原。
  2014年9月13日,坝上倾盆大雨,金黎平带领团队在田里赶收土豆,为防止雨水浸泡育种材料,她和团队连夜抢收,回程时天已漆黑。在返回住处的路上,迎面行驶的大货车违章越线,撞向金黎平团队所乘的三辆汽车,导致多人受伤,坐在首车副驾驶座上的金黎平伤势最重,额头缝了10针、鼻骨骨折。没通知家人、没有回京,她依然坚守在坝上。她说,作为团队的“主心骨”,自己不能随意离队。
  作为团队的领头人、国家现代农业马铃薯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金黎平常年在马铃薯产业技术体系36个试验站之间奔走,每年一半以上的时间花在田间地头。每到一地,金黎平都直奔主题,先下田再研讨,调研中主要“找不足、求改进”,她经常对科研人员“追根问底”,“大家似乎都有点怕我。”她笑着说。
  作为马铃薯产业科技带头人,金黎平非常注重马铃薯农技人员培训和主产地马铃薯研究人才的培养,她说:“只有扎根当地的农技人员和科研人员才是永远不走的脱贫攻坚主力军。”多年来,她率领团队为贫困地区开展技术培训,多次参加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和地方政府等组织的各类科技咨询和服务活动,为宁夏、贵州和内蒙古等培养了数千名农技人员,培训了上万名马铃薯行业从业者,并为毕节培养了第一个马铃薯博士;为河北、内蒙古、青海、新疆和西藏培养了近20名“西部之光”访问学者、特培和委培农技人员及硕士研究生。如今,金黎平培养的博士生、硕士生、农技人员活跃在马铃薯科技扶贫第一线,为万千种植户带去丰收的希望。
  在科技强农理念的指引下,金黎平和团队在马铃薯科研道路上不断前行,育成了中薯系列30多个马铃薯新品种并在全国推广,研制成了多套种植新技术在各地示范应用。尤其是她率领的马铃薯产业技术体系研发的新品种、新技术和新装备的应用使贫困地区马铃薯种植平均增产22.5%,每亩平均增收542.8元,马铃薯实实在在成为农民脱贫致富的“金蛋蛋”。
  “总书记的回信,是对我们科技工作者最大的鼓励和信任。科技报国、科技为民是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初心和理想,作为一名农业科技工作者,尤其是作为给总书记写信的25位科技工作者之一,我将加倍努力,在补齐行业技术短板、破解产业发展关键核心技术方面不断开拓,推动全国马铃薯行业产学研深度融合,为助力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作出更多贡献。”金黎平说。
  (本报记者李慧)
6# 青城山
 奶茶好喝 发表于: 2020-5-30 14:33:57|只看该作者

金黎平:让马铃薯变成增加农民收入的“金蛋蛋”

源自:北京晚报
金黎平,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研究员  aeba-iufmpmp3264106.jpg  保存到相册

  “其实马铃薯是我国重要的粮菜兼用作物,对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农民增收意义重大。荷兰、美国等国家在这方面一直处于技术领先地位,尤其是在早熟品种选育上。”金黎平说,“衣不如新”放在马铃薯这也同样适用。即使花更多的钱,人们都愿意吃新上市的“抢新菜”,6月前上市的早熟马铃薯价格,是九十月份上市的晚熟马铃薯价格的2至3倍。金黎平带领团队历经23年的努力,在早熟优质多抗马铃薯新品育种路上不断前行,创制了一批突破性育种材料,育成了一批中薯系列国审新品种。
  作为多个深度贫困县的扶贫专家组成员,金黎平常年奔波在乌蒙山区、六盘山区、吕梁山区、武陵山区和燕山-太行山区等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近三年里,她组织和带领马铃薯产业技术体系专家在连片特困区开展了200多项试验示范,累计示范推广新品种新技术600多万亩,开展技术培训和指导2000多次。据初步统计,新品种和新技术的应用使得贫困区域马铃薯种植平均增产22.50%,每亩平均增收542.8元,推动马铃薯成为扶贫“金豆豆”,使当地农民收入得到了实实在在的提高。
5# 华蓥山
 starrain 发表于: 2019-8-20 11:56:56|只看该作者

金黎平:扎根一线搞科研 忘我奋斗三十年

  金黎平,女,1963年出生,浙江东阳人,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金黎平1984年考取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马铃薯遗传育种硕士研究生,从此与马铃薯科研工作结下了不解之缘。参加工作的30多年来,她初心不改、热情不减,始终以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和满腔的工作热忱投入到她所热爱的土豆事业中。
  她率领团队在全国各地设立了十余个育种基地,一年到头有一多半时间穿梭在全国各地的马铃薯主产区、育种基地和体系试验地里。
  白天忙地里,晚上也不能休息。金黎平2008年起担任国家马铃薯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2012年起担任农业农村部薯类生产专家组组长,长期组织协调全国马铃薯研究工作。繁重的工作任务使得她长期睡眠不足,有几次身体不支、几近晕倒在地里和会议上,但她依旧不辞辛苦、夜以继日加班加点地工作。在上级部门的领导下,通过资源整合、联合攻关和体系文化建设,她打造了一支精诚合作的国家马铃薯产业技术体系科研团队,出色地完成了农业农村部薯类学科群和产业技术体系的建设及研发任务。
  30多年来,金黎平主持完成了国家“863”、国家科技支撑、948重大项目和农业行业专项资金项目等课题20多项。经过长期的研究,积累了一大批遗传群体、品系和品种等种质资源,保存了国内外各类马铃薯种质资源2200余份,系统鉴定评价了近1000份资源的表观性状和遗传多作性,建立了我国马铃薯审定品种特征特性数据库,建立了主要性状分子标记辅助育种体系和马铃薯综合高效的育祌技木,育成了20多个鲜食和加工用新品种在全国推广,仅育成的早熟品种就累计推广了7800多万亩。
  我国是世界马铃薯第—神植大国,常年种植面积8700万亩左右,60%以上的种植区分布在贫困区域。金黎平积极参与国家层面马铃薯产业顶层设计,组织和带领马铃薯产业技术体系专家在连片特困区开展了200多项试验示范,累计示范推广新品种新技术500多万亩,幵展技术培训和指导近2000次、发放技术资料近20万份。她从贫困地区对品种资源和科研人才的迫切需求入手,分别在连片贫困区马铃薯主产区张家口、甘肃定西、湖北恩施、贵州毕节和内蒙古乌兰察布市等地建立了研发和示范基地及专家工作站,长期致力于科技精准扶贫。
  地处乌蒙山区腹地的贵州省毕节市是我国最大的马铃薯主产区之一,从1997年开始,金黎平及其团队配合国务院扶贫办,帮助贵州省发展脱毒种薯生产和应用,在毕节地区开展马铃薯产业扶贫。2012年,金黎平受聘毕节市农业科技顾问,经过对调研结果的细致总结和分析,依据当地资源禀赋、产业现状和从业者技术水平,协助毕节市和第一大主产县威宁规划了区域布局和生产推广体系,提出了重点工程、品牌和文化建设。经过多年发展,毕节市现已成为全国马铃薯四大主产市之一。2000年—2016年,种植面积从233万亩跃升到520万亩,鲜薯总产量从242万吨跃升到718万吨,脱毒马铃薯种植面积占比达65%。2016年,威宁县农民从马铃薯产业中实现人均纯收入1690元左右,占全县农民人均纯收人22%以上。
  河北北部坝上地区4个国家级贫困县,20多年前,金黎平就和当地农科所合作建立马铃薯研发基地,并以基地为依托,以研发的新品种新技术为支撑,积极联合多方力量,推动当地产业发展。经多年发展,张家口坝上地区已成为我国重要的马铃薯新品种选育基地和种薯繁育基地,在坝上马铃薯基地选育出了“中薯18号”和“中薯20号”等8个马铃薯新品种,成为当地农民发家致富的重要作物。
  扶贫先扶智。在科技扶贫过程中,她注重农技人员培训和当地研究人才的培养。她率领团队常年为各贫困区开展科研和农技人员技术培训,多次参加各类科技咨洵和服务活动,培养了“西部之光”学者、西藏和新疆特陪学员和推广硕士等20多名,为贵州培养了两位马铃薯博士。
4# 金佛山
 楼主|幻想式流浪 发表于: 2019-4-7 06:51:01|只看该作者

马铃薯专家金黎平:誓把“土蛋蛋”变成“金豆豆”

源自:中国经济网
原文标题:马铃薯专家金黎平:誓把“土蛋蛋”变成“金豆豆”

  2017年6月份,我国马铃薯圈里被一则新闻刷屏了:马铃薯专家金黎平捐赠50万元,贵州毕节市政府配套50万元,共同成立了“毕节市慈善总会·金黎平·毕节助学基金”,资助毕节地区农村贫困家庭学生,帮助他们圆上学梦。每每被人问及此事,金黎平总是淡淡地回应:“这是我应该做的,希望有更多人来帮扶。”
  一位在实验室里搞研究的科学家,为何会心系数千公里外的贵州山区?这其中有着怎样的故事?
  毕节地处贵州西北部,是全国有名的贫困市。2002年,金黎平带着任务来这里考察马铃薯生长种植情况,她看到山里的孩子们都是光着脚去上学。“山路泥泞、乱石遍地,孩子们就这样每天赤着脚走十几里的山路,我当时心里特别不是滋味。”金黎平回忆说。
  也许,正是这一次经历,让金黎平的心里从此多了一份挂念,她希望能通过自己的努力,为贫困地区的孩子们做点事。
  考察中金黎平发现,马铃薯种植区域与我国贫困地区高度重合,而且毕节地区恰好又是贵州最大的马铃薯主产区。如果发展马铃薯产业,既可以解决贫困地区人们的温饱,还可以增加贫困地区农民收入,金黎平心中萌生了这一想法。
  但是,在调研中她也发现,毕节地区的马铃薯存在脱毒种薯应用率低、品种结构不合理、生产体系不健全和区域规划不突出等问题,这些都严重限制了马铃薯产业发展。
  金黎平深感重任在肩。于是,她带领团队奔波在科研和扶贫第一线,足迹遍布贵州乌蒙山区,通过马铃薯产业调研、制定发展规划、建立工作站和育种基地以及培养马铃薯人才等多种形式实施科技扶贫和产业扶贫,誓把“土蛋蛋”变成“金豆豆”。
  在毕节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每年3月末是马铃薯播种季节,金黎平总是这个时候出现在威宁的田间地头,和当地百姓一起进行种薯处理、材料分类、地块分区、开沟和播种。
  贵州山区,民谚云“天无三日晴,地无三尺平”,大家既要克服土地条块散落和不平整的困难,又要抢在雨季来临之前完成播种。同时,为了防止播种时材料混淆,需要加强和百姓沟通,民族地区方言难懂又为交流增加了障碍。
  夏天马铃薯花开季节,金黎平也会出现在威宁育种基地的田里,调查记录试验材料的生长情况。秋天马铃薯收获正处多雨季节,为了抢收,起早贪黑更是金黎平的家常便饭。
  在马铃薯产业扶贫和科技扶贫的同时,金黎平也非常注重马铃薯农技人员培训和当地马铃薯研究人才的培养。她知道,只有扎根当地的农技人员和科研人员才是永远不走的脱贫攻坚主力军。金黎平为毕节地区培养了第一个马铃薯博士,实现毕节地区中青年一线马铃薯科技人员全部拥有研究生学历。
  经过金黎平团队和当地部门多年共同努力,毕节地区马铃薯产业发展成效斐然。毕节市和第一大主产县威宁制定了马铃薯产业发展规划,为当地马铃薯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培育抗病、高产、优质的优良品系94份,合作审定了贵州马铃薯新品种中薯20号;在威宁县建立马铃薯脱毒种薯扩繁示范区3万多亩,示范推广马铃薯新品种和新技术30万亩,极大地推动了毕节地区马铃薯品种选育和更新进程。
  如今,毕节市已成为全国马铃薯四大主产市之一,其中2016年,威宁县农民从马铃薯产业中实现人均纯收入1690元左右,占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22%以上,马铃薯实实在在成了当地农民脱贫致富的“金豆豆”。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金黎平和她的团队。(经济日报记者 常理)

〓 相关链接
3# 峨眉山
 楼主|幻想式流浪 发表于: 2018-12-12 18:53:15|只看该作者

成就荣誉

  主要从事马铃薯遗传与育种研究和脱毒种薯生产技术研究。作为首席专家完成了农业部行业专项经费项目和948重大项目,作为课题主持人完成了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高产优质专用薯类及其他作物育种技术和新品种选育”课题和“马铃薯种质资源的发掘、保存和创新与新品种培育”,主持完成了国家十五863计划课题、国家攻关、农业部948项目、国际马铃薯中心合作项目等10多项,参加完成了“七五”──“十五”国家科技攻关、联合国计划发展署援助、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10余项。主持育成了中薯3号到中薯21号18个新品种,其中14个通过国家级审定,并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应用。获国家“八五”科技攻关重大科技成果证书1项,省部级科技成果奖6项,2006年被评为宁夏先进科技工作者。获国家发明专利2项,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主编和参编著作10余部,培养了十多名研究生。曾多次被联合国世界粮农组织(FAO)和计划发展署(UNDP)聘请为专家,并与国外许多马铃薯研究专家学者和研究机构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
  2018年01月获全国农业先进工作者。
  2019年9月15日,由国务院扶贫办、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举办的2019年全国脱贫攻坚奖颁奖节目录制在北京举行,我部扶贫办推荐的中国农科院蔬菜花卉研究所金黎平研究员荣获2019年全国脱贫攻坚奖创新奖。金黎平同志从事马铃薯科研工作30多年、科技助力产业扶贫20余年,担任10个深度贫困县的扶贫专家组成员,足迹遍布集中连片特困区和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区的马铃薯主产县。
  2019年9月20日,全国脱贫攻坚奖评选表彰工作办公室《2019年全国脱贫攻坚奖获奖先进个人和先进单位公告》公示为“2019年全国脱贫攻坚奖获奖先进个人创新奖”获得者。
  2020年5月,获得第二届全国创新争先奖。

主要事迹
  金黎平率领团队从事马铃薯科研工作30多年,常年带领团队奔波在科技扶贫第一线,足迹遍布马铃薯主产县。她协助有关部门制定了《全国马铃薯优势区域布局规划和产业发展意见》,帮助贵州省毕节市、河北省张家口市、山西省吕梁市岚县、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吉木乃县等制订马铃薯产业发展规划,引导产业发展,助力产业扶贫,开辟了科技扶贫和产业扶贫相结合的新路子。在科技扶贫过程中,先后培养“西部之光”学者、西藏和新疆特培学员和推广硕士等20多名,为贵州培养了2个“马铃薯博士”。2019年,金黎平获得“全国巾帼建功标兵”称号。
2# 四姑娘山
 楼主|幻想式流浪 发表于: 2018-12-11 14:53:00|只看该作者

个人经历

  2011年被农业部评为“全国农业科研杰出人才”。兼任农业部薯类指导专家组组长,第三届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马铃薯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作物学会马铃薯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资料图:金黎平在马铃薯实验地里  Wb8P-hpinrye0852037.jpg  保存到相册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2002-2024, 蜀ICP备12031014号, Powered by 5Panda
GMT+8, 2024-4-24 10:31, Processed in 0.234001 second(s), 12 queries, Gzip On, MemCache On
同板块主题的 后一篇 !last_thre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